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何应用教学实践,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微课教学、合作活动以及问题引导等多种方式出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合作交流;问题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落实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一、 应用微课教学
微课是现代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能够将教学的内容压缩在一段视频课程当中,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传统模式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只能是课本、辅导书,单一化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微课的出现,则能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从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诗歌当中蕴含的情感”等,浓缩在一节微课视频当中,并将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与当前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注意力维持时间相适应。之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在公共网络空间当中。在教师课堂教学《自己的小路》这节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从海量的网络资源当中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从而对其中的知识有所理解。在教师课堂教学这节课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的微课视频进行观看,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观看中,进一步深化对《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知识的认知。
不难看出,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 创建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是从新课改之后就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了,在当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下开展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教师更应当将合作交流的活动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拉萨的太阳》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交流的活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分别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及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之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从而使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帮助语文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实现小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从而满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三、 问题引导探究
问题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了,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学生也会应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疑惑,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伴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的提出,问题的应用功效将不仅限于此。在“自主·合作·探究”理论下开展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赋予问题探究的性质,使用问题构建探究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风筝》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本节课当中对学生的要求,向学生提出“文章当中那些词句体现了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呢?”“在文章当中描写了风筝的什么秘密?是怎样描写的呢?”等问题,进行探究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解答下,自主进行《风筝》这节课的探究,从而提高《风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也是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满足“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借用现代教育资源,创建合作交流模式,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从而逐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利青.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46.
[2]佟秋慧.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7,79.
作者简介:
肖旺林,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合作交流;问题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落实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一、 应用微课教学
微课是现代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能够将教学的内容压缩在一段视频课程当中,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传统模式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途径只能是课本、辅导书,单一化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微课的出现,则能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从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诗歌当中蕴含的情感”等,浓缩在一节微课视频当中,并将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与当前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注意力维持时间相适应。之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投放在公共网络空间当中。在教师课堂教学《自己的小路》这节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从海量的网络资源当中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自主观看,从而对其中的知识有所理解。在教师课堂教学这节课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的微课视频进行观看,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观看中,进一步深化对《自己的小路》这节课知识的认知。
不难看出,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 创建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是从新课改之后就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了,在当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下开展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教师更应当将合作交流的活动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拉萨的太阳》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交流的活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分别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及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之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从而使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帮助语文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实现小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从而满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三、 问题引导探究
问题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了,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学生也会应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疑惑,从而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伴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的提出,问题的应用功效将不仅限于此。在“自主·合作·探究”理论下开展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赋予问题探究的性质,使用问题构建探究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风筝》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于本节课当中对学生的要求,向学生提出“文章当中那些词句体现了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呢?”“在文章当中描写了风筝的什么秘密?是怎样描写的呢?”等问题,进行探究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解答下,自主进行《风筝》这节课的探究,从而提高《风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也是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可见,在开展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满足“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借用现代教育资源,创建合作交流模式,应用问题进行探究,从而逐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论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利青.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46.
[2]佟秋慧.自主参与 合作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7,79.
作者简介:
肖旺林,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