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杭州 311300
2.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摘 要 引导学生拍摄校园微电影,是高校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自编自演青春系列励志微电影为样本,分析了校园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探讨提出了提升校园微电影质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高校摄制微电影要强化价值引领,形式上贴近学生,技术上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微电影的吸引力和引导力,更好地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微时代;核心价值观;校园微电影;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045-03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更加快速、信息资源更加庞大、交流互动加便捷,新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人们沟通带来方便,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冲击与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借助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
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浙江农林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2014年至今先后摄制一批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并面向学生举办校园微电影大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开展了一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校园微电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
思路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交互性、及时性、多元性、共享性都有了进一步增强。微电影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技术要求低、拍摄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喜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越来越大。
1.1 校园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即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电影短片,在创作人员、播出时长,制作周期、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具有“微”的特点。近年来,低成本小制作的微电影涌入新媒体平台,并广泛流传于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乃至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
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的一个细化分支,是指与校园类题材相关或是由学生制作完成的用于非盈利性质的微电影。校园微电影虽然接近校园形象宣传片,但更加注重创作手法、情节内容等,因此校园微电影的可看性、受关注度往往更高,对受众的影响也更大。
1.2 校园微电影的特点
相较于一般微电影,校园微电影还承担着文化传播、对外宣传等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校园微电影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具感染力的影像传播方式和短、平、快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思路。
校园微电影一般具备三大特征:一是题材基于校园。校园微电影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体,其话题仍主要集中在学生时代的生活、学习、情感。二是制作源于学生。校园微电影往往都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在内容安排和技术处理上有更多创新空间。三是受众广于学校。校园微电影借助新媒体平台,也突破了以往校园刊物的受众体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增强。
2 以校园微电影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工作的探索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普及,综合文字、声音、视频等元素为一体的微电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并对其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浙江农林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创作校园微电影,在一系列校园微电影中融入了校训、学校精神等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思政修养;学校还以微电影的形式讲好校园里的“农林故事”,有效发挥身边榜样的激励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1 利用校园微电影推进思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互联网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培养,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加强互动性,引导学生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从2014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尝试指导学生拍摄推广《你好,青春》《如果,青春》《相信,青春》《最美,青春》等4部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探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学校还举办“校园奥斯卡微电影大赛”,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近百部微电影,以学生的视角探讨学习、生活、友情、愛情,充满青春正能量,从多角度展现学校价值理念、人文气息,受到了师生喜欢。截至2017年2月,相关校园微电影在腾讯、优酷等平台上累计播放超过852 400余次,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发挥校园微电影以文化人作用
校园微电影作为“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吸引人”的新媒体,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渐成为高校以文化人的重要工具。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微电影作为网络文化阵地的重要一环,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拓展文化教育平台,夯实网络文化阵地,增强文化育人吸引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微文化”。借助校园微电影的方式,浙江农林大学精神文化、价值理念、文化品牌得到了更好的展现;通过参与摄制、观看微电影,广大学生思政素养得到更好的熏陶,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微电影助力下,浙江农林大学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6项,被评为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一大批品德高尚的学生典型相继涌现。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学校致力发挥校园微电影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2.3 借助校园微电影丰富思政教育内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题理论学习为主,教学效果、对学生吸引力都在下降。校园微电影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的方式,将宏大背景下的思想精华灵活贯穿,并给观众极大的自由思考时间,更有效地丰富微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浙江农林大学摄制校园微电影,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短小曲折的剧情以及基于真实校园的场景,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学校鼓励学生用微电影镜头记录现实,感受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微电影作品。这些微电影作品,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校园微电影在助力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微电影进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后,开始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积极作用,也在价值导向、管理规范、经费投入、摄制技术、剧本创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着校园微电影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
效果。
3.1 校园微电影价值导向缺少监管
目前,校园微电影的摄制和播放没有过多的“准入门槛”,上线产生影响力的黄金时间在7天左右。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为了追求吸引力、收看人数、产生影响,在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可能选择与主流价值相悖的题材,甚至在主旨的确定上存在偏激或者消极思想。校园微电影主要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在微电影的价值导向等方面意识不强,把握能力弱,不良文化如果搭乘校园微电影的便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毒瘤,将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校园微电影的监管,尤其是价值导向上的监控特别重要。
3.2 校园微电影支持保障力度不够
校园微电影,对资金投入、场地等方面要求不高,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难以克服的障碍。校园微电影拍摄经费主要来自社团经费以及学生自发筹资,取景也需要布置场景、清空人员,没有学校大力支持,对微电影的摄制质量影响很大。
微电影主创人员,一般出于兴趣爱好,很少经过专业化训练,缺乏专业指导。同时,微电影主创人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课余时间难以统一,再加之设备、场地等外在因素介入,主创人员在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上需要进行多方面协调,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既拉长微电影制作周期,也对微电影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3 校园微电影摄制技术水平不足
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的技术水平、硬件设备等直接影响微电影的质量。浙江农林大学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摄制、剪辑以及服装道具等均由学生承担,学生的摄制技术决定着校园微电影的质量。如何使用设备、运用视角、制作特效、美工配乐,都成为学生微电影团队需要解决的难题。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影响了整部影片的视觉感受和画面效果。
在硬件设备方面,学生团队除了依靠可怜经费租赁设备外,摄影、录音、后期合成加工等各类硬件设备,往往 “以劣代优”或者“近亲替代”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校园微电影的质量。此外,微电影的传播还需要网络支持,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客户端观看视频,又会受到流量、网速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微电影播放次数。
3.4 校园微电影创作人才剧本缺乏
主创人员是校园微电影的基础,剧本是微电影的灵魂。校园微电影的学生团队,受视野窄、经验少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导演,如果没有全局性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很难产出优秀的作品。学生主演也存在表演经验缺乏、应变能力欠缺等问题。校园微电影剧本来源面狭隘,主要源于学生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故事情节雷同。相似度过高的同类型微电影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降低其感染力,难以引起大学生观众群体的关注。没有优质剧本的提供,校园微电影的未来将进入瓶颈,难以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反而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 多举措提升校园微电影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
校园微电影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校园微电影拍摄和制作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也不同。优秀的校园微电影需要编剧、演员、摄影、配乐、后期制作等专业化的部门分工和协调配合,通过实施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校园微电影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1 强化价值引领,增强主创人员的思政素养
校园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要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园微电影要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微电影的主创人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增强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的思政素养,提升校园微电影的价值引领作用。
4.2 倡导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团队往往缺少微电影摄制的实战经验。学生微电影爱好者应多接触优秀作品,吸取他人精华。利用课余时间多拍多试,慢慢积累实践经验。学校相关部门也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积极探索将学生摄制校园微电影,与创新学分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微电影摄制的积极性。
4.3 加强技术指导,提升主创人员的摄制水平
提升微电影摄制的专业技术,除了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相关社团外,学校应当配备有关技术指导老师或者专业技术人员,为广大热爱微电影的学生团体提供辅导和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开设相关公共课程,通过授课方式,教授学生微电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实际拍摄制作微电影打基础。
4.4 完善管理制度,提供软硬件支持微电影发展
对于校园微电影的摄制和传播,学校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在前期进行严格审批,完善管理制度,杜绝摄制和传播有负能量的校园微电影。对于内容健康向上的微电影,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场地等,支持校园微电影创作,支持相关社团建设,并通过举办微电影晚会、开展微电影大赛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校园微电影发展。
4.5 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微电影的思政教育功能
微电影传播速度快,影响时间却有限,为有效地发挥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从传承方面入手。高校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选择拍摄符合本校办学理念和气质形象的微电影,通过系列微电影持续传承学校精神,延长校园微电影“保质期”,形成了微电影品牌,提升微电影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持久的作用。
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现阶段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独有的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随着高校对校园微电影的不断重视,校园微电影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更好地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琳庆,李艳.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5):31-33.
[2]彭雪.微电影的崛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3(6):127-128.
[3]习近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07).
[4]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02-13(07).
[5]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3-34.
[6]高凯.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传媒,2013(7):47-48.
[7]张丝雨.新媒体时代影视合流的前景展望[J].电影评介,2013(14):86-87.
2.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摘 要 引导学生拍摄校园微电影,是高校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以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自编自演青春系列励志微电影为样本,分析了校园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探讨提出了提升校园微电影质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高校摄制微电影要强化价值引领,形式上贴近学生,技术上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微电影的吸引力和引导力,更好地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 微时代;核心价值观;校园微电影;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045-03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更加快速、信息资源更加庞大、交流互动加便捷,新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人们沟通带来方便,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冲击与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借助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
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浙江农林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2014年至今先后摄制一批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并面向学生举办校园微电影大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开展了一些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校园微电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
思路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交互性、及时性、多元性、共享性都有了进一步增强。微电影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技术要求低、拍摄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大学生喜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越来越大。
1.1 校园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即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电影短片,在创作人员、播出时长,制作周期、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具有“微”的特点。近年来,低成本小制作的微电影涌入新媒体平台,并广泛流传于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乃至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
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的一个细化分支,是指与校园类题材相关或是由学生制作完成的用于非盈利性质的微电影。校园微电影虽然接近校园形象宣传片,但更加注重创作手法、情节内容等,因此校园微电影的可看性、受关注度往往更高,对受众的影响也更大。
1.2 校园微电影的特点
相较于一般微电影,校园微电影还承担着文化传播、对外宣传等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校园微电影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具感染力的影像传播方式和短、平、快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思路。
校园微电影一般具备三大特征:一是题材基于校园。校园微电影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体,其话题仍主要集中在学生时代的生活、学习、情感。二是制作源于学生。校园微电影往往都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在内容安排和技术处理上有更多创新空间。三是受众广于学校。校园微电影借助新媒体平台,也突破了以往校园刊物的受众体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增强。
2 以校园微电影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工作的探索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普及,综合文字、声音、视频等元素为一体的微电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并对其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浙江农林大学积极鼓励学生创作校园微电影,在一系列校园微电影中融入了校训、学校精神等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思政修养;学校还以微电影的形式讲好校园里的“农林故事”,有效发挥身边榜样的激励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1 利用校园微电影推进思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互联网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培养,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加强互动性,引导学生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从2014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尝试指导学生拍摄推广《你好,青春》《如果,青春》《相信,青春》《最美,青春》等4部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探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学校还举办“校园奥斯卡微电影大赛”,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近百部微电影,以学生的视角探讨学习、生活、友情、愛情,充满青春正能量,从多角度展现学校价值理念、人文气息,受到了师生喜欢。截至2017年2月,相关校园微电影在腾讯、优酷等平台上累计播放超过852 400余次,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 发挥校园微电影以文化人作用
校园微电影作为“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吸引人”的新媒体,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渐成为高校以文化人的重要工具。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微电影作为网络文化阵地的重要一环,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拓展文化教育平台,夯实网络文化阵地,增强文化育人吸引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高校“微文化”。借助校园微电影的方式,浙江农林大学精神文化、价值理念、文化品牌得到了更好的展现;通过参与摄制、观看微电影,广大学生思政素养得到更好的熏陶,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微电影助力下,浙江农林大学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6项,被评为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一大批品德高尚的学生典型相继涌现。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学校致力发挥校园微电影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2.3 借助校园微电影丰富思政教育内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题理论学习为主,教学效果、对学生吸引力都在下降。校园微电影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的方式,将宏大背景下的思想精华灵活贯穿,并给观众极大的自由思考时间,更有效地丰富微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浙江农林大学摄制校园微电影,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短小曲折的剧情以及基于真实校园的场景,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学校鼓励学生用微电影镜头记录现实,感受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微电影作品。这些微电影作品,不仅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校园微电影在助力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微电影进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后,开始逐渐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产生积极作用,也在价值导向、管理规范、经费投入、摄制技术、剧本创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着校园微电影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
效果。
3.1 校园微电影价值导向缺少监管
目前,校园微电影的摄制和播放没有过多的“准入门槛”,上线产生影响力的黄金时间在7天左右。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为了追求吸引力、收看人数、产生影响,在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可能选择与主流价值相悖的题材,甚至在主旨的确定上存在偏激或者消极思想。校园微电影主要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在微电影的价值导向等方面意识不强,把握能力弱,不良文化如果搭乘校园微电影的便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毒瘤,将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校园微电影的监管,尤其是价值导向上的监控特别重要。
3.2 校园微电影支持保障力度不够
校园微电影,对资金投入、场地等方面要求不高,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难以克服的障碍。校园微电影拍摄经费主要来自社团经费以及学生自发筹资,取景也需要布置场景、清空人员,没有学校大力支持,对微电影的摄制质量影响很大。
微电影主创人员,一般出于兴趣爱好,很少经过专业化训练,缺乏专业指导。同时,微电影主创人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课余时间难以统一,再加之设备、场地等外在因素介入,主创人员在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上需要进行多方面协调,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既拉长微电影制作周期,也对微电影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3 校园微电影摄制技术水平不足
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的技术水平、硬件设备等直接影响微电影的质量。浙江农林大学青春系列校园微电影,摄制、剪辑以及服装道具等均由学生承担,学生的摄制技术决定着校园微电影的质量。如何使用设备、运用视角、制作特效、美工配乐,都成为学生微电影团队需要解决的难题。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影响了整部影片的视觉感受和画面效果。
在硬件设备方面,学生团队除了依靠可怜经费租赁设备外,摄影、录音、后期合成加工等各类硬件设备,往往 “以劣代优”或者“近亲替代”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校园微电影的质量。此外,微电影的传播还需要网络支持,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客户端观看视频,又会受到流量、网速等因素的影响,减少微电影播放次数。
3.4 校园微电影创作人才剧本缺乏
主创人员是校园微电影的基础,剧本是微电影的灵魂。校园微电影的学生团队,受视野窄、经验少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导演,如果没有全局性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很难产出优秀的作品。学生主演也存在表演经验缺乏、应变能力欠缺等问题。校园微电影剧本来源面狭隘,主要源于学生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故事情节雷同。相似度过高的同类型微电影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降低其感染力,难以引起大学生观众群体的关注。没有优质剧本的提供,校园微电影的未来将进入瓶颈,难以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反而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 多举措提升校园微电影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
校园微电影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校园微电影拍摄和制作水平的高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也不同。优秀的校园微电影需要编剧、演员、摄影、配乐、后期制作等专业化的部门分工和协调配合,通过实施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校园微电影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1 强化价值引领,增强主创人员的思政素养
校园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要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园微电影要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微电影的主创人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增强校园微电影主创人员的思政素养,提升校园微电影的价值引领作用。
4.2 倡导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团队往往缺少微电影摄制的实战经验。学生微电影爱好者应多接触优秀作品,吸取他人精华。利用课余时间多拍多试,慢慢积累实践经验。学校相关部门也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积极探索将学生摄制校园微电影,与创新学分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微电影摄制的积极性。
4.3 加强技术指导,提升主创人员的摄制水平
提升微电影摄制的专业技术,除了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相关社团外,学校应当配备有关技术指导老师或者专业技术人员,为广大热爱微电影的学生团体提供辅导和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开设相关公共课程,通过授课方式,教授学生微电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实际拍摄制作微电影打基础。
4.4 完善管理制度,提供软硬件支持微电影发展
对于校园微电影的摄制和传播,学校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在前期进行严格审批,完善管理制度,杜绝摄制和传播有负能量的校园微电影。对于内容健康向上的微电影,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场地等,支持校园微电影创作,支持相关社团建设,并通过举办微电影晚会、开展微电影大赛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校园微电影发展。
4.5 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微电影的思政教育功能
微电影传播速度快,影响时间却有限,为有效地发挥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从传承方面入手。高校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选择拍摄符合本校办学理念和气质形象的微电影,通过系列微电影持续传承学校精神,延长校园微电影“保质期”,形成了微电影品牌,提升微电影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持久的作用。
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现阶段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独有的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随着高校对校园微电影的不断重视,校园微电影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更好地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琳庆,李艳.微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5):31-33.
[2]彭雪.微电影的崛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理论观察,2013(6):127-128.
[3]习近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07).
[4]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02-13(07).
[5]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3-34.
[6]高凯.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传媒,2013(7):47-48.
[7]张丝雨.新媒体时代影视合流的前景展望[J].电影评介,2013(1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