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真正的时尚是在平凡中见非凡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第一夫人”彭丽媛陪同外访,身着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亮相,随即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这些服装的设计者,设计师马可也为人们所关注。
  设计师有责任不做过度的设计,不过分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而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
  此次彭丽媛女士出访的衣服都是由你设计的,请问你是怎么考虑整体风格的?如何体现出”第—夫人”的身份?
  这是我首次尝试为专人设计,专人设计在我的理解是——在符
  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所提供的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设计的时候我没去考虑过如何体现“第一夫人”的身份,相比之下,我认为如何呈现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内心充满柔情和力量的、成熟睿智的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更值得探索。
  彭丽媛身着国货服装出行,唤起了大众对本土设计师和中国品
  牌的热睛,您怎样看待这次引发的中国本土设计的发展机会?
  好事!中国人可以正视镜子里的自己了。不久前有一个人问我:
  什么是“中国”时装?回答:穿起来像个中国人的服装。
  在当下中国,一面是价廉低质的成衣到处飞,一面是富人对国
  外奢侈时装的狂热。作为设计师,您觉得有什么责任?
  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
  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
  我理解的设计师的责任包括三类:对于过去文化的传承责任,对于当下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于未来的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是指设计师有责任不做过度的设计,仅恰如其分地表达,不过分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而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以期更大的商业利益。设计师在社会上承担社会良知的角色,首要必备的素质是:诚实正直,不为利益名誉出卖灵魂。
  你所理解的”美”是怎样的?怎样的
  东西在你看来是“奢侈”的?冈以前有感而发时曾写下一句话:“人
  们追逐时尚,却对美浑然不知,孰不知:真正的美与时间无关,跨越千百年却永不褪色。”我所理解的美即永恒的经典,历久弥新。诚实正直、甘于清贫最为奢侈。
  对你影响最大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是谁?
  我最欣赏的设计师或艺术家是大自然,它创造的70亿人中没
  有两个完全相同,它孕育了无法计数的生命物种,没有一个能够独立存在。
  做设计师是你从小的梦想还是说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职业?
  服装是所有事物中最贴近人的东西,无论什么时代人人都需要
  穿衣服,很实在。现在,设计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修行和与众人分享爱的途径。
  我天生非常热爱自然,喜爱与动物为伴,大概在七八岁时我有了第一个职业偶像,就是英国的女动物学家——珍·古道尔(JEANGOODALL),我非常渴望长大后可以像她一样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我很庆幸自小和动物交流的经历教会了我深深认知到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关系,这对于我的创作观的建立非常重要。
  消费与自然主义其实并不矛盾,关键是人们只购买必需的东西,停止不必要的消费
  1996年成为第一个独立设计师(马可1996年离开广州一家
  服装公司,创建了国内第—个设计师品牌“例外”——编者注)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当时面临哪些困难?
  从个人成长经历来看,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做好设计
  和品牌,而是:30岁以前是弄明白“我”是谁,来人世一遭到底要实现什么;30岁以后则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这是个终极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的问题。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生命就是对此问题不断探索的整个过程。
  “例外”是实践中国美的平台,那么十年后”无用”的创立仍然
  延续这个想法吗?
  我个人的信念和追求没变,在设计中投入的真情实感也没变,
  “无用”是我在过去基础上的又一次超越。如果说最早14年的设计生涯令我学会了设计这门语言,那么,在“无用”所做的就是说出我自己要说的话。“无用”是一个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团体,其目标在于通过手工精心制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导:过自求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但眼前的有用和未来的价值往往不同,我想把人们眼中无用的东西变得有用,希望人们不再以是否有用作为取舍的原则。
  你如何看待“时装”与“服装”的差别?服装承载的概念是怎样
  的?希望通过设计表达的是什么?
  差别就是前面说的“需要”和“想要”。给大家一个小窍门来判一断二者之间的区别:“需要”的东西是一旦拥有即内心满足,会倍加珍惜,不离不弃,相伴到老;“想要”的是拥有后仍不满足,内心还想要更多。“服装”是人人需要的东西,但并不需要很多,一年四季各有几套足矣,但“时装”更多出于欲望,或是自我表现,或是向外界证明,或是为吸引眼球……欲望永无止境,不懂得节制便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做艺术家是一条独善其身的路,而做公益才是兼济天下之举
  你是第一批走向巴黎的中国设计师,也是第一个走上高定舞台
  的中国设计师,获得了很好的国际认可。我们知道,日本时装业的崛起,缘起于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设计师在巴黎的崛起。你如何看待中国设计师现在所处的阶段?
  目前的世界已经不是上世纪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了,
  全球人类不得不同时面对过去200年工业疾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的环境危机和社会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要渡过危机,无法依赖造成此危机的思考方式”。这危机让全世界的人们深切地意识到:我们是一体的,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大都市还是小乡村,我们彼此互相依存,不能取代。个性时代将要结束,共生共荣的共性时代即将开始,中国设计师在当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上世纪日本设计师的崛起完全不同,将会对未来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你如何看待中国服装的传统?哪些传承在你看来是宝贵的,传
  统的哪—部分对你的影响最大?
  服装与音乐、文学、绘画、书法等一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
  中国传统价值观才是真正令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不曾消失的精神内核。所谓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近年来的国学热也正反映出大众对于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的迫切需求。价值观才是方向,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力。
  在外界的眼中,你是低调的“隐士”。但在一些发言中,你不
  止一次地提到“设计师的责任”。“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你如何取舍?你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状态?
  创建“无用”的初衷的确是想做个远离商业的艺术家。巴黎发
  布会后,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思考未来的方向,这是我人生中面临的最重大的抉择之一。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做艺术家的想法,做艺术家是一条独善其身的路,而做公益才是兼济天下之举。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怎样能使城市和农村的人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都活得更加充实和幸福。最终决定做公益。“无用”是一个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团体,其目标在于通过手工精心制作的作品向世人倡导:过自求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
  我一直对人性充满信心,我坚信每个人心底里都存有足够的善意和良知,只要有人以正向的行为来感召,终究会被引发出来。这世界上所有人内心最本质的需求都是一样的,我们最渴望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而这种对爱和幸福的渴望无法通过“自利”来实现,只能通过“利他”——向他人付出才能达成。
其他文献
现在没有休息的时间,我们已经到达了旅程中不能停止的阶段  今天,在这里,我再次回到了学术的密林——我觉得“密林”这个词比较贴切——这里是积累知识、激励学习、培育美德、激发思想的地方。我们之间隔着大洋,在这里,在辽阔的美利坚合众国,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奇迹和灾难。但是,当我穿过这一条条街道,环顾这群伟大的民众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  我在每个方向都看到了穿着制服的军人。我知道,这所学校里几乎
期刊
文学的发展,繁荣,与文学奖没有任何关系,而要想写出好作品,首先就应该把文学奖忘掉  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上是个话题,在中国尤其是个话题。我印象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到了9月底10月初,媒体就要炒作一下。起初,我还愿意接受采访,认真地表达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后来,渐渐地成了闹剧,成了声讨当代作家的由头,成了一个怎么说都会挨骂的问题。那么,谁还来回答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就是十足的傻瓜了。 
期刊
1909年,西奥多·罗斯福卸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即赴非洲、欧洲展开将近一年半时间的长途旅行。在非洲,他猎杀了许多狮子、大象和其他野生动物,他把他的猎物都带回国内,并交给了史密森学会。在非洲打完猎后,他和妻子伊迪丝前往欧洲。  在欧洲期间,罗斯福夫妇访问意大利,拜会了意大利国王和王后。他们又访问了维也纳,会见了奥地利和匈牙利的领导人。在柏林,罗斯福见到了德皇威廉二世,德皇邀请这位美国前总统观看盛大的阅兵
期刊
从幼年时起,这些正直的品质就被慢慢地灌输进了我的头脑,那就是,不要因为别人不同意或者可能不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朦胧感觉:阳光穿过菩提树叶子的间隙照进我家的客厅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或者是在店里干活的某个人总是在我的身边,不时地过来抱抱我,或者给我一块糖果来哄我安静下来。家里人常说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我的政敌们恐怕很难相信这一点。但是,我可并没有降生在一
期刊
1946年3月,已卸下首相之职的丘吉尔再度受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前往杜鲁门的母校——位于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接受荣誉学位并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这便是对战后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富尔顿演说”,它标志着冷战大幕徐徐展开。  在演说一开始,丘吉尔表达了他对苏联人民及“我战时的同志斯大林”的赞赏,因为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接下来,他话锋一转,每一个
期刊
有幸被灯火环绕的人,应该一如既往地想方设法,把这些光带到全球化世界里最偏远的角落  一所如贵校般优秀的大学,像一盏灯,照亮生活中的黑暗角落,而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些黑暗角落的探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为了确保我们居住的地方——地球——真正成为人人共有的家园,人类在努力克服种种挑战。我们始终把像贵校这般卓越的教研中心看作灯塔看守人,“他们”帮我们扫清迷雾,让我们在选择的航道上顺利航行。 
期刊
“点名神器”  如今,为了防止大学生逃课,一些老师各出奇招:有拍照点名,课前拍一张,课后再拍一张,防止途中溜号:有蓝牙点名,开启蓝牙设备,直接定位每个学生;还有视频点名、指纹打卡……学生们美其名曰:“点名神器”。“点名神器”究竟是高校的发明,还是教育的尴尬?是学生的叛逆,还是老师的无奈?“抗日剧”居然可以这么拍一颗手榴弹可以炸毁日军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一个抗日战士居然能把鬼子撕成两半;
期刊
赵无极凭借独特的成长经历,东西合璧的艺术语言,遍布全球的买家收藏圈,成为在艺术市场表现最为稳定的艺术家之一。  2005年S月,赵无极在1985年6月到10月间受邀创作的一幅大型三联画以1804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华人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1年10月,《10,1,68》以6898万港元成交,刷新赵无极个人拍卖纪录。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的“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总成交价前1
期刊
《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包括《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III·死神永生》,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首个长篇系列,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制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小说讲述了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星际通讯引发的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以及之后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  在作者的笔下,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
期刊
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因病辞世,享年92岁。  出生于江苏南通书香世家的赵无极师从林风眠,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此后蜚声国际,被誉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  赵无极曾以“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一语总结自己。  1921年生于北京的赵无极,在一个自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童年在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