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缺乏幼教,交通、信息闭塞,特别现在很多农村儿童都是留守儿童和半留守儿童,加上各方面教学资源或设备都很落后从而产生了很多有别于城市同年级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农村一年级学生一对校园内的情况还不了解,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更加差,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作为面对农村孩子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地方条件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些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年级是人生系统学习的开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将影响人的一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强化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生活的方式呈现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整合教材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农村实际我探索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习的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如同一副“兴奋剂”他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为此,我经常在导语的编制上下很大功夫。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悟空走过来,递给八戒一张纸条,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给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把你打入无底洞。”不一会儿,八戒算出纸条上的题,悟空拍手赞道:“呆子这一次不呆了”。八戒骄傲地说:“猴哥,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会有哪几种算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贪玩,不能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以无意识注意为主,他们对枯燥,没有变化的数学课完全没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就听得睡着了。相比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老师和同学一起,边做游戏边学习,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刺激吸引。所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中适当渗入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我在教学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1到9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做的准备一些水果、花等实物或实物模型发到孩子们的手中,老师报数字学生注意听让孩子们摆出与听到的数字相对应的水果、花等实物或实物模型的个数从而认识数字1到9所表示的物体个数。有时候我自己还先摆出几个在学生的桌子上再来报数让孩子们注意听如果听到的数字大于桌子上所摆物体的个数就让孩子补足,听到的数字小于桌子上所摆物体的个数就让学生捡出去使听到的数与所摆物体个数相对应。这样让孩子们能很形象地认识了这些数字所表示物体个数是几的含义。
例如,我在讲10的加法的时候,前半节课是听我讲,先让学生感知10的加法,有哪些数相加等于10。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听过就忘的特点,我在新课讲完后就跟同学们一起玩组成10的拍手游戏。我在黑板上总结出10以内数凑成10的加法算式,我拍手并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拍手说出另外一个数字,并且让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看谁说的又对又快,为了不出错,小朋友们就会用心去记这些数字。然后再让一个小朋友上讲台和其他同学一起做,反复几次,小朋友们就熟悉了这些算式。接下来,在同桌之间拍手说一说,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大部分学生都记住了黑板上凑10的算式。
如: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上,出示了以下练习: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家都有一个信箱,小猴子是邮递员,可是这个星期小猴子生病了,同学们都来当一次“邮递员”替小猴子把“信”投到“各家各户”。边说边把“信箱”摆在讲桌上:小兔子家的信箱(9)、小狗家的信箱(8)、小猪家的信箱(10)、小马家的信箱(7)。接着教师把带有算术题的“信”发给全班每位学生。让每个同学帮小猴子投一封信,它们该投到谁家呢?(要求:信上的算术题得数几就投进谁的家)。
这样,通过小小邮递员的游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兴趣盎然。
三、创境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有好的开端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用导语去粘住学生的心,从上课的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第一册“6”的认识时,我在计数器上依次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边拨边让学生读数,拨完,问:“5比4多几?”学生说:“多1”。教师接过学生话说:“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宣布本节课课题,并板书“6”,这样按操作的顺序一问一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出题,我说得数,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对答如流,准确无误,这是怎么算的呢?这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进而转化为良好的求知欲望。
四、利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运用到数学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了4只小白兔,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4”,又贴上1只,问:“又跑来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1”,一共有几只兔子?(同时在兔子的外面画一个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边指图边问:“4+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从图清楚地看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图画的辅助诱导,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
又如:数学第一册中,有10个梨,吃了4个,还剩几个?在教这道题时,我事先准备好3张卡片。第1张卡片上画有10个梨,第2张卡片上注有“吃了4个”,第3张卡片上写有:“还剩几个?”边讲解边把3张卡片依次挂在黑板上,这样图文结合,由抽象到具体,既激发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应用题的结构也一目了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可以把数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演示小棒,学生数数,把一根一根的小棒贴在黑板上,学生数1,教师贴一根,学生数2,教师贴2根……数到10根时,教师让学生停止。告诉学生10个“一”变成1个“十”了。然后再继续数1,把小棒贴在右边,告诉学生这是11,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按照同样的方法数12、13……19,学生数20时,告诉学生,数到1个“十”后,再数“十”,2个“十”就是20。
五、利用直观教具、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也很强,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较为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利 用教具让他们借助教具来认识解决些比较抽象而难懂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时我们必须要利用这些图形的实物认识这些图形的样子并给予区分。加减法的计算对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更难更抽象但又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根本很早以前我们的老师都用了直观教具数小棒的方法教会我们计算些简单的加减法。在教学过程中在我同样也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甚至在练习过程中还将小棒直接画在题目下方相应的数字下面,以便检查学生做题过程。经过实践很多学生都能够快速地接受并应用。
六、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际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游戏,小强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小强的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9个)小朋友做游戏?先让学生通过摆具:△△△△△☆△△△△。“☆”表示小强,“△”表示做游戏的其它小朋友。通过操作,学生知道这一队一共有10人,接着把这一题改一下,一共有10个小朋友做游戏,从前数小强第6,从后数小强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强排第5。
例如教学“12”时,请一小朋友到讲台前举起自己捆好的一捆小棒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都立即举起两根小棒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请其中一同学送到前面来放在一捆的右边,最后大家查一查,看他(她)放得对不对。对了,便齐声说:“对!对!对!请上位!”同时要求小朋友讲清:左边的一捆是1个( ),右边的2表示( )个一,所以读作十二。然后出示直尺图,让学生先读出10以内的数,再接着往下读,这样就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再通过一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七、采用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荣誉感较强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两人比赛、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的形式,内容可以比比谁写的字好,谁做计算题做的既准确又迅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夺红旗”比赛,让全班同学,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术,让学生说答案,给每个组分有必答题,还有两个组同学之间的抢答题。又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当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八、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而且直观、生动,符合幼儿小、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把投影、课件等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到教学之中,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幼儿,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应用题:“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草地上4只小白兔,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变化,接着屏幕上蹦蹦跳跳地来了3只小白兔,引导幼儿看图说意。因为整个变化过程幼儿看得明白,有一个“动”的过程,是一般教学媒体无法做到的,所以能完整地叙述出题意。幼儿就很容易说出草地上有7只小白兔,就是把4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孩子不但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和一年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我不断地试探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贯穿生活,参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灌输知识”,想办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已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跟城市相比农村学生虽然起步低,教学设施落后,但是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用心一定会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习的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如同一副“兴奋剂”他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为此,我经常在导语的编制上下很大功夫。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十几减5的退位减法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故事,一天,八戒睡足醒来,正准备找吃的,这时悟空走过来,递给八戒一张纸条,喝道:“八戒,如果你算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给你找桃子吃,如果算不对纸条上的题,俺老孙把你打入无底洞。”不一会儿,八戒算出纸条上的题,悟空拍手赞道:“呆子这一次不呆了”。八戒骄傲地说:“猴哥,我还有好几种算法呢?”同学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八戒会有哪几种算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课导入的成功,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贪玩,不能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以无意识注意为主,他们对枯燥,没有变化的数学课完全没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就听得睡着了。相比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老师和同学一起,边做游戏边学习,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刺激吸引。所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中适当渗入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我在教学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1到9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做的准备一些水果、花等实物或实物模型发到孩子们的手中,老师报数字学生注意听让孩子们摆出与听到的数字相对应的水果、花等实物或实物模型的个数从而认识数字1到9所表示的物体个数。有时候我自己还先摆出几个在学生的桌子上再来报数让孩子们注意听如果听到的数字大于桌子上所摆物体的个数就让孩子补足,听到的数字小于桌子上所摆物体的个数就让学生捡出去使听到的数与所摆物体个数相对应。这样让孩子们能很形象地认识了这些数字所表示物体个数是几的含义。
例如,我在讲10的加法的时候,前半节课是听我讲,先让学生感知10的加法,有哪些数相加等于10。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听过就忘的特点,我在新课讲完后就跟同学们一起玩组成10的拍手游戏。我在黑板上总结出10以内数凑成10的加法算式,我拍手并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拍手说出另外一个数字,并且让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10,看谁说的又对又快,为了不出错,小朋友们就会用心去记这些数字。然后再让一个小朋友上讲台和其他同学一起做,反复几次,小朋友们就熟悉了这些算式。接下来,在同桌之间拍手说一说,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大部分学生都记住了黑板上凑10的算式。
如: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上,出示了以下练习: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家都有一个信箱,小猴子是邮递员,可是这个星期小猴子生病了,同学们都来当一次“邮递员”替小猴子把“信”投到“各家各户”。边说边把“信箱”摆在讲桌上:小兔子家的信箱(9)、小狗家的信箱(8)、小猪家的信箱(10)、小马家的信箱(7)。接着教师把带有算术题的“信”发给全班每位学生。让每个同学帮小猴子投一封信,它们该投到谁家呢?(要求:信上的算术题得数几就投进谁的家)。
这样,通过小小邮递员的游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兴趣盎然。
三、创境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有好的开端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用导语去粘住学生的心,从上课的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第一册“6”的认识时,我在计数器上依次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边拨边让学生读数,拨完,问:“5比4多几?”学生说:“多1”。教师接过学生话说:“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宣布本节课课题,并板书“6”,这样按操作的顺序一问一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设计了考考老师的活动,让学生出题,我说得数,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对答如流,准确无误,这是怎么算的呢?这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进而转化为良好的求知欲望。
四、利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运用到数学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了4只小白兔,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4”,又贴上1只,问:“又跑来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1”,一共有几只兔子?(同时在兔子的外面画一个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边指图边问:“4+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从图清楚地看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图画的辅助诱导,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
又如:数学第一册中,有10个梨,吃了4个,还剩几个?在教这道题时,我事先准备好3张卡片。第1张卡片上画有10个梨,第2张卡片上注有“吃了4个”,第3张卡片上写有:“还剩几个?”边讲解边把3张卡片依次挂在黑板上,这样图文结合,由抽象到具体,既激发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应用题的结构也一目了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可以把数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演示小棒,学生数数,把一根一根的小棒贴在黑板上,学生数1,教师贴一根,学生数2,教师贴2根……数到10根时,教师让学生停止。告诉学生10个“一”变成1个“十”了。然后再继续数1,把小棒贴在右边,告诉学生这是11,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按照同样的方法数12、13……19,学生数20时,告诉学生,数到1个“十”后,再数“十”,2个“十”就是20。
五、利用直观教具、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也很强,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较为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利 用教具让他们借助教具来认识解决些比较抽象而难懂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时我们必须要利用这些图形的实物认识这些图形的样子并给予区分。加减法的计算对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更难更抽象但又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根本很早以前我们的老师都用了直观教具数小棒的方法教会我们计算些简单的加减法。在教学过程中在我同样也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甚至在练习过程中还将小棒直接画在题目下方相应的数字下面,以便检查学生做题过程。经过实践很多学生都能够快速地接受并应用。
六、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际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游戏,小强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小强的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9个)小朋友做游戏?先让学生通过摆具:△△△△△☆△△△△。“☆”表示小强,“△”表示做游戏的其它小朋友。通过操作,学生知道这一队一共有10人,接着把这一题改一下,一共有10个小朋友做游戏,从前数小强第6,从后数小强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强排第5。
例如教学“12”时,请一小朋友到讲台前举起自己捆好的一捆小棒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同学都立即举起两根小棒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请其中一同学送到前面来放在一捆的右边,最后大家查一查,看他(她)放得对不对。对了,便齐声说:“对!对!对!请上位!”同时要求小朋友讲清:左边的一捆是1个( ),右边的2表示( )个一,所以读作十二。然后出示直尺图,让学生先读出10以内的数,再接着往下读,这样就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再通过一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七、采用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荣誉感较强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两人比赛、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的形式,内容可以比比谁写的字好,谁做计算题做的既准确又迅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夺红旗”比赛,让全班同学,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术,让学生说答案,给每个组分有必答题,还有两个组同学之间的抢答题。又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当然,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八、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而且直观、生动,符合幼儿小、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教师把投影、课件等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到教学之中,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幼儿,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应用题:“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草地上4只小白兔,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变化,接着屏幕上蹦蹦跳跳地来了3只小白兔,引导幼儿看图说意。因为整个变化过程幼儿看得明白,有一个“动”的过程,是一般教学媒体无法做到的,所以能完整地叙述出题意。幼儿就很容易说出草地上有7只小白兔,就是把4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孩子不但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和一年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我不断地试探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贯穿生活,参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灌输知识”,想办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已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跟城市相比农村学生虽然起步低,教学设施落后,但是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用心一定会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