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两任总统、一任总理任期之后,年近60岁的普京,在2012年春天即将开启他的4.0时代。
美国《洛杉矶时报》事后把这场胜利形容为“普京的惨胜”,但接近64%的得票率依然向外界昭示:“普京路线”是俄罗斯民众投票的选择。
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
大选过程看似平静,但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论至今还在进行。
事实上,从去年12月俄杜马选举后,各种游行、集会、抗议曾掀起一波高潮。对杜马选举舞弊的愤怒、对统一俄罗斯党无所作为的失望、对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改革迟缓的不满,让普京的支持率一度跌入历史谷底,仅为42%。
不过投票前,面对反对派“占领街头”的强大声势,普京的应对沉着老到:以静制动、虚实结合。
数月来,他密集巡视全国,走访工厂、参观医院、访问学校、视察部队、看望煤气爆炸致房屋被毁的民众等,承诺改善医护人员、士兵、老年人等群体的待遇。观察人士指出,普京利用当政优势,将总理的工作访问同选前动员、拉选票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不错成效。
普京还作出开放姿态,提议在投票站设置透明投票箱和装备可联网摄像头以增加选举透明度。他还承诺进行政治改革,吸收反对派进入政府等……
上述组合拳一打,在声势上便压过反对派不少,也为自己赚回不少人气。
当游行的人群一次次走上街头,高喊着“民主、自由、革命”,俄罗斯民众脑海中闪现的是西亚北非似曾相似的情景。“我选择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为民族的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免费的教育和医疗、道路建设、对外友好交往而投票。我们尊重热爱每一个人。”大选当天,莫斯科市民侯赛因·库什霍夫这样说道。
“假如没有普京,俄罗斯会怎么样?”普京的支持者们在选前曾经制作这样一个宣传片,设想没有普京的俄罗斯会走向何方。结论的大致情景与苏联解体初期的混乱局面相似,提示着民众做出理智选择。
选举结果也证明,普京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赢得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2000年到2008年,普京的执政成绩有目共睹,以铁腕手段带领俄罗斯重拾大国梦。担任总理四年,其最大成就是带领俄罗斯走出金融危机,成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
如今,重回总统宝座,普京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实现政治团结,为稳定执政铺平道路。
俄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
虽然要到5月7日才能正式就职,但对普京来说,挑战已经开始。
俄罗斯的观察家们认为,“英雄普京”面临的是一个公民积极性正在提升的俄罗斯新时代,更需要向支持他的民众兑现改革经济与政治体制并使其现代化的承诺。
2011年俄罗斯GDP合18556亿美元,人均1.3万美元,几乎比1999年时翻一番;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5%、45%和50%,相当合理;苏联时期年年进口粮食,现在一年可出口粮食2000万吨;上世纪90年代举外债度日,去年底宣布可以掏200亿欧元救欧盟。看来经济形势大好。
但这仅是表象,俄罗斯经济有深层次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落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GDP四分之一以上来自燃料、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机电设备仅占出口额的4.7%。二是技术落后,高技术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0.3%。三是投资环境差。官僚主义和腐败,是俄罗斯投资环境的“第一杀手”。投资者缺乏信心,2011年资本净流出额达842亿美元。四是军费负担重。军费占GDP的比重,1999年为2.6%,2009年为4.5%。五是人口情势不利,170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有1.42亿人,比20年前减少500万,老年人达3170万。
在竞选期间,普京发表的纲领性文章题目就是《我们需要新经济》。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转变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克服技术落后,依托大型国有公司和一体化集团,集中管理,重组资源,重新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推行非国有化;发挥国民教育程度高、科技积淀丰厚等优势,为高校建立创新基地;国家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交通;扩大国内市场,吸引私人投资,改善经营环境;开源节流,严控建设成本和质量及国家订货价格,杜绝回扣;改进养老制度,减少预算开支;开征不动产税和奢侈品消费税,提高烟酒税,抑制高消费等等。
反腐之路任重道遠
经济要飞跃,阻碍投资和贸易环境的腐败桎梏更要根除。
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的大号就是“米什卡2%”,意即凡他牵线的生意,每笔抽2%佣金。莫斯科前市长卢日科夫的胃口比他略大,上世纪90年代中国商人开办“新村街商城”,卢市长大力支持,要求的回报“仅是”区区5%的干股。怪不得俄罗斯公路造价是美国的3倍,是中国的6倍。
根据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俄罗斯在183个国家中位列第143位。
不过,俄罗斯反腐不可谓不力。一是有法可依,几年前总统签署了《反腐败法》;二是有机制保障,总统亲任反腐委员会主任;三是有群众基础,老百姓对腐败深恶痛绝;四是杀鸡儆猴,2011年仅内务部内追究刑责的腐败分子就有5000名,其中领导占六分之一。然而,腐败依然没治。梅德韦杰夫曾无奈地说:谁不想清除腐败官员,全清除了,让谁干活?
普京重视制度反腐。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反腐措施包括:监控官员收入和开支,对渎职官员处以罚金并降级使用,设立保护企业家权利的全权代表,由国家杜马而不是由总统在协商基础上提出审计员人选,严控“特权车”数量……
但是,腐败在俄罗斯并非一日之累,反腐也并非一日之功。比起打击车臣叛匪、惩治不法寡头、痛斥“美国狼”来,普京在反腐方面的“铁腕”似乎还未展开。
面对中产阶级的政改诉求
伴随着意气风发的普京迈进60岁门槛,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生态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在俄罗斯反对派开始挑战普京权威时,见诸各大报刊的词汇通常有这样四个字:“中产阶级”。
调查表明,2月4日反对派在莫斯科博罗特纳亚广场集会的参与者中,多数为男性(71%),年龄小于45岁(71%),高学历(56%),中等富裕(56%)或十分富裕(27%)。
如果根据年龄判断,这批表达政治诉求的“中产阶级”出生于前苏联思想观念最多元化的时期。他们在那个时代接受了基础的价值观教育,同时,又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比如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正好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执政。当时,各种公开性的话语体系涌进俄罗斯,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话语和价值观。这当中包括美式的“三权分立”观点,以及总统任期不能连续超过两任的观点等。
当然,“中产阶级”外,还有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年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今这批人刚好成年,并且已经有了投票的权利。
“我们不是反普京”
其实,对俄罗斯新生代的吸纳,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并没有忽视。
2008年9月初,在俄罗斯南部海滨城市举办了一次为期10天的夏令营。一个以“新一代”为名的青年组织把贝尔格罗德州各大学的代表青年聚集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团队合作、领导力训练,以及人际交往、国际视野等。他们还邀请了国家杜马议员安德烈·斯科奇和青年们交流,共同探讨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话题。
动员青年的重要性,被普遍认为是在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之后。俄罗斯学者认为,通过青年组织,可以一方面加强年轻人和执政当局的心理联系,另一方面也可在反对派发动行动时,寻获自己的支持力量。
比如去年杜马选举之后、反对党势力膨胀时,亲睐普京的青年组织就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普京我们相信你。”他们表示,如果发生颜色革命的话,会上街保护政府。
而反对阵营里的年轻人,却也并非完全反对普京。今年大选前后,他们高举“反普京”的旗帜时,笑容仍然灿烂。一位大学生说:“我们走上街头,就是希望最高层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期待普京的政策能够更加灵活和民主,这是大多数俄罗斯新生代的心声。“虽然游行者(反对者)只是俄罗斯选民中极少的一部分,但他们有望促使俄罗斯进行重大政治变革。”法国《世界报》观察后表示。这意味着,旧的政治体系有望在“中产阶级”和年轻人的政治诉求中开始改变。
(摘编自《国际先驱导报》)
美国《洛杉矶时报》事后把这场胜利形容为“普京的惨胜”,但接近64%的得票率依然向外界昭示:“普京路线”是俄罗斯民众投票的选择。
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
大选过程看似平静,但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论至今还在进行。
事实上,从去年12月俄杜马选举后,各种游行、集会、抗议曾掀起一波高潮。对杜马选举舞弊的愤怒、对统一俄罗斯党无所作为的失望、对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改革迟缓的不满,让普京的支持率一度跌入历史谷底,仅为42%。
不过投票前,面对反对派“占领街头”的强大声势,普京的应对沉着老到:以静制动、虚实结合。
数月来,他密集巡视全国,走访工厂、参观医院、访问学校、视察部队、看望煤气爆炸致房屋被毁的民众等,承诺改善医护人员、士兵、老年人等群体的待遇。观察人士指出,普京利用当政优势,将总理的工作访问同选前动员、拉选票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不错成效。
普京还作出开放姿态,提议在投票站设置透明投票箱和装备可联网摄像头以增加选举透明度。他还承诺进行政治改革,吸收反对派进入政府等……
上述组合拳一打,在声势上便压过反对派不少,也为自己赚回不少人气。
当游行的人群一次次走上街头,高喊着“民主、自由、革命”,俄罗斯民众脑海中闪现的是西亚北非似曾相似的情景。“我选择为俄罗斯的稳定投票,为民族的团结稳定、经济发展、免费的教育和医疗、道路建设、对外友好交往而投票。我们尊重热爱每一个人。”大选当天,莫斯科市民侯赛因·库什霍夫这样说道。
“假如没有普京,俄罗斯会怎么样?”普京的支持者们在选前曾经制作这样一个宣传片,设想没有普京的俄罗斯会走向何方。结论的大致情景与苏联解体初期的混乱局面相似,提示着民众做出理智选择。
选举结果也证明,普京所推行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赢得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2000年到2008年,普京的执政成绩有目共睹,以铁腕手段带领俄罗斯重拾大国梦。担任总理四年,其最大成就是带领俄罗斯走出金融危机,成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
如今,重回总统宝座,普京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实现政治团结,为稳定执政铺平道路。
俄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
虽然要到5月7日才能正式就职,但对普京来说,挑战已经开始。
俄罗斯的观察家们认为,“英雄普京”面临的是一个公民积极性正在提升的俄罗斯新时代,更需要向支持他的民众兑现改革经济与政治体制并使其现代化的承诺。
2011年俄罗斯GDP合18556亿美元,人均1.3万美元,几乎比1999年时翻一番;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5%、45%和50%,相当合理;苏联时期年年进口粮食,现在一年可出口粮食2000万吨;上世纪90年代举外债度日,去年底宣布可以掏200亿欧元救欧盟。看来经济形势大好。
但这仅是表象,俄罗斯经济有深层次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落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GDP四分之一以上来自燃料、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机电设备仅占出口额的4.7%。二是技术落后,高技术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0.3%。三是投资环境差。官僚主义和腐败,是俄罗斯投资环境的“第一杀手”。投资者缺乏信心,2011年资本净流出额达842亿美元。四是军费负担重。军费占GDP的比重,1999年为2.6%,2009年为4.5%。五是人口情势不利,170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仅有1.42亿人,比20年前减少500万,老年人达3170万。
在竞选期间,普京发表的纲领性文章题目就是《我们需要新经济》。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转变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济;克服技术落后,依托大型国有公司和一体化集团,集中管理,重组资源,重新占据技术领先地位;推行非国有化;发挥国民教育程度高、科技积淀丰厚等优势,为高校建立创新基地;国家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交通;扩大国内市场,吸引私人投资,改善经营环境;开源节流,严控建设成本和质量及国家订货价格,杜绝回扣;改进养老制度,减少预算开支;开征不动产税和奢侈品消费税,提高烟酒税,抑制高消费等等。
反腐之路任重道遠
经济要飞跃,阻碍投资和贸易环境的腐败桎梏更要根除。
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的大号就是“米什卡2%”,意即凡他牵线的生意,每笔抽2%佣金。莫斯科前市长卢日科夫的胃口比他略大,上世纪90年代中国商人开办“新村街商城”,卢市长大力支持,要求的回报“仅是”区区5%的干股。怪不得俄罗斯公路造价是美国的3倍,是中国的6倍。
根据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报告,俄罗斯在183个国家中位列第143位。
不过,俄罗斯反腐不可谓不力。一是有法可依,几年前总统签署了《反腐败法》;二是有机制保障,总统亲任反腐委员会主任;三是有群众基础,老百姓对腐败深恶痛绝;四是杀鸡儆猴,2011年仅内务部内追究刑责的腐败分子就有5000名,其中领导占六分之一。然而,腐败依然没治。梅德韦杰夫曾无奈地说:谁不想清除腐败官员,全清除了,让谁干活?
普京重视制度反腐。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反腐措施包括:监控官员收入和开支,对渎职官员处以罚金并降级使用,设立保护企业家权利的全权代表,由国家杜马而不是由总统在协商基础上提出审计员人选,严控“特权车”数量……
但是,腐败在俄罗斯并非一日之累,反腐也并非一日之功。比起打击车臣叛匪、惩治不法寡头、痛斥“美国狼”来,普京在反腐方面的“铁腕”似乎还未展开。
面对中产阶级的政改诉求
伴随着意气风发的普京迈进60岁门槛,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生态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在俄罗斯反对派开始挑战普京权威时,见诸各大报刊的词汇通常有这样四个字:“中产阶级”。
调查表明,2月4日反对派在莫斯科博罗特纳亚广场集会的参与者中,多数为男性(71%),年龄小于45岁(71%),高学历(56%),中等富裕(56%)或十分富裕(27%)。
如果根据年龄判断,这批表达政治诉求的“中产阶级”出生于前苏联思想观念最多元化的时期。他们在那个时代接受了基础的价值观教育,同时,又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比如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正好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执政。当时,各种公开性的话语体系涌进俄罗斯,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话语和价值观。这当中包括美式的“三权分立”观点,以及总统任期不能连续超过两任的观点等。
当然,“中产阶级”外,还有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年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今这批人刚好成年,并且已经有了投票的权利。
“我们不是反普京”
其实,对俄罗斯新生代的吸纳,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并没有忽视。
2008年9月初,在俄罗斯南部海滨城市举办了一次为期10天的夏令营。一个以“新一代”为名的青年组织把贝尔格罗德州各大学的代表青年聚集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团队合作、领导力训练,以及人际交往、国际视野等。他们还邀请了国家杜马议员安德烈·斯科奇和青年们交流,共同探讨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话题。
动员青年的重要性,被普遍认为是在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之后。俄罗斯学者认为,通过青年组织,可以一方面加强年轻人和执政当局的心理联系,另一方面也可在反对派发动行动时,寻获自己的支持力量。
比如去年杜马选举之后、反对党势力膨胀时,亲睐普京的青年组织就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普京我们相信你。”他们表示,如果发生颜色革命的话,会上街保护政府。
而反对阵营里的年轻人,却也并非完全反对普京。今年大选前后,他们高举“反普京”的旗帜时,笑容仍然灿烂。一位大学生说:“我们走上街头,就是希望最高层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期待普京的政策能够更加灵活和民主,这是大多数俄罗斯新生代的心声。“虽然游行者(反对者)只是俄罗斯选民中极少的一部分,但他们有望促使俄罗斯进行重大政治变革。”法国《世界报》观察后表示。这意味着,旧的政治体系有望在“中产阶级”和年轻人的政治诉求中开始改变。
(摘编自《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