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家校共育的优化策略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要积极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拓展教育的途径,争取到更多的家庭教育协助,使家庭教育从“被动找”变为“主动配合”,以形成智慧化机制下的指导目标,创新家校共育机制。
  一、家校共育机制的现状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产生的合力作用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有着明显的优势:沟通更快捷、目标更清晰、互补互助性更强,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是,理想中的家校合力在现实生活中并未能完全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家庭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想要的”与“能做的”不平衡,两者合作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双方的评估能力都不足以反映孩子的真实状况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构建高效家校共育机制的绊脚石。
  1.边界不清、分工不明,家校合作初衷难以实现
  不少家校合作往往是最初热情高,逐渐悄无声息,或者起先互相吹捧,后期互相看不顺眼,导致家校共育存在口号响亮、行动力差的现象,大多无疾而终。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和家长都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共同体”中的权威,都希望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对方的想法、做法都持怀疑态度,都想借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否定对方、引导对方。另外,学校教育主体与家长在社会阅历、交往人群、教育理念、教育眼界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何为“人才”这一观点,学校寄希望于培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只要能靠一技之长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皆为“人才”;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眼中,从事带着“公务员”“国企”“高薪职业”等这样字眼的工作才能称之为“人才”,除了致力于考高分,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都是“不务正业”。这样的观念,带有片面性、狭隘性,导致家长忽视孩子的品德发展、体育技能养成、审美观确立、劳动力形成,从而不愿意配合学校在德育方面对孩子加以要求。如学生参加校级合唱团,经常要抽时间排练,不少家长便会选择退出,理由是“耽误学业”,站在了学校的对立面,家校教育观难以统一,更别提合作。此外,教师与家长之间甚至存在互相不认识或完全不了解的情况,没有深入的沟通交流,家校合作的首要条件就不具备。
  总而言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前尚未站在同一立场上,双方的认同感都很低。学校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是站在与其他同学相比的横向面上的,挖掘到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就较多、较明显;家长的评价基本是基于对一个孩子的纵向觀察上的,只跟孩子自己比,看不到与其他孩子之间差异,接收到学校的反馈时就会形成两个极端:极力偏袒孩子或是暴力压制孩子。这样一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丛生,难以调停,与“共育”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
  2.能力有限、隔阂无形,家校共育事与愿违
  也有部分家长愿意积极投身与学校的沟通,希望进入家校共育机制,但是智慧教育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每天都在增加、都在变化,如果还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尽管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也难逃被淘汰的宿命。这就要求学校和家庭都要提升自身能力,顺应新时代发展,开创新时代合作方法。
  如:教师希望家长对一切都第一时间积极回应,若感觉家长态度冷淡、存在异议,便主观认为家长“素质跟不上”,习惯性将学生身上的问题归结于“家长不给力”;部分教师遇到学生成绩不佳等问题时,会利用家长会、晨会、少先队课等时间集中“整改”,并将不达标的同学名字公布或在家访、电话中指出,导致这一部分学生自卑、不合群等等,家长们便会责难学校不会“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家长自认是“督学”,学校多少有点高高在上“统治者”的意味,家校共育力的下降,又进一步加剧“不屑合作”,甚至出现相互拆台的情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二、优化家校共育的操作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家校合作关系,是完善家校共育机制的重要内容。学校和家庭都要准确把握存在的现状问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合力,加强协调沟通,优化家校共育机制。
  1.统一思想、精准定位
  学校和家庭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保持统一,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再“唯分数论”,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没有谁应当“领导”谁,只有沟通与交流。再者,教师在面对孩子暂时存在的问题时,要用一颗平常心与家长沟通,棘手的问题及时寻求家长的合作,共同引导、修正,与家长一起客观分析原因,增强家庭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宽容。第三,家长心中需要树立认真教育孩子的观念,意识到教育孩子责任重大,不溺爱、不攀比、不放纵,以学校教育为孩子成长的重要依托,努力寻求教师的支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情况,面对问题、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校教育的“盟友”,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既可以帮助孩子找自信,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2.量力而行、互相信任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隔阂想要消除,二者就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不要总是质疑家庭教育的能力,家长也不要总是怀疑学校教育的公正。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要降低期待,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适可而止,多进行正面沟通,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而言之,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目标。只要双方紧密合作,强化沟通,厘清各自的教育边界,就一定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多媒体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分析初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法研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过度依赖校外企业的资源,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再加之学生在企业所学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学习质量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建设实训体系,创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化解当前我国学徒制度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与瓶颈,促进学校、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
期刊
摘要:教学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通过教学把学生带入教学内容情境,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学习氛围。根据学生年龄、知识水平、课程内容等特点,明确导入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热情,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导论教学  引言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多种多样,对不同科目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期刊
在传统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保证,一些学生在课堂不会、不敢提出问题,课堂学习氛围冷清。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核心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始终,促进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一、营造民主氛围,保护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取决于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决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渠道,通过分析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进一步优化班级的管理效能。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内涵;探讨  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是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质的主要途径。本文从以下两方面琮探讨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一、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的
期刊
生涯教育是个奠基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喜欢憧憬未来,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许多幻想和期望。从生涯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觉察的自我认识阶段。在开展生涯教育的实践中,小学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开拓思维,不断优化生涯教育策略,让生涯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心灵。  一、以生为本,整体建构,实施全程生涯教育  开展生涯教育的育人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大背景浪潮之下,国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如今的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德育教育的困境,或者其受到其学习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其他思想浪潮的波及。迫切的需要我国的相关的职业院校创新德育体系,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于现如今的在职业院校出现的德育困境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如何构建新型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教师水平  如今,在全社会每个方面飞速发展的同
期刊
养成良好的默读能力与习惯是一个人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小学各个学段的默读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培养要求,包括默读的速度、方法和习惯等。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统编语文教材也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默读能力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默读速度比较慢,缺乏默读的方法,默读时没有思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
期刊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基础和学习要义。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需要从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情出发,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环境。通过情景剧开展英语教学,是常用的一种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开展情景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运用现
期刊
实验教学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探究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探究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相比其他教学策略更有效果,实验教学独具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爱上科学探究。小实验,大学问。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和准备每一次科学实验,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和深入探究,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素养。  一、设计实验要科学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