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不同,职高英语教学是应用型英语教学,旨在培养与社会无缝对接的英语人才。故而,职高英语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特征。面对职高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自主探究、实际解决英语问题的实力。对于这一要求,本文研究了信息技术与职高英语教学融合的问题,期望通过此项研究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职高;英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简介】郭倩茹,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部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教育2.0的概念。面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职高英語教学必须紧跟时代,不断变革,以期打造素质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故而,信息技术要与职高英语教学融合,打造现代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是,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英语课堂的一部分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预习阶段,微信“跟踪”学习
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成了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吃饭、工作、学习、交友都离不开微信。面对这一变化,英语教师要从中抓住教育的机会,实施有效的英语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微信应用到预习阶段,将微信看作虚拟监控器,借此跟踪学生的英语预习过程,指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The Great Wall”时,由于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没有预习头绪,以微信为平台,我组织了自主预习,线上“操控”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微信,我做了如下工作:
1.给出教学目标:①掌握单词,包括postcard/more/thousand/kilometer…②掌握句型:tell me more…/It’s got…/How big…
2.答疑解惑。比如,解答“It’s a picture of the Great Wall”中“of”的功能和用途;解答“eight million people”和“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kilometers”中“people”为什么不用加“s”,而“kilometers”加了“s”等问题。
3.发布预习小测试。
4.与学生对话,收集、整理其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微信的帮助下,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了预习,基本了解了教学内容,奠定了课堂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奠定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微信“跟踪”的日常化,学生培养了自主预习习惯,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
二、课堂阶段,微课“导趣”教学
课堂教学是职高英语教学的主要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升华能力的重要过程。故而,教师要营造一个欢快、和谐、积极的教学气氛,确保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保障英语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这种内容短小、画面生动、内容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直接而快速的激趣,直击职高生的内心。所以,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导趣的工具,营建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无压力地接受英语知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Going Shopping”时,面对大量的英语知识,我将微课当作抛砖引玉的工具,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之中。微课内容如下:
1.截取《穿普拉达的女人》的电影片段,引出“go shopping”这一教学主题,利用视觉刺激学生,充分激趣;
2.制造一个场景:安德丽娅为了改变自己,提高时尚敏锐度,她来到了一家“唐装店”,这里有充满中国韵味的衣服。她见到非常喜欢,上前与服务员攀谈。然而,服务员是一名新人,还不会流利地说英语,无法向安德丽娅介绍出色的中国服装。(通过这一场景,学生激起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内动力)
3.提出假设:如果你去代替与安德丽娅交流的服务员,如何完成这场关于“shopping”的对话,准确传递中国人的服装理念和文化?(通过假设,将学生带入角色,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责任感,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go shopping”的相关知识)
由于微课的媒介作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热烈,学生有效学习了英语知识。
三、巩固阶段,微视频“升级”能力
职高英语教学中,巩固阶段是知识内化、升华的主要阶段。在该阶段,英语知识应该向能力转化,使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可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巩固阶段是“题海战术”的天下,学生忙于加深知识印象,至于能力的提升几乎为零。鉴于此,教师要创新巩固教学模式,变知识教学为能力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入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带有实践性质的微视频,参与知识的加工和转化,提高其自身英语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就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引起了职高英语教学的巨变,促使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动了“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教学的发展。故而,职高英语课堂要积极融合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开创一片全新的教育天地,打造高素质的英语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静.基于信息技术的职高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教育界, 2013(28):184-184.
【关键词】职高;英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简介】郭倩茹,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部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教育2.0的概念。面对教育领域的发展,职高英語教学必须紧跟时代,不断变革,以期打造素质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故而,信息技术要与职高英语教学融合,打造现代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是,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英语课堂的一部分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预习阶段,微信“跟踪”学习
社会发展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成了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吃饭、工作、学习、交友都离不开微信。面对这一变化,英语教师要从中抓住教育的机会,实施有效的英语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微信应用到预习阶段,将微信看作虚拟监控器,借此跟踪学生的英语预习过程,指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The Great Wall”时,由于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没有预习头绪,以微信为平台,我组织了自主预习,线上“操控”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微信,我做了如下工作:
1.给出教学目标:①掌握单词,包括postcard/more/thousand/kilometer…②掌握句型:tell me more…/It’s got…/How big…
2.答疑解惑。比如,解答“It’s a picture of the Great Wall”中“of”的功能和用途;解答“eight million people”和“six thousand seven hundred kilometers”中“people”为什么不用加“s”,而“kilometers”加了“s”等问题。
3.发布预习小测试。
4.与学生对话,收集、整理其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微信的帮助下,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了预习,基本了解了教学内容,奠定了课堂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掌握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奠定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微信“跟踪”的日常化,学生培养了自主预习习惯,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
二、课堂阶段,微课“导趣”教学
课堂教学是职高英语教学的主要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升华能力的重要过程。故而,教师要营造一个欢快、和谐、积极的教学气氛,确保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保障英语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这种内容短小、画面生动、内容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直接而快速的激趣,直击职高生的内心。所以,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导趣的工具,营建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无压力地接受英语知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Going Shopping”时,面对大量的英语知识,我将微课当作抛砖引玉的工具,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之中。微课内容如下:
1.截取《穿普拉达的女人》的电影片段,引出“go shopping”这一教学主题,利用视觉刺激学生,充分激趣;
2.制造一个场景:安德丽娅为了改变自己,提高时尚敏锐度,她来到了一家“唐装店”,这里有充满中国韵味的衣服。她见到非常喜欢,上前与服务员攀谈。然而,服务员是一名新人,还不会流利地说英语,无法向安德丽娅介绍出色的中国服装。(通过这一场景,学生激起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作用,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内动力)
3.提出假设:如果你去代替与安德丽娅交流的服务员,如何完成这场关于“shopping”的对话,准确传递中国人的服装理念和文化?(通过假设,将学生带入角色,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责任感,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go shopping”的相关知识)
由于微课的媒介作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热烈,学生有效学习了英语知识。
三、巩固阶段,微视频“升级”能力
职高英语教学中,巩固阶段是知识内化、升华的主要阶段。在该阶段,英语知识应该向能力转化,使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可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巩固阶段是“题海战术”的天下,学生忙于加深知识印象,至于能力的提升几乎为零。鉴于此,教师要创新巩固教学模式,变知识教学为能力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入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带有实践性质的微视频,参与知识的加工和转化,提高其自身英语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就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引起了职高英语教学的巨变,促使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动了“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教学的发展。故而,职高英语课堂要积极融合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开创一片全新的教育天地,打造高素质的英语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静.基于信息技术的职高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教育界, 2013(28):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