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14年,整个移动广告平台的营收规模将达到45.39亿,并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
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移动广告作为细分行业之一也受到了热捧,参与广告平台竞争的企业迅速增多,目前总数已超过30家。鉴于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和海量应用的出现,移动应用广告不但成为国内免费应用的主要盈利方式,也为广告主的移动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 & 果合-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营收为0.7亿元,2011年将增长至3.1亿元,环比增长342.9%。这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大量新参与者的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移动应用的大量开发和国内用户付费意愿薄弱的现状。受市场发展影响,再加上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广告主对移动应用广告的前景也更加看好,开始做相应的广告投放尝试。艾瑞咨询预计,到2014年,整个移动广告平台的营收规模将达到45.39亿,并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图1)。
监测数据表明,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2点,用户对移动应用广告的点击率基本都在2.5%-3%之间,且并无明显高峰时间,中午午休时间和晚上饭后点击率会稍高。总体上看,用户全天点击率分布基本符合其使用移动设备时间规律,符合移动设备的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特性。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移动应用广告点击率的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移动应用的使用时间基本都是用户的碎片时间,用户全天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匀;第二,与用户的广告接受习惯有关,19点21点是传统广告的黄金时间,在移动应用广告的分布上也有所体现。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移动应用广告点击率基本还将延续这样的分布特点,但是随着广告形式多样化和广告效果的提升,点击率将有所上升。
移动应用广告将经历与互联网广告相似的发展历程。广告主从传统广告向移动广告的迁移将从广告形式、计费方式、价格、广告效果和效果评估等不同方面带动整个移动广告行业发展。
首先,广告主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需求会直接导致多形式的手机广告出现,如按时间段投放、应用中首先展示、添加互动功能等。而由于现阶段的应用广告投放量并未达到一定规模,无法做到按不同的需求细分广告形式,但随着广告主增多,广告形式多样将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多样化的广告形式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计费方式,从CPC过渡到CPM/CPS,同时广告主支付意愿和能力上升,进而带动单价上涨。另一方面,品牌广告主的加入,会提高对广告效果的要求,并增加对相关的监测数据反馈的需求,因此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也将出现和完善。
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移动广告作为细分行业之一也受到了热捧,参与广告平台竞争的企业迅速增多,目前总数已超过30家。鉴于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和海量应用的出现,移动应用广告不但成为国内免费应用的主要盈利方式,也为广告主的移动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
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 & 果合-2011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应用广告平台营收为0.7亿元,2011年将增长至3.1亿元,环比增长342.9%。这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大量新参与者的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移动应用的大量开发和国内用户付费意愿薄弱的现状。受市场发展影响,再加上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广告主对移动应用广告的前景也更加看好,开始做相应的广告投放尝试。艾瑞咨询预计,到2014年,整个移动广告平台的营收规模将达到45.39亿,并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图1)。
监测数据表明,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2点,用户对移动应用广告的点击率基本都在2.5%-3%之间,且并无明显高峰时间,中午午休时间和晚上饭后点击率会稍高。总体上看,用户全天点击率分布基本符合其使用移动设备时间规律,符合移动设备的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特性。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移动应用广告点击率的分布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移动应用的使用时间基本都是用户的碎片时间,用户全天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匀;第二,与用户的广告接受习惯有关,19点21点是传统广告的黄金时间,在移动应用广告的分布上也有所体现。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移动应用广告点击率基本还将延续这样的分布特点,但是随着广告形式多样化和广告效果的提升,点击率将有所上升。
移动应用广告将经历与互联网广告相似的发展历程。广告主从传统广告向移动广告的迁移将从广告形式、计费方式、价格、广告效果和效果评估等不同方面带动整个移动广告行业发展。
首先,广告主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需求会直接导致多形式的手机广告出现,如按时间段投放、应用中首先展示、添加互动功能等。而由于现阶段的应用广告投放量并未达到一定规模,无法做到按不同的需求细分广告形式,但随着广告主增多,广告形式多样将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多样化的广告形式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计费方式,从CPC过渡到CPM/CPS,同时广告主支付意愿和能力上升,进而带动单价上涨。另一方面,品牌广告主的加入,会提高对广告效果的要求,并增加对相关的监测数据反馈的需求,因此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也将出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