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es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夏天我就一个人生活在诺弗勒,大量饮酒。到周末才有人来。一个星期,我就一个人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下,酗酒自有其涵义。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最后就让人除了酗酒之外别无所好。饮酒也不一定就是想死,不是。但没有想到自杀也就不可能去喝酒。靠酗酒活下去,那就是死亡近在咫尺地活著。
  狂饮之时,自戕也就防止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念:人死了也就喝不成了。起初,我是逢有节庆日才喝酒,开始是喝几杯葡萄酒,后来喝威士忌。后来,在41岁的时候,我遇到一个人,他的确是爱酒的,他每天都喝,喝得适度。很快我就把他超过了。这样,持续有十年之久。一直喝到肝硬化,吐血。我有十年停止不再喝酒。这是第一次。后来我又开始喝,过后我又停止不喝,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烟也不抽了,只是在又开始喝酒的时候烟又抽起来。因此第三次我中止喝酒。
  我从来没有吸过鸦片,也没有服用过大麻。我曾经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有15年时间,麻醉品我从来没有用过。开始我喝威士忌、苹果烧酒,这类我叫作淡而无味的酒,还有啤酒,韦莱马鞭草酒——据说对肝脏尤其有害。最后我开始喝葡萄酒,而且喝起来从不中断。
  酒一经喝上,我就成了一个女酒鬼。我就像一个酒鬼那样接连不断地喝。我喝得把所有的人都抛在后面了。我开始在晚上喝,后来中午也喝,再后来早晨也喝,以后在夜里也喝上了。每天夜里喝一次,后来是每两小时喝一次。我从来没有用过别样的麻醉品。我早就知道,如果我逞英雄逐步升级,那将是快速的。我总是和几个男人一起喝。酒精一向是和性暴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酒使它辉煌灿烂,因此它是不会溶解消散的。不过这是在精神上。那种快感的实现,酒可以取而代之,但不能代之而行。有性迷狂的人一般并不是酗酒者。酗酒者,即使是“属于污水沟的水平”,仍然还是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如今已经是一个比资产阶级更有其知识的阶级,也有酗酒的倾向,全世界都是如此。
  体力劳动无疑是男人所从事的工作,这种工作让男人直接诉之于思考,所以也倾向于饮酒。请看看思想史便可以知道,酒精促使人说话。这就是那种所谓精神性之所在,甚至可以达到逻辑性精神错乱的境地,这也是理性试图去理解这个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公正统治一切”、一直到迫使人发狂——理性一向是以同样的失望而告终。一个酒鬼有时粗鲁,但极少是猥亵的。他有时愤怒,杀人。当他喝得过量,他可能又返回生活恶性循环的开端。有人说到幸福,说那是不可能的,但他知道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
  人们缺少一个上帝。人们在青年时期,一旦发现那是一个虚空,又对之毫无办法,因为那本来就是子虚乌有。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的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一个喝酒的男人就是行星际的人。他在行星际空间移动。他守候在那里。酒不可能提供什么慰藉,它不能充实个体心理空间,它只能顶替上帝的缺失。它不能安慰人。相反,酒能在人的疯狂之中将人强化,酒能把他转移到至上的境界,人在那里就可以成为他的命运的主宰了。酒对于人的这种功能,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创造幻象,在其中,任何人的存在,任何女人,任何诗,任何音乐,任何文学,任何绘画,都不可能代替酒。酒在这里取代了创造。酒对于信仰上帝和不信仰上帝的那一部分人,就是这样起作用的。
  酒是贫瘠的。人在沉醉之夜说出来的话语白昼到来就随同黑夜一起归于无有。沉醉什么也不创造,沉醉在话语中是行不通的,它使智力昏暗,使心智沉眠不醒。我在酣醉中说话。幻象是完整的:你说出的事,没有人再去说它。酗酒并不创造任何可留存的东西。那是一阵清风。像话语一样。我曾在醉酒中写作,我有能力使沉醉采取尊重态度不要让我感到酗酒之可怖。我从来不喝得烂醉如泥。我从来不快速狂饮。我不时地喝,不喝到昏醉,沉酣不醒。我从人世中退身而出,可望而不可即,但并不喝成酩酊大醉。
  一个女人喝酒,那就像一个动物、一个小孩喝酒一样。酗酒因为是女人,因而引起公愤,成了丑闻:一个酗酒的女人,那是罕见的,也是严重的,无异是冒犯神圣。在我周围,我就见识过这种公愤。为了表示有力量公开对抗,譬如说,夜里只身一人去酒吧,我经常须在喝过酒之后才这样做。
  对什么人说,你喝得太多了,永远是为时已晚,太迟了。“你喝得太多。”这样说不论在什么场合都是牵强的,令人不快的。谁是酒鬼,他本人根本不知道。在百分之百的场合下,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认为是一种冒犯,他说:“你对我说这个,那你是对我心怀不滿。”至于我,对我这样说,可我早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在这里,我们都处于根本不容许动一动的空间范围之内。人们听任许许多多人死去,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我相信服用麻醉品不存在这种引起公愤的事。毒品完全把服用毒品的个人从人类隔绝开来。毒品并没有把一个人抛到外面去,丢弃在街上,也没有促成一个无处栖身的流浪汉。酗酒,那倒是在街上,在收容所,还有其他许多酒鬼。服用毒品,为时很短,很快就死掉,患上失语症,无声无息,紧闭门窗,僵在那里不动。不喝酒,就得不到任何慰藉。自从我不再喝酒,我对我曾经酗酒总是怀有体恤之情。我的确喝过好多好多。后来他们跑来帮助我,这时我就讲我的故事,喝酒的事,我闭口不谈。很简单,简单得简直让人无法置信。真正酗酒的人,无疑是最单纯的人。处在这样的境地,假装痛苦那才是痛苦。流浪汉并不是不幸的,说这种话未免愚蠢,因为他们从早到晚十足24小时都在酩酊大醉之中。他们所过的生活,除开大街,便无处可活。1986年至1987年冬季,他们宁可面对死亡、严寒的危险,也不愿去领取收容所过夜发放的一公升红葡萄酒。人人都在研究他们为什么不愿进收容所,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最难熬的并不是夜里的几个小时。如果患有顽固性失眠症,那显然最为危险,家里不应存有一滴滴。有一类酗酒者仅仅是从喝一杯葡萄酒开始,我就属于这一类。我可不知道医生给我戴了一顶什么帽子。
  那就好比一座发电厂在运转中,一个酗酒者的人体,仿佛各个不同部分由人身全部连结起来组成整体。脑居于首位,这就是思想。首先是在思想上,其次是身体,他认为那就是幸福。因为有所得,于是,一点一点渗入吸收,于是,上路——是这个词:上路了。一段时间过去,就会有所选择:一直到无知无觉,主体正身丧失,或者停留在幸福初露端倪的状态之下。每一天,都可以说是死去了,又可以说还活着没有死。
其他文献
那年高二,老师抽查《赤壁赋》的背诵情况,全班同学都低着头,怕引起老师注意。我是喜欢这种时刻的,看着前座的她,和她快搭到我课桌上的长发,静静地发呆……  “请郭x同学来背背我们的《赤壁赋》。”老师一脸的风轻云淡。  坐在前面的姑娘晃了几下,不情愿地站起身来,我在心里小声地说了,加油!  背了几句,姑娘就卡住了,坐在她身后的我是能脑补出她郁闷又可爱的心情的,她的小手,小心地碰了一下同桌的胳臂,同桌却低
北大、清华之类名校的学生有作弊的吗?非常惭愧,我的答案是:有。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中文系教授处理作弊的方式。  1  考古代文学史的时候,教授爷爷走进来,誊写了两黑板的文言文。  我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看,以为这是考题的阅读材料。  等慢慢抄完,教授爷爷转过身,拿着考卷第一页的“考场须知”对我们叹气:“我觉得在北大,读‘考场须知’是件很不体面的事。但是教务处又一定要我读,这让我很为难。”  他指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空气里夹带着一股清冷的寒气,叶子也散落了一地,是冬天要来了。  这大半年里一直跑医院,车窗外的景色从樱花开一直到枫叶红,很快就要变成冬雪飘了吧。月初结束了今年第八次化疗,我的脑袋也终于掉毛掉成了个削皮土豆。头发是早就掉光了,现在连眉毛和睫毛也掉得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根。看看镜子,我连自夸“就算光头也还是眉清目秀呢”都不能了,眉清目秀起码要有眉吧?  说起来,你还记得十年前我还眉清目
小区附近有个中学,所以经常会看见中学生三五成群地走过,即使裹在那沉闷过时而又缺乏审美的肥大校服里,他们依然引人注目,这是青春自带的强大底色,毕竟有谁不羡慕年少轻狂,策马奔腾。但事实上,每次看见他们的时候,总觉得除了自然年龄之外,其他离“青春生猛”相去甚远。比如他们眼神空洞,行为拘谨,时而面露稚嫩亦或苍暮之气,让人不禁心生凉意。  很多人对照美国 “迷惘的一代”或“垮掉的一代”,继“80后”、“90
在我的中学时代发生了一起轰动全校的事。从那天开始,女生们走起路来更加羞涩,男生们有事没事就捋下头发,拉整齐衣服,时不时照照镜子,凝视自己的鼻子眉毛嘴巴,潇洒转个身。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雄。大雄刚好是我们班的男生,数学很好,长相憨厚,而且脸上还有一颗恰到好处的痣。这颗痣如果低到嘴巴下,就比较像管账先生,如果再靠近眼睛,就比较像奸诈反派。大雄的痣停留在脸颊与鼻子旁边,带着一点俏皮滑稽和醒目。  我们男
一直以来,孩子似乎都是令人费解的小怪物。似乎从古时候起,社会就开始以不同方法应对儿童的这些特质了。  我们这个时代会出现“小莫扎特”、竞争激烈的幼儿园、盛行的网络霸凌,但是在古代,人们更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他们会向狮面人身像祈祷,希望孩子治病时药里加入的蜥蜴没有出错,希望非基督徒生出的孩子能够四肢健全。  没有什么会比一个哭闹着想要睡觉的孩更能无限激发人类的想象力了。如果你觉得母亲讲的那些故事不过
一个闷热的夜晚。晚风像一位迟暮的老人,几乎迈不开步子,连空气都像是凝固的。  机器人研究所的新保安小王绕着几栋科研楼兜了几圈,决定打道回府。当他回到保安室的时候,他的前辈——老李刚好打完瞌睡,一边擦着口水一边招呼小王坐下。两个人吹着凉丝丝的空调,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胡侃了一会,小王好奇地说:“我来这研究所也有段时间了,那些科研楼几乎夜夜灯火彻亮,却没有一丝声响,安静得吓人咧。”老李喝了口茶,接道
很多人会在特殊的日子跟达令互道“I love you”,但“我爱你”仍然很少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对话中。  而且如果母语是某种方言,人们往往又会觉得用普通话说出“我爱你”要比用方言更自然。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人身上。在日本电影《花与爱丽丝》中,很少与爱丽丝见面的父亲在聊天时随口问她:“你知道‘I love you’用中文怎么说吗?”后来告别时,爱丽丝在地铁即将关门的一瞬间,突然对外面的父亲说“
在百度中搜索“又帅又有钱”,瞬间便有接近200万个结果;在谷歌中用英文搜索同样字样“rich and handsome”,也瞬间便有1300万个结果。可见,不分中外,“又帅又有钱”都很受欢迎。从生物遗传的角度看,“帅”代表基因优良,“有钱”代表能在女性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舒适的环境,谁不喜欢这种好事儿呢?  哪个男人不想又帅又有钱?可造化弄人,二者居其一已经算幸运儿,两者都沾,那简直
过了40岁,我越来越意识到,生于70年代的最大好处就是:你曾经历物质贫困的岁月,但又不曾被极端的贫困毒害身体与心灵;成年后享受文明的丰裕,但明白它来之不易,不会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这几天,看到在机动车道上的老人“暴走团”被出租司机撞成一死两伤之后的讨论,我的这一感受愈加强烈。  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条新闻会引发如此之大的争议——事情本来如此简单:双方都违反了交通规则,为此,双方也都需要承担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