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秉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将新时代先进的文化之中,融入到学生提升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信念,注入思政铸魂,塑造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加强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将应用型民办高校多学科与艺术有机融合,加强资源整合艺术育人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多方协作、积极活力、高效开放的民办高校艺术育人新格局。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实践
一、国内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现状与探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了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现在的学生要将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做到全面发展。虽然我国的艺术教育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还相对落后,但是国家的艺术教育正在抓紧步伐快速发展。2020年,教育部发布信息,为了跟随时代的脚步高校应全面的加强和完善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要求规定,高校应将艺术课程与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修满相关课程的学分方可毕业。
经过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应用型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健全,但相对公办高校还有待完善。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心”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大多由校团委负责,其职能包括“艺术课教学”;课外及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个主要方面。学校团委更加注重艺术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艺术队伍的建设;教务处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反映了对艺术课程的正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多头管理或忽视的现象。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与教研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处于“零散、临时、应对、浅薄、经验性”的状态。
二、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研究内容
1.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性和思辨思维。
培养应用型民办大学生的艺术情怀,让他们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发展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教授中需要把艺术体现出来,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上的引导保障。同时也要优化艺术育人的整体大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匡正人的品性。高校内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艺术品。在理解“艺术美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倡“环境育人、以物化人”,致力于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同时也追求一个灵活的内化环境,陶冶师生的素养,将艺术素养和身体健康的提高纳入专业成长的范畴。
2.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将艺术教育与大量的实践课程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个人的实践认识中积累经验。学生的艺术永远在丰富的艺术理论基础上,推动艺术理论对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育人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开发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生的相关技能和重要的思维习惯,技能的提升不仅指对手艺和技巧的掌握,还包括诸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美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学科的艺术元素,将艺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中,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健身,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教育和教学方法,培养有技能、有技术的人。教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为一体。逐步完善“艺术素养+艺术技能+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作实践等核心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特长。
三、结语
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艺术来教导学生如何去审美,并且培养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和提升的国民通识教育。经由艺术认知美,根据不同程度的教育活动制訂切合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对象认知能力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艺术与课程融合,编制艺术品、艺术常识将艺术历史作为教学背景教材,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就是要坚持继承和弘扬、引导和实践建设一系列强大的思想活力。培养学生的精神品位、技能传播、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哲匠的育人之道,构建中国艺术校园繁荣的新体系。根据艺术规律,加强学生综合思维和知识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学子们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晶.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N].经济日报,2019-10-31.
[2]张朝霞,亢莹,武晓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路径探究——以大连艺术学院《追梦·青春》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为例[J].长江丛刊, 2019(10).
[3]高月斌.“先研究·后应用”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7(7).
[4]刘姝彤.新时代新常态: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深入发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9(9).
作者简介:高月斌(1984-),男,汉族,辽宁省大连人,艺术硕士,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教学与管理、设计创新研究与实施。
项目来源: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LMJX2021205)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实践
一、国内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现状与探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了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现在的学生要将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做到全面发展。虽然我国的艺术教育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还相对落后,但是国家的艺术教育正在抓紧步伐快速发展。2020年,教育部发布信息,为了跟随时代的脚步高校应全面的加强和完善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要求规定,高校应将艺术课程与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学生只有修满相关课程的学分方可毕业。
经过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应用型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健全,但相对公办高校还有待完善。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心”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大多由校团委负责,其职能包括“艺术课教学”;课外及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个主要方面。学校团委更加注重艺术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艺术队伍的建设;教务处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反映了对艺术课程的正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多头管理或忽视的现象。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与教研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处于“零散、临时、应对、浅薄、经验性”的状态。
二、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研究内容
1.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性和思辨思维。
培养应用型民办大学生的艺术情怀,让他们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发展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教授中需要把艺术体现出来,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上的引导保障。同时也要优化艺术育人的整体大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匡正人的品性。高校内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艺术品。在理解“艺术美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倡“环境育人、以物化人”,致力于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同时也追求一个灵活的内化环境,陶冶师生的素养,将艺术素养和身体健康的提高纳入专业成长的范畴。
2.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规划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将艺术教育与大量的实践课程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个人的实践认识中积累经验。学生的艺术永远在丰富的艺术理论基础上,推动艺术理论对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育人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开发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生的相关技能和重要的思维习惯,技能的提升不仅指对手艺和技巧的掌握,还包括诸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3.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美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学科的艺术元素,将艺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中,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健身,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教育和教学方法,培养有技能、有技术的人。教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为一体。逐步完善“艺术素养+艺术技能+艺术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作实践等核心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特长。
三、结语
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艺术来教导学生如何去审美,并且培养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和提升的国民通识教育。经由艺术认知美,根据不同程度的教育活动制訂切合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对象认知能力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艺术与课程融合,编制艺术品、艺术常识将艺术历史作为教学背景教材,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就是要坚持继承和弘扬、引导和实践建设一系列强大的思想活力。培养学生的精神品位、技能传播、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哲匠的育人之道,构建中国艺术校园繁荣的新体系。根据艺术规律,加强学生综合思维和知识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更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学子们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晶.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N].经济日报,2019-10-31.
[2]张朝霞,亢莹,武晓霞.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路径探究——以大连艺术学院《追梦·青春》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为例[J].长江丛刊, 2019(10).
[3]高月斌.“先研究·后应用”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7(7).
[4]刘姝彤.新时代新常态: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深入发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19(9).
作者简介:高月斌(1984-),男,汉族,辽宁省大连人,艺术硕士,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教学与管理、设计创新研究与实施。
项目来源: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推进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育人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LMJX20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