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审美 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依托审美体验这根主线,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要想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就要创造—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渴望。比如说把音乐教室布置的富有新意,乐器的摆放很有造型,背景音乐的播放很舒缓,可以让学生提建议,参与评价等等。在这样一个充满和谐、民主和温馨的情境下,教师再巧妙地设置几个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欣赏这首歌曲的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即音乐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能够结合身边事物,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只有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才能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和音乐形象。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审美想象,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平静的湖边,微风轻抚湖面,水波荡漾,远方有音乐传来,它似乎在耳边,又似乎很遥远,像是一位老爷爷。同学们都依偎在他身边,他用和蔼的、缓慢的语调,给我们讲着他童年的故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想象自由,特别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旺盛的创造性想象,更是充满个性化和新异性,要充分加以保护和引导。
四、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有创造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实践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一般来说,健康的音乐通常具有四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速,即音乐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祥和的音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四是意,音乐使人产生想象和追逐,将人带入一种艺术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瑞雪翻飞、惊涛拍岸等不同意境之中,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
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题,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行动,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在音乐教学法中真正体现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以达到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运用音乐来妆点人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好,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音乐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其他素质作支撑。如孔子所说的“礼”,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规矩。一个人必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怀,他才能真正进入到音乐的神圣殿堂,去感悟音乐的美妙,去接受音乐的对灵魂的洗礼,去传播人类真诚的情感,并召唤人类心灵,使之去无私地施爱。所以,要想得到音乐的宠爱,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五、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科整合 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新的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科的整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作为—名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在音乐教学法中真正体现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以达到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运用音乐来妆点人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好,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
审美素质指主体用审美的态度去发现、感受对象的美,在对美的感应中与审美对象沟通的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涵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机统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一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才能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就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工农小学)
[关键词]审美 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依托审美体验这根主线,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要想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就要创造—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渴望。比如说把音乐教室布置的富有新意,乐器的摆放很有造型,背景音乐的播放很舒缓,可以让学生提建议,参与评价等等。在这样一个充满和谐、民主和温馨的情境下,教师再巧妙地设置几个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欣赏这首歌曲的审美渴望。
二、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即音乐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能够结合身边事物,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只有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才能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和音乐形象。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审美想象,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平静的湖边,微风轻抚湖面,水波荡漾,远方有音乐传来,它似乎在耳边,又似乎很遥远,像是一位老爷爷。同学们都依偎在他身边,他用和蔼的、缓慢的语调,给我们讲着他童年的故事……”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想象自由,特别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旺盛的创造性想象,更是充满个性化和新异性,要充分加以保护和引导。
四、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有创造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音乐实践启迪学生的审美创造。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一般来说,健康的音乐通常具有四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速,即音乐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祥和的音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四是意,音乐使人产生想象和追逐,将人带入一种艺术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瑞雪翻飞、惊涛拍岸等不同意境之中,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
把学生真正作为音乐审美的主题,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审美行动,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而感到满足,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在音乐教学法中真正体现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以达到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运用音乐来妆点人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好,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音乐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其他素质作支撑。如孔子所说的“礼”,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规矩。一个人必须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怀,他才能真正进入到音乐的神圣殿堂,去感悟音乐的美妙,去接受音乐的对灵魂的洗礼,去传播人类真诚的情感,并召唤人类心灵,使之去无私地施爱。所以,要想得到音乐的宠爱,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五、音乐教学中要加强学科整合 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新的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科的整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作为—名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在音乐教学法中真正体现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以达到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运用音乐来妆点人生,在音乐中体验美好,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
审美素质指主体用审美的态度去发现、感受对象的美,在对美的感应中与审美对象沟通的能力。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涵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机统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一个人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才能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就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在美的欣赏和判断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工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