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学案教学,是现今许多学校试行的一種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由教师的教授为主体到学生的自学为主体、由课后盲目复习训练为主体到课堂学习提升能力为主体的转变。它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对学生终生发展潜力的挖掘。
关键词:学案;效率;历史
具体来说,学案教学有何优点呢?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中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学生必须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才能完成。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再如材料分析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就能有效改变过去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人独讲、唱独角戏,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不动手练习、不动脑思考的被动接受现象。
第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学案的过程,就是重构教学的过程。他们必定会利用材料、创设问题和投影、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围绕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利用学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从而拓展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并在限定时间内要完成学案设计的各类问题,教师也会经常提醒学生完成习题所剩余的时间。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在阅读课本、动脑思考、动手练习,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生,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想偷懒或想开小差,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课堂上因为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时间,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特别是可以抽出时间辅导后进生,可以经常提醒他们、指导他们、警示他们。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十分紧凑,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减轻了课后学生的作业负担。这当然也是利用学案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目的。
第五,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教授思路,更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它建立了一节课甚至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网络。学案作为复习的资料,方便了学生日后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所以学案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要达到上述的教学效果,重点在于教师如何设计好学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节好的学案呢?本人结合近年来的学案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内容要有针对性。即学案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在许多学校,语数英老师一般都任教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一个A班,一个B班;而文综和理综的老师往往带两个以上的班级,可能会同时任教两个以上不同层次班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老师不能结合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学情),只用相同的一个学案的话,那么肯定就会出现好的班级学生吃不饱,差的班级学生吃不消,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对好的班级,学案的设计更应突出学生深层次的能力的培养,而不能点到为止;对差的班级,学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其次,过程要有重构性。即学案的设计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取舍,不要变成课本知识的重新编写和简单重复。设计时要在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整合教材内容一定要注意按照知识从低到高、能力从浅到深、思维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
第三,材料要有精炼性。学案所选用的材料都必须是老师精选过的,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有利于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它既要有助于突破教材难点知识,也要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知识。对于哪些无关紧要的材料,要坚决摒弃,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节课中,千万不能过多地堆砌材料,最好不超过两段材料,字数最好不超过600字,否则学生就会把时间消耗在阅读材料中,而没有时间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去归纳概括、分析解决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形式要有多样性。同一备课组的老师设计学案时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从设计思路到学习过程,从选取材料到提出问题,只要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模式,这也能充分体现不同教师的不同个性。当然,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第五,练习要有配套性。一节好的学案,应有好的配套的练习题。因为检验一节学案的教学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看学生完成与此相配套习题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有配套的针对性习题。习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它能让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升华。它既应该有一大部分是堂上作业,也应该有一小部分是课后作业,特别是综合科,每天不应该给学生布置超过15分钟以上的课外作业,最好不布置课外作业。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加以反馈、讲评,达到做一题会一类、做一题就有一点收获,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
第六,手段要有灵活性。学案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案中的补充材料,延伸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材料、实物、图片、动画、电影、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够把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历史课堂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纷呈。
当然,利用学案教学,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对教师而言,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包括查阅各种参考资料、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手段、选取教学材料、设计思维过程、挑选习题作业。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前适当预习、课堂集中精力、动手动脑结合、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因而课堂是紧张的、快节奏的甚至于是辛苦的,但又是充实的、有收获的因而也是快乐的。不同学科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变教师的教授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这一点是我们学案教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学案设计,学案教学就终将达到授学生以渔、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学案;效率;历史
具体来说,学案教学有何优点呢?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案中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学生必须要带着问题去看书才能完成。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再如材料分析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就能有效改变过去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人独讲、唱独角戏,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不动手练习、不动脑思考的被动接受现象。
第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学案的过程,就是重构教学的过程。他们必定会利用材料、创设问题和投影、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围绕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利用学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从而拓展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并在限定时间内要完成学案设计的各类问题,教师也会经常提醒学生完成习题所剩余的时间。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在阅读课本、动脑思考、动手练习,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生,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们想偷懒或想开小差,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课堂上因为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时间,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特别是可以抽出时间辅导后进生,可以经常提醒他们、指导他们、警示他们。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十分紧凑,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减轻了课后学生的作业负担。这当然也是利用学案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目的。
第五,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既体现了教师的教授思路,更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它建立了一节课甚至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网络。学案作为复习的资料,方便了学生日后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所以学案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要达到上述的教学效果,重点在于教师如何设计好学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节好的学案呢?本人结合近年来的学案教学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内容要有针对性。即学案的设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在许多学校,语数英老师一般都任教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一个A班,一个B班;而文综和理综的老师往往带两个以上的班级,可能会同时任教两个以上不同层次班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老师不能结合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学情),只用相同的一个学案的话,那么肯定就会出现好的班级学生吃不饱,差的班级学生吃不消,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对好的班级,学案的设计更应突出学生深层次的能力的培养,而不能点到为止;对差的班级,学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其次,过程要有重构性。即学案的设计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取舍,不要变成课本知识的重新编写和简单重复。设计时要在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现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整合教材内容一定要注意按照知识从低到高、能力从浅到深、思维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
第三,材料要有精炼性。学案所选用的材料都必须是老师精选过的,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有利于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它既要有助于突破教材难点知识,也要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知识。对于哪些无关紧要的材料,要坚决摒弃,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节课中,千万不能过多地堆砌材料,最好不超过两段材料,字数最好不超过600字,否则学生就会把时间消耗在阅读材料中,而没有时间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去归纳概括、分析解决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形式要有多样性。同一备课组的老师设计学案时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从设计思路到学习过程,从选取材料到提出问题,只要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模式,这也能充分体现不同教师的不同个性。当然,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第五,练习要有配套性。一节好的学案,应有好的配套的练习题。因为检验一节学案的教学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看学生完成与此相配套习题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一定要有配套的针对性习题。习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它能让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升华。它既应该有一大部分是堂上作业,也应该有一小部分是课后作业,特别是综合科,每天不应该给学生布置超过15分钟以上的课外作业,最好不布置课外作业。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加以反馈、讲评,达到做一题会一类、做一题就有一点收获,而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再现。
第六,手段要有灵活性。学案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学案中的补充材料,延伸课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材料、实物、图片、动画、电影、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够把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历史课堂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纷呈。
当然,利用学案教学,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对教师而言,需要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包括查阅各种参考资料、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手段、选取教学材料、设计思维过程、挑选习题作业。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前适当预习、课堂集中精力、动手动脑结合、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因而课堂是紧张的、快节奏的甚至于是辛苦的,但又是充实的、有收获的因而也是快乐的。不同学科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变教师的教授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这一点是我们学案教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学案设计,学案教学就终将达到授学生以渔、事半功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