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对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职业培训助推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职业培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下经济舞台上的支柱力量,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完成高速成长“撑杆跳”的活动中,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充满了对“二次创业”的冲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严酷的现实。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lO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虽然原本专注于市场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容纳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同时,民营企业本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机制也更趋向于灵活,但从大范围来讲,民营经济在最初发展时期,其从业人员相当部分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通常不能得到更多优越性的人,即机会成本相对较小的人,因而最先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培训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作用
1.具有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二次创业是由原来小的利益共同体,到小命运共同体,到大利益共同体,再到大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循环,二次创业实际上只是一个环节,也就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和效能追求。职业培训在战略规划、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人才调配等方面展开培训,不仅可以使创业群体领导人实现观念上的锤炼和升华,同时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设计,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和规范,使企业由“人治”转向“法治”,由“经验管理”转向“职业化管理”,建立起以战略为导向的职业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因此,职业培训对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具有技术创新的输智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提高员工素质,必须走职业培训的道路。
3.具有文化创新的提升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职业培训注重培养员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的服务意识,创立和提升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客户,也就赢得竞争。
4.具有品牌创新的支撑作用。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不能只守着已有的品牌,必须进行品牌创新。但是,民营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创新不能只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应该努力进行五大创新,即:产品创新、品类创新、品牌传播策略创新、营销渠道创新以及交易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职业培训可以通过领导能力、个人的成长与肯定、创造力与问题的解决、变革管理与变革导向、沟通与人际关系的技巧、承诺、动机与态度等课程的设立,使企业上至领导者下至员工从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新的提高,可以支撑企业的创造力,实现企业品牌的不断创新和扩张。
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培训缺乏战略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低下。民营企业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也不高。民营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又体现不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于是干脆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就出现了上千人的企业竟没有一位专职人事管理人员的现象。而在欧洲同样规模的企业,大多雇佣了10名以上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只是应付当前需要。加之,培训对企业的产出影响不很直接,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培训往往不够重视,不愿做过多的投入。许多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不少民营企业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对员工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只愿意在引进人才上花钱,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投资,过多地到同行企业中挖人,不愿多给员工培训,惟恐为他人作嫁衣。而作为员工,不但要考虑今天的谋生问题,还要考虑明天的谋生能力,当他感到工作状况不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时,就不愿做长久停留,一有合適机会就走人。
2.职业培训拘于传统性。许多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还相当原始。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一线操作员工接受岗前培训,主要方式是会议学习和师带徒形式,主要内容是创业史、岗位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大部分一线员工只是由主管简单交代一下注意事项,然后以老带新,采用跟班不顶岗的方式,逐渐熟悉上岗。有的员工甚至直接上岗,没有任何培训。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素质太低,有的主管试图通过授课的方式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但这种培训方式在短期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职业培训具有被动性。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也像其它部门一样,习惯于下计划。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现象并没有消除。一些主管部门出于好心,在年初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培训计划,具体到培训班的人数、时间、参加对象、学时等,详细得很。有的主管部门还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绩效依据。于是,有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紧张的情况下,对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任务不敢不派人参加。有的生产一线的人员实在抽不出来,就派一些工作任务不足的人参加。这种情况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4.职业培训存在盲目性。员工职业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内容仅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多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方式也很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法。培训项目制定不规范,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制定培训需求。另外培训时效性差,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5.职业培训缺少针对性。据调查,只有5%的受训人员认为培训有用,50%认为没有用,45%认为有一点点用,“听比不听好”。民营企业的员工职业培训,其 目标是模糊的,人事部门和受训者大多也只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过场而已,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决定了企业培训的形式化。往往企业在各类的培训过程中不是主动地探求一种最适合自身的培训方式、最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化的培训只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效应。
6.职业培训忽视效应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临时性、突击性很明显,不重视培训的实际效应。培训部门对培训的结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合理有效地安排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员工接受培训后往往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认为培训意义不大。
三、职业培训助推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应把握的问题
1.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基本规律。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从心理机制上说,在学习过程开始时,员工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学习过程中必定要受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要立足于调动过去的经验积累以激发联想、比较、思考等心理过程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从总体上说,成人学习一般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阶段是激发起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让学习者回头想想自己以前做了些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做的;第二阶段,启发学习者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检讨这些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所在,看看他们以前做得怎么样;第三阶段就要引导他们着力去发现他们自己还缺少哪些引导成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即确定他们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即所谓明确学习目标;第四阶段才是进入学习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过程;第五阶段则要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模拟运用,包括练习、实验、写作学习报告或论文等等。循序渐进地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之后,才能说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而实际的学习,则需经上述五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提高才能实现。 这样,从事成人教育或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就必须了解被培训对象的特性,必须知道他们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经验。违背成人学习规律的员工培训,单纯照搬中小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不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事倍功半、无多大学习效果的。
2.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功利性。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员工学习的针对性、功利性较强。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必须从属于工作,不可能以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必须要对其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拣最急需的学,而所选内容则多多少少要同他们目前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生活相关,其它内容则无暇顾及。因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非常明显地要突出“学以致用”。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为了员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包括为了保持或赢得他们在现有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的竞争优势,这就构成了民营企业员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3.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主辅安排。一是业余与脱产培训。民营企业员工只能在工作和必要的家务活动以外,以有限的业余学习为主。在这样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讲究学习的效率是不行的,因而成人学习只能拣最切合自己工作实际的内容学,并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印象,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太适合企业员工学习。但在民营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中,或为解决员工中带普遍性的技术、观念问题,企业将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挤时间抽专人组织脱产培训。而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或新的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在轮岗和转岗培训中,为确保培训效果,一般也要实行脱产培训方式。二是独立培训与联合培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因其不是简单地掌握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解决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员工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员工身上又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多少普遍性。对这样的“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式的学习要求,社会院校是很难满足的。因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更多地要靠员工所在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培训来实现。但对高级人才、对某些特定领域的人才,由于他们所需的知识是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管理科学技术)知识,对他们的培训企业本身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不惜代价委托社会大学及科研院所甚至是国外进行研修式的培训。当然在有条件时,企业也可以同外部(包括国外)联合培训,以充分发挥企业内外多种职业培训资源各自的长处。三是个体培训与团队培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既要从课堂上学,采用个体学习方式,也要更多地采用团队学习模式,靠工作群体或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蹉、取长补短,来实现经验和智慧共享。掌握这些经验和智慧,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是极为宝贵的。这些经验和智慧对工作所起的作用,无疑也是书本知识无法相比的。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要引导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集合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引导大家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激活创新思维,以团队式工作方式开发出仅仅靠单个人的学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出来的提高企业绩效的新见解、新发明、新创意。
4.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内容设置。一要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观念培训。随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布局的完善和优化,也随着企业分离办学校等社会职能,企业员工培训将不再可能以学历教育为主。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必须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两大方面的培训)和观念培训(包括岗位责任观念培训、组织归属感培训和企业价值观念培训),使员工培训直接为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作贡献,使员工培训直接融入企業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这样,培训才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培训投资才能真正转化为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资本。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当然只能是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这样,员工培训的内容就必须明显偏重于技术业务培训、职业意识培训、创新精神培训,系统的、结构化的文化学习不能再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这是因为企业培训投入要计入成本,必须讲求经济效益,突出培训的经济功能,而不能使培训立足于无直接经济价值的单纯文化学习。
二要从社会化教育转向企业个性培训。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整齐划一的,企业员工培训院校也承担了大量属于政府培养未来公民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各个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自己的特色,从实际结果来说纯粹是一种“粗放式”的培训,培训虽做得不少,但实际收效甚微。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也必须经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于最急需的培训项目上。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期最急需的培训项目自然不会是统一的,因而企业培训必须个性化。每个企业的培训必须依其独特的技术工艺、管理风格、企业形象和发展战略,开展具有独特内容和方式的培训。每一企业培训什么、怎样培训,都是很难从其它企业或社会上“克隆”来的,只能依靠本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认真研究企业的特殊要求、熟悉本企业的独特个性,精心开发和设计紧密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课程,才能使培训真正收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
三要在技能培训之上加强心理品质培养。民营企业员工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尤其是对挫折、失败(如下岗)的心理承受力很低,迎接挑战、战胜自我的品质很不够。在企业改革和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种隐藏在员工心理深处的心理因素,使企业员工缺少创造力,民营企业也因之缺乏活力。因此,培训员工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开拓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摆在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人心不顺、人气不旺,民营企业很难实现二次创业。理顺人心、盘旺人气,建立一支心理品质良好的员工队伍,是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职业培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下经济舞台上的支柱力量,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完成高速成长“撑杆跳”的活动中,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充满了对“二次创业”的冲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严酷的现实。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lO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虽然原本专注于市场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容纳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同时,民营企业本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机制也更趋向于灵活,但从大范围来讲,民营经济在最初发展时期,其从业人员相当部分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通常不能得到更多优越性的人,即机会成本相对较小的人,因而最先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培训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作用
1.具有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二次创业是由原来小的利益共同体,到小命运共同体,到大利益共同体,再到大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循环,二次创业实际上只是一个环节,也就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和效能追求。职业培训在战略规划、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人才调配等方面展开培训,不仅可以使创业群体领导人实现观念上的锤炼和升华,同时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设计,建立相应的制度、标准和规范,使企业由“人治”转向“法治”,由“经验管理”转向“职业化管理”,建立起以战略为导向的职业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因此,职业培训对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具有技术创新的输智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要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要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提高员工素质,必须走职业培训的道路。
3.具有文化创新的提升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职业培训注重培养员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的服务意识,创立和提升受欢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赢得客户,也就赢得竞争。
4.具有品牌创新的支撑作用。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不能只守着已有的品牌,必须进行品牌创新。但是,民营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的创新不能只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应该努力进行五大创新,即:产品创新、品类创新、品牌传播策略创新、营销渠道创新以及交易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职业培训可以通过领导能力、个人的成长与肯定、创造力与问题的解决、变革管理与变革导向、沟通与人际关系的技巧、承诺、动机与态度等课程的设立,使企业上至领导者下至员工从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新的提高,可以支撑企业的创造力,实现企业品牌的不断创新和扩张。
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业培训缺乏战略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低下。民营企业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有关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也不高。民营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又体现不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于是干脆忽略人力资源管理,就出现了上千人的企业竟没有一位专职人事管理人员的现象。而在欧洲同样规模的企业,大多雇佣了10名以上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只是应付当前需要。加之,培训对企业的产出影响不很直接,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培训往往不够重视,不愿做过多的投入。许多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不少民营企业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对员工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只愿意在引进人才上花钱,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投资,过多地到同行企业中挖人,不愿多给员工培训,惟恐为他人作嫁衣。而作为员工,不但要考虑今天的谋生问题,还要考虑明天的谋生能力,当他感到工作状况不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时,就不愿做长久停留,一有合適机会就走人。
2.职业培训拘于传统性。许多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还相当原始。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一线操作员工接受岗前培训,主要方式是会议学习和师带徒形式,主要内容是创业史、岗位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大部分一线员工只是由主管简单交代一下注意事项,然后以老带新,采用跟班不顶岗的方式,逐渐熟悉上岗。有的员工甚至直接上岗,没有任何培训。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素质太低,有的主管试图通过授课的方式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但这种培训方式在短期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职业培训具有被动性。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也像其它部门一样,习惯于下计划。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现象并没有消除。一些主管部门出于好心,在年初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培训计划,具体到培训班的人数、时间、参加对象、学时等,详细得很。有的主管部门还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绩效依据。于是,有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紧张的情况下,对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任务不敢不派人参加。有的生产一线的人员实在抽不出来,就派一些工作任务不足的人参加。这种情况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4.职业培训存在盲目性。员工职业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内容仅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多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方式也很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法。培训项目制定不规范,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制定培训需求。另外培训时效性差,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5.职业培训缺少针对性。据调查,只有5%的受训人员认为培训有用,50%认为没有用,45%认为有一点点用,“听比不听好”。民营企业的员工职业培训,其 目标是模糊的,人事部门和受训者大多也只是完成任务式的走过场而已,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决定了企业培训的形式化。往往企业在各类的培训过程中不是主动地探求一种最适合自身的培训方式、最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化的培训只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效应。
6.职业培训忽视效应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临时性、突击性很明显,不重视培训的实际效应。培训部门对培训的结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合理有效地安排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员工接受培训后往往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认为培训意义不大。
三、职业培训助推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应把握的问题
1.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基本规律。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从心理机制上说,在学习过程开始时,员工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在学习过程中必定要受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要立足于调动过去的经验积累以激发联想、比较、思考等心理过程来接受和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从总体上说,成人学习一般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阶段是激发起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让学习者回头想想自己以前做了些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方法做的;第二阶段,启发学习者对这些经历进行反思,检讨这些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之所在,看看他们以前做得怎么样;第三阶段就要引导他们着力去发现他们自己还缺少哪些引导成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即确定他们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即所谓明确学习目标;第四阶段才是进入学习理论、技巧、方法和工具的过程;第五阶段则要将新学的内容进行模拟运用,包括练习、实验、写作学习报告或论文等等。循序渐进地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之后,才能说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而实际的学习,则需经上述五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提高才能实现。 这样,从事成人教育或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就必须了解被培训对象的特性,必须知道他们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及其所取得的经验。违背成人学习规律的员工培训,单纯照搬中小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不发挥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是事倍功半、无多大学习效果的。
2.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功利性。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员工学习的针对性、功利性较强。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必须从属于工作,不可能以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必须要对其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拣最急需的学,而所选内容则多多少少要同他们目前和未来要从事的工作、生活相关,其它内容则无暇顾及。因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非常明显地要突出“学以致用”。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为了员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包括为了保持或赢得他们在现有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的竞争优势,这就构成了民营企业员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3.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主辅安排。一是业余与脱产培训。民营企业员工只能在工作和必要的家务活动以外,以有限的业余学习为主。在这样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讲究学习的效率是不行的,因而成人学习只能拣最切合自己工作实际的内容学,并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印象,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太适合企业员工学习。但在民营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中,或为解决员工中带普遍性的技术、观念问题,企业将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挤时间抽专人组织脱产培训。而为使员工适应更高的或新的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在轮岗和转岗培训中,为确保培训效果,一般也要实行脱产培训方式。二是独立培训与联合培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因其不是简单地掌握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解决在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员工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员工身上又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多少普遍性。对这样的“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式的学习要求,社会院校是很难满足的。因而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更多地要靠员工所在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培训来实现。但对高级人才、对某些特定领域的人才,由于他们所需的知识是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管理科学技术)知识,对他们的培训企业本身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不惜代价委托社会大学及科研院所甚至是国外进行研修式的培训。当然在有条件时,企业也可以同外部(包括国外)联合培训,以充分发挥企业内外多种职业培训资源各自的长处。三是个体培训与团队培训。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既要从课堂上学,采用个体学习方式,也要更多地采用团队学习模式,靠工作群体或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蹉、取长补短,来实现经验和智慧共享。掌握这些经验和智慧,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是极为宝贵的。这些经验和智慧对工作所起的作用,无疑也是书本知识无法相比的。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要引导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集合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情景中,引导大家运用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激活创新思维,以团队式工作方式开发出仅仅靠单个人的学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出来的提高企业绩效的新见解、新发明、新创意。
4.把握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内容设置。一要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观念培训。随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布局的完善和优化,也随着企业分离办学校等社会职能,企业员工培训将不再可能以学历教育为主。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必须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两大方面的培训)和观念培训(包括岗位责任观念培训、组织归属感培训和企业价值观念培训),使员工培训直接为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作贡献,使员工培训直接融入企業生产经营活动之中。这样,培训才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培训投资才能真正转化为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资本。
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是为了开发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当然只能是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这样,员工培训的内容就必须明显偏重于技术业务培训、职业意识培训、创新精神培训,系统的、结构化的文化学习不能再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这是因为企业培训投入要计入成本,必须讲求经济效益,突出培训的经济功能,而不能使培训立足于无直接经济价值的单纯文化学习。
二要从社会化教育转向企业个性培训。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整齐划一的,企业员工培训院校也承担了大量属于政府培养未来公民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功能。各个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自己的特色,从实际结果来说纯粹是一种“粗放式”的培训,培训虽做得不少,但实际收效甚微。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也必须经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于最急需的培训项目上。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期最急需的培训项目自然不会是统一的,因而企业培训必须个性化。每个企业的培训必须依其独特的技术工艺、管理风格、企业形象和发展战略,开展具有独特内容和方式的培训。每一企业培训什么、怎样培训,都是很难从其它企业或社会上“克隆”来的,只能依靠本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认真研究企业的特殊要求、熟悉本企业的独特个性,精心开发和设计紧密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课程,才能使培训真正收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
三要在技能培训之上加强心理品质培养。民营企业员工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尤其是对挫折、失败(如下岗)的心理承受力很低,迎接挑战、战胜自我的品质很不够。在企业改革和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种隐藏在员工心理深处的心理因素,使企业员工缺少创造力,民营企业也因之缺乏活力。因此,培训员工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开拓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摆在民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人心不顺、人气不旺,民营企业很难实现二次创业。理顺人心、盘旺人气,建立一支心理品质良好的员工队伍,是民营企业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