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隆”一词在《全唐文》中多次出现,但《汉语大词典》并未对其含义进行解释。为了更准确的理解句子,本文择“任隆”一词对其进行阐发。“任隆”一词共有5个释义,分别为“名望大;担任;位重;景仰、推崇;功名显赫、政绩卓著”,其中不乏该词的引申义。
【关键词】:《全唐文》;任隆;担任;任命;位重
《全唐文》是一部关于唐代生活风貌的经典,但在阅读时有诸多障碍,主要是一些词义理解困难,如“任隆”一词在《全唐文》中反复出现,但其含义却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把握语意,本文对其释义,现将它的含义逐一分析:
一、名望大
1、三台望重,仰叶辰曜;五教任隆,俯安邦国。(唐高祖《加齐王元吉司徒诏》卷3:38)2、若乃左军望重,前驰任隆。(唐高宗《册周王显左卫大将军文》卷14:175)3、职惟上相,任隆群辟。六阶已平,四门咸辟。(虞世南《高祖神尧皇帝哀册文》卷138:1406)4、既而居中作相,任隆列辟,百揆时总,三阶以平。(唐高祖《禅位皇太子诏》卷3:39)
例1中的前两句话为骈句,“三台”与“五教”对应,都是名词,故“望重”与“任隆”词性相同,它们的意思相同或相反,“望重”意为“名望大”,为形容词;则“任隆”亦为形容词,并和“望重”义同,可释义为“名望大”。例2结构和例1相同,不再赘述。例3的结构和前2例不同,此句中有两个关键的信息点:“上相”和“群辟”,“上相”的一个义项是“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将宰相的名位说得非常明确,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它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群辟”指“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古代的宰相不像现今部级官员,可通过媒体为普通百姓所熟知,古时宰相虽权倾朝野,但他只被同僚所熟识,并只在官员中有相当高的名望,所以这句话应该是“任隆于群辟”,那么“任隆”也是名望大之意。例4和例3结构一致,意思相同,此不赘述。
二、担任
5、任隆荆部,陶侃八州;寄重浔阳,桓伊十部。(杨炯《李怀州墓志铭》卷196:1981)6、皇帝若曰:于戏!夫姬周创制,任隆方伯,炎汉垂范,寄重维城,所以任固邦基,以藩王室。(唐高宗《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卷14:167)7、主上昔在继城,任隆分陕。(褚亮《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唐文拾遗》卷15:10527)例5中“任隆荆部,陶侃八州”和“寄重浔阳,桓伊十部”为骈句,这两句的主语为陶侃和桓伊,且两位都是历史名人,为倒装语序。此外,“寄重”一词有三个义项,在此主要指“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这篇文章为悼念李怀州而作,借用典故评价他的生平。陶侃曾在荆州任官,所以可知“任隆”应为担任义。例6中“方伯”为名词,所以“任隆方伯”为动宾短语,“方伯”为官名,主语为姬周,“维城”在此义项为“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任隆”应为动词,此处释为“担任”为宜。例6中的结构和例7相同,亦要明确“分陕”一词的含义,“分陕”一词为“陕即今陕西省。相传周初周公旦、召公奭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后谓封建王朝官僚出任地方官为“‘分陕’”,这样,“任隆”意思便很明确,为“担任”义。
三、位重
8、司会政本,执法任隆,历选攸难,惟贤是属。(李世民《授高士廉左仆射制》卷4: 50)9、尚书政本,端揆任隆,自非经国大材,莫或斯举。(唐太宗《授房元龄、杜如晦左右仆射诏》卷5:58)10、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位匪其人,政由有阙。(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卷210:2131)11、圣主以协时同律,义在于省方;皇储以守器承祧,任隆于监国。(杨炯《送徐录事诗序》卷191:1927)例8中“司会政本”与“执法任隆”对举,“司会”为“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执法”为“执法的官吏”,这两个词都和官职有关。又“司会”之后的“政本”为“为政的根本”。由此可知,“任隆”和“政本”相对,意思相近,应理解为地位重要,影响重大义。例9和例8结构一样,这篇文章是唐太宗所写,授予房元龄、杜如晦的诏书,他们官为左右仆射。仆射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例10中的“紫机务重”和“青锁任隆”为骈句。“青锁”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紫机”指朝廷机要部门。所以才有后句的“位匪其人,政由有阙。”也是从侧面表达陈舍人才能之高,可担此重任。例11为骈句,“义在于省方”与“任隆于监国”相对,要想理解这两句话,前一句话的主语为“圣主”,之后的主语为“皇储”,“守器”为“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承祧”所指的对象为太子,太子即皇子,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任隆”作位重讲为宜。
四、景仰、推崇
12、五礼任隆,八屯寄重,兼而归我,佥论无违。(房玄龄《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并序)卷137:1391)13、羽翼任隆,爪牙寄重,宜光绝席,用庆题坐。(苏颋《授周仁轨左羽林大将军制》卷252:2544)14、视三孤之秩,位峻于亚师;张六纛之仪,任隆于謀帅。(王洋《王舜臣致仕制》卷8:116)
例12中“五礼任隆”与“八屯寄重”为对句,“八屯”指“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故“任隆”可当景仰、推崇讲。例13中的周仁轨在《太平广记》中的记载为“性残酷好杀。”(《广古今五行记》),因其品性使“吏人仰化,戎虏惮威。”这一句启承后一句,又“羽翼”和“爪牙”同义,则“任隆”和“寄重”同义,应为景仰、推崇的意思。例14为对仗,“视三孤之秩”与“张六纛之仪”句式相同,可见“三孤”职位何等的重要;“六纛”指六面军中大旗。唐节度使军中所用。后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可见王舜臣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据此,“任隆”义便豁然明朗,为景仰、推崇义。
五、功名显赫、政绩卓著
15、家近圆城,任隆方岳,惠洽藩部,功宣朝廷。(李峤《封乌薄利归义县开国子制》卷242:2451)16、况钱缪任隆三镇,功显十臣。(朱晃《答钱繆奏敕》卷101:1039)17、任隆三事,功宣一匡。(房玄龄《晋书·陶侃传附臻弟舆传》卷67:845)例15中的“方岳”一词在此语境中指州郡,“任隆方岳”、“惠洽藩部”与“功宣朝廷”意思一样,只是程度、范围不同而已,三者应为递进,虽前两个意思稍有难度,但从第三句不难看出前两句也是功显义。三个句子均省略介词“于”,所以,“任隆”应为功名显赫,政绩卓著。例16中的“任隆三镇”和“功显十臣”为对句,“三镇”与“十臣”的结构都是“数量词+名词”,则“任隆”和“功显”词性必定相同,意义相近,“功显”为形容词,理解为“功名显赫”,亦省略了介词“于”,“任隆三镇”结构同,故“任隆”理解为政绩卓著。例17中的三件事,可指正德、利用、厚生。也可指倡德、和乱、终齐,或指三种官职。“一匡”有“一匡天下”之意,原为动词,这里作名词指“天下”,此例中的“任隆三事”与“功宣一匡”结构相同,“任隆”和“功宣”意义相近,亦可作“功名显赫,政绩卓著”讲,从此三例中可以看出,“任隆”在此义项中都是省略“于”的结构。
由以上分析可知,“任隆”有两个词性:动词和形容词,当形容词讲时,只有两个义项:名望大、兴盛和功名显赫、政绩卓著;其余都当动词,但细究起来这些义项都是有关联的。它作为担任讲是因对象有能力胜任某种职位,也正是基于此,当权者发现某人的能力或懿德时,便会任命他担任某一官职。因此,“任隆”一词或侧重于“任”字义,有担任,任命义;或侧重于“隆”字,有名望大、兴盛义;或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新的义项,如景仰、推崇义。《全唐文》中“任隆”一词除以上所讲几个义项外,还有一些由于资料不足难以确定,以待方家查漏补缺。另外,“任隆”一词常出现在诏、表、碑文一类的特殊文体中,有着特殊用法,这一义项业已不用,其命运就如“左迁”、“右迁”之类的词语一样,随着特定文体和语境的消失,这些词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任隆”在《全唐文》中是一个义项很丰富的词,应予以收录。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M],第二版,九卷本,湖北:崇文书局,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唐)房玄龄等编,晋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 (宋)王洋撰,东牟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关键词】:《全唐文》;任隆;担任;任命;位重
《全唐文》是一部关于唐代生活风貌的经典,但在阅读时有诸多障碍,主要是一些词义理解困难,如“任隆”一词在《全唐文》中反复出现,但其含义却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把握语意,本文对其释义,现将它的含义逐一分析:
一、名望大
1、三台望重,仰叶辰曜;五教任隆,俯安邦国。(唐高祖《加齐王元吉司徒诏》卷3:38)2、若乃左军望重,前驰任隆。(唐高宗《册周王显左卫大将军文》卷14:175)3、职惟上相,任隆群辟。六阶已平,四门咸辟。(虞世南《高祖神尧皇帝哀册文》卷138:1406)4、既而居中作相,任隆列辟,百揆时总,三阶以平。(唐高祖《禅位皇太子诏》卷3:39)
例1中的前两句话为骈句,“三台”与“五教”对应,都是名词,故“望重”与“任隆”词性相同,它们的意思相同或相反,“望重”意为“名望大”,为形容词;则“任隆”亦为形容词,并和“望重”义同,可释义为“名望大”。例2结构和例1相同,不再赘述。例3的结构和前2例不同,此句中有两个关键的信息点:“上相”和“群辟”,“上相”的一个义项是“对宰相的尊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将宰相的名位说得非常明确,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它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群辟”指“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古代的宰相不像现今部级官员,可通过媒体为普通百姓所熟知,古时宰相虽权倾朝野,但他只被同僚所熟识,并只在官员中有相当高的名望,所以这句话应该是“任隆于群辟”,那么“任隆”也是名望大之意。例4和例3结构一致,意思相同,此不赘述。
二、担任
5、任隆荆部,陶侃八州;寄重浔阳,桓伊十部。(杨炯《李怀州墓志铭》卷196:1981)6、皇帝若曰:于戏!夫姬周创制,任隆方伯,炎汉垂范,寄重维城,所以任固邦基,以藩王室。(唐高宗《册赵王福青州刺史文》卷14:167)7、主上昔在继城,任隆分陕。(褚亮《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唐文拾遗》卷15:10527)例5中“任隆荆部,陶侃八州”和“寄重浔阳,桓伊十部”为骈句,这两句的主语为陶侃和桓伊,且两位都是历史名人,为倒装语序。此外,“寄重”一词有三个义项,在此主要指“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这篇文章为悼念李怀州而作,借用典故评价他的生平。陶侃曾在荆州任官,所以可知“任隆”应为担任义。例6中“方伯”为名词,所以“任隆方伯”为动宾短语,“方伯”为官名,主语为姬周,“维城”在此义项为“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任隆”应为动词,此处释为“担任”为宜。例6中的结构和例7相同,亦要明确“分陕”一词的含义,“分陕”一词为“陕即今陕西省。相传周初周公旦、召公奭分陕而治,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后谓封建王朝官僚出任地方官为“‘分陕’”,这样,“任隆”意思便很明确,为“担任”义。
三、位重
8、司会政本,执法任隆,历选攸难,惟贤是属。(李世民《授高士廉左仆射制》卷4: 50)9、尚书政本,端揆任隆,自非经国大材,莫或斯举。(唐太宗《授房元龄、杜如晦左右仆射诏》卷5:58)10、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位匪其人,政由有阙。(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卷210:2131)11、圣主以协时同律,义在于省方;皇储以守器承祧,任隆于监国。(杨炯《送徐录事诗序》卷191:1927)例8中“司会政本”与“执法任隆”对举,“司会”为“掌管财务,担任度支职务”,“执法”为“执法的官吏”,这两个词都和官职有关。又“司会”之后的“政本”为“为政的根本”。由此可知,“任隆”和“政本”相对,意思相近,应理解为地位重要,影响重大义。例9和例8结构一样,这篇文章是唐太宗所写,授予房元龄、杜如晦的诏书,他们官为左右仆射。仆射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例10中的“紫机务重”和“青锁任隆”为骈句。“青锁”指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后借指宫廷。“紫机”指朝廷机要部门。所以才有后句的“位匪其人,政由有阙。”也是从侧面表达陈舍人才能之高,可担此重任。例11为骈句,“义在于省方”与“任隆于监国”相对,要想理解这两句话,前一句话的主语为“圣主”,之后的主语为“皇储”,“守器”为“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承祧”所指的对象为太子,太子即皇子,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任隆”作位重讲为宜。
四、景仰、推崇
12、五礼任隆,八屯寄重,兼而归我,佥论无违。(房玄龄《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君碑铭》(并序)卷137:1391)13、羽翼任隆,爪牙寄重,宜光绝席,用庆题坐。(苏颋《授周仁轨左羽林大将军制》卷252:2544)14、视三孤之秩,位峻于亚师;张六纛之仪,任隆于謀帅。(王洋《王舜臣致仕制》卷8:116)
例12中“五礼任隆”与“八屯寄重”为对句,“八屯”指“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故“任隆”可当景仰、推崇讲。例13中的周仁轨在《太平广记》中的记载为“性残酷好杀。”(《广古今五行记》),因其品性使“吏人仰化,戎虏惮威。”这一句启承后一句,又“羽翼”和“爪牙”同义,则“任隆”和“寄重”同义,应为景仰、推崇的意思。例14为对仗,“视三孤之秩”与“张六纛之仪”句式相同,可见“三孤”职位何等的重要;“六纛”指六面军中大旗。唐节度使军中所用。后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可见王舜臣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据此,“任隆”义便豁然明朗,为景仰、推崇义。
五、功名显赫、政绩卓著
15、家近圆城,任隆方岳,惠洽藩部,功宣朝廷。(李峤《封乌薄利归义县开国子制》卷242:2451)16、况钱缪任隆三镇,功显十臣。(朱晃《答钱繆奏敕》卷101:1039)17、任隆三事,功宣一匡。(房玄龄《晋书·陶侃传附臻弟舆传》卷67:845)例15中的“方岳”一词在此语境中指州郡,“任隆方岳”、“惠洽藩部”与“功宣朝廷”意思一样,只是程度、范围不同而已,三者应为递进,虽前两个意思稍有难度,但从第三句不难看出前两句也是功显义。三个句子均省略介词“于”,所以,“任隆”应为功名显赫,政绩卓著。例16中的“任隆三镇”和“功显十臣”为对句,“三镇”与“十臣”的结构都是“数量词+名词”,则“任隆”和“功显”词性必定相同,意义相近,“功显”为形容词,理解为“功名显赫”,亦省略了介词“于”,“任隆三镇”结构同,故“任隆”理解为政绩卓著。例17中的三件事,可指正德、利用、厚生。也可指倡德、和乱、终齐,或指三种官职。“一匡”有“一匡天下”之意,原为动词,这里作名词指“天下”,此例中的“任隆三事”与“功宣一匡”结构相同,“任隆”和“功宣”意义相近,亦可作“功名显赫,政绩卓著”讲,从此三例中可以看出,“任隆”在此义项中都是省略“于”的结构。
由以上分析可知,“任隆”有两个词性:动词和形容词,当形容词讲时,只有两个义项:名望大、兴盛和功名显赫、政绩卓著;其余都当动词,但细究起来这些义项都是有关联的。它作为担任讲是因对象有能力胜任某种职位,也正是基于此,当权者发现某人的能力或懿德时,便会任命他担任某一官职。因此,“任隆”一词或侧重于“任”字义,有担任,任命义;或侧重于“隆”字,有名望大、兴盛义;或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新的义项,如景仰、推崇义。《全唐文》中“任隆”一词除以上所讲几个义项外,还有一些由于资料不足难以确定,以待方家查漏补缺。另外,“任隆”一词常出现在诏、表、碑文一类的特殊文体中,有着特殊用法,这一义项业已不用,其命运就如“左迁”、“右迁”之类的词语一样,随着特定文体和语境的消失,这些词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任隆”在《全唐文》中是一个义项很丰富的词,应予以收录。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M],第二版,九卷本,湖北:崇文书局,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唐)房玄龄等编,晋书[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 (宋)王洋撰,东牟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