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癌症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i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人的死亡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自然死亡似乎顺理成章,因疾病、灾难等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则往往让人难以接受,因而谁也不会在自己好好活着的时候,去考虑什么时候赴那个死亡之约。而事实上,死亡离我们却一点都不遥远。
  死亡给我最早的印象,是我10岁时外公的忽然离去。那是我第一次目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一瞬间消失,知道了人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我的外公死于癌症。和大多数癌症病人一样,外公在癌症晚期已到了不能进食的地步,不要说食物,就是平常喝的白开水,都是吃一口吐一口。后来我才知道,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那种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只要癌细胞扩散到大脑,回压各种神经,就会出现视力下降、昏厥、大小便失禁。而如果扩散到骨头,病人意识清醒时就会觉得很疼痛,疼得让人无法忍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细胞扩散、或者说转移。一般出现癌细胞转移后,病人就会在疼痛中出现绝望的表情,而无法忍受的疼痛是癌症患者临终前的主要表现。
  在我的家乡,一直流行着死亡者在死前会“回光返照”,也就是病痛一下子“好了”的说法,好像还很灵验。但对于癌症病人来说,由于体内电解质紊乱,在肝脏严重受损时,往往会出现昏迷现象,并且很难熬过一周时间。虽然在离世前会有苏醒的“奇迹”再现,但一般已无语言能力,更不可能有什么“回光返照”。据说在所有癌症中,肝癌和肺癌是“走”得最快的两种病人,这一点我是确信不疑的。记得2004年,我在祥云县下庄镇的一个山区村子里蹲点,和我朝夕相处的一个同事,就经常咳嗽,尤其晚上更咳得厉害。每次我回县城,都要给他带几副中药。有一天,我正在县城开会,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忽然打电话告诉我说“老姚死了,昨天晚上死的,明天出殡,你能不能下来……”后来我才知道,老姚是死于肺癌,而且死前已经是肺癌晚期了。
  善意的欺骗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有益无害的。有一次,我去医院里看望一个得了肝癌的朋友,当时所有的人都在隐瞒他,所以他尽管很难受,却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还在和我说“我这个病可能是肝硬化……”其实,我已经在他的床头柜上看到了诊断书上的“Ca”字样,知道“Ca”就是肝癌,幸好他自己还不知道“Ca”是什么意思。从医院出来后,我和一起去的同事说,看来他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我想和他多呆一会,这种情况看一次是一次。后来果然如此,朋友在县医院住了20多天以后就“走”了。
  不久前,我陪同一位农村来的癌症患者去中医院检查。本来,在大理州人民医院已经检查出了他患的是肺癌,钱也花了不少,可是,病人和家属还是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想在县城的中医院再检查一次,看看是不是大理州医院的医生“检查错了”。在进去检查前还一再嘱咐我不要和医生说什么,看看医生的检查结果怎么样。我知道那是他们一家人最后的一线希望,他们多么希望医生说什么问题都没有。等到检查结果出来了,和他们在大理州医院的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一家人才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医院。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知道任何安慰的话对于他们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
  10多年来,我先后接触过好几个癌症患者,他们毫无例外地经历了从“不相信——不承认——失望——接受——治疗”的过程。对于癌症这一让人忌讳的疾病,癌症患者和家属都会尽量避免提及,所以癌症被叫做“肿瘤”,癌症医院被叫做“肿瘤医院”。感谢作家周国平让我从《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里详细了解了肿瘤这一可怕的“魔鬼”。听说癌症患者的最后几天就是全身疼痛,面色苦闷,最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速,然后是呼吸困难,直至死亡。我不可能知道妞妞所承受的痛苦,但是我可以想象,在癌症面前,任何坚强的人都终将被击倒,何况妞妞还只是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
  作为癌症病人的家属、作为医生,在癌症病人离开人世的最后那几天时间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只能希望病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尽量少受些痛苦,此外似乎已无能为力。就像作家周国平,作为父亲,他恨不能代替妞妞疼痛,可在妞妞疼痛时却又无能为力,为了试图减轻一点妞妞的疼痛,他只能抱着妞妞不停地在楼梯上上下来回走动,直到自己筋疲力尽,直到又一次天亮……
  责任编辑 杨泽文
其他文献
收藏亲情    儿时怕打碗,准确地说,是怕打碎碗后母亲毫不留情的揍。  其实,母亲平时并不凶,但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每逢我手中的碗不小心“哐啷”掉地,破碎声将落未落时,母亲的巴掌就条件反射般,裹挟着风声骤然而至,常常打得我晕头转向,待到回过神来,面对母亲声嘶力竭的怒吼,眼中泪水欲滴,又硬生生憋回去,唯恐再次挨揍,更不敢抬起头来,面对她那张因愤怒而略显变形的脸。  偏偏我不长记性,同样或相似的错误
期刊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驿机场留下了永不消失的历史痕迹,留下了人民的血泪,英雄的传奇。  云南驿机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村的南方,距村不到一公里。那是一片开阔的、平坦的红土地,周围群山环绕,占地约1000多亩。1929年,国民政府在云南驿南面征地260亩,修建了大型飞机场,开展商务活动,后经过五次扩建,占地达1222.5亩。1937年,中日战争打响后,国民政府派要员到云南驿接管了航空队,将云南驿机场变成国民
期刊
云南驿曾是云南县的郡治驻地。早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大理国时期,云南驿是大理国云南节度和云南赕所在地。因此,云南省的“云南”之名,就起源于云南驿。当然,对此说法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据史书记载,在元代,云南驿仍然是云南州治所在地;明代初期,也是云南县治所在地。直到明洪武十七年
期刊
你,云南驿,是千年茶马古道。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祥云云南驿设了治所,从那时起,你便成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来建立行省,云南省之名即来源于云南驿。两千年前,是谁下令用千万块五面青石铺就云南驿道,已无从考证。当年的你,只记得古道中间的引马石是施工者精心挑选的优等长方形条石铺就。从此,古老的驿道承载着岁月的沧桑,默默走过了岁月的长河。  曾记否?你
期刊
云南驿,地处滇西东大门,在昆畹公路(320国道)上距祥云县城东15公里,是古代中国西南部一个重要的咽喉之地,是滇西著名的商埠驿站。既是滇西北郡、县、州、赕治驻地,又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码头,堪称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宝石。它东接下庄、天申堂,西连清华洞、海坝庄。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白盐井开办时修建,为白盐井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
期刊
从洱源到法国    杨达宽出生在大理洱源罗坪山麓、黑■江畔的乔后小镇一个普通白族人家。  杨达宽虽然出生在贫困年代、普通家庭,但幸运的是,杨达宽的父亲是位颇有学识和涵养的“教书先生”,在当时好多农家都没有识字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有限,父亲是位“先生”,年幼的杨达宽从父亲那得到了很多启蒙教育,时常听父亲讲故事,《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等,往往让年幼的杨达宽听得着了迷。杨达宽的母亲是位贤惠勤俭的农
期刊
我常常收集一些故事,电视上,杂志上,报纸上,同事或朋友的述说,或者就是道听途说,途径五花八门。绝大部分故事听了就过了,但是有的故事是过不去的,它卡在我的某处,让我坐卧不宁。  《我要回家》就是这种产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军人,在车上与盗贼搏斗,被盗贼砍伤额头,伤愈后留下一个疤痕,由此带来一系列麻烦:由于疤痕没有出处,怀疑他不是个好兵,找媳妇屡屡受阻;战友怀疑他背着部队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
期刊
自义来:1936年出生,家住弥渡县苴力镇苴力上村,从小受家庭影响与弥渡花灯文化熏陶,终生痴迷于花灯表演;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对弥渡县的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生演出、编导了多部花灯戏剧、曲调,荣获多次奖励。1981年12月赴京出席全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表彰大会,并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被大理州文化局表彰为农村文化艺
期刊
缅甸“点灯节”    一年一度,在缅甸东枝,女孩子们都会手擎纸灯庆祝“点灯节”。缅甸传统节日之一的“点灯节”,标志着斋月结束与雨季即将过去。届时,人们张灯结彩,用点点灯光庆祝节日的到来,祈祷幸福与安康。  ——据新华社报道    一    穿越战乱造成的死寂  穿越部族争斗设置的荆棘  从古老缅寺游出的莲灯  沿着缅甸女孩子提灯的素手  一路欢笑——笑声浇绿了沿途的植物  缓缓流来  流成清澈透亮
期刊
公元618年,中华大地进入李氏唐朝时代,“安史之乱”后渐趋衰败,于公元907年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大唐刚立国的第一年,就释放因反叛而遭前代隋朝镇压并“没为奴”的爨氏,开始经略云南地区。在唐朝的经略及云南地方势力的图存图强较量中,“唐封首领大将军建宁国王张乐进求”,因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梁建方击松外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遣使往西洱河(《旧唐书·本纪》、《唐会要·卷九八·昆弥国》的社会大势及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