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高中生作文经常讨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问题,热情之高,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高三毕业班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与高考无关的事?但那时学生就是很执着,谈起足球,个个都很在行,几位女生,说得头头是道,虽然她们体育成绩并不好。我改作文或随笔,经常感到伤脑筋,因为作文中提到的各国球队的教练和球星、世界杯场次和球员出场记录,我不太了解,兴趣也有限,但是学生就是不停地写,因为他们喜欢。学生理解我这方面不行,他们只希望老师能支持他们的看法,并不要求我懂。
  我只能从作文中看他们论说的逻辑。
  学生甲作文中叹息中国足球队的毛病经常是“遇强不弱,遇弱不强”,学生乙鹦鹉学舌,认为“遇强显弱,遇弱也不强”,学生丙则更甚,认为“遇强则弱,遇弱则更弱”……我那时已不太关注足球,我劝学生不要把这些事拿到作文中争论,意义有限。学生则认为我“和稀泥”“外行”。有次讲评时,我不得不再次评说班上的“球迷随笔”,有些学生表示厌倦,我觉得机会来了,我说:“有时候,一件事,学会放弃比坚守更需要有勇气。”学生惊愕地看着我,面面相觑,大感意外。我继续说:“人们太关心‘冲出亚洲’了,谈论这个话题有二十年了,我们那一代球迷都有点老了,你们又重复我们的老路,而我们都不踢球;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我们太关注他们,他们的压力会变得很大。如果我们都关注自己能做好的事,不去‘迷’别人,对他们是不是会好一些呢?”课堂沉默了好一会儿。
  后来相安无事。学生的狂热度下降,特别是看出了中外实力水平的巨大差距,并看出了这不是“拼搏”就能解决的问题,看到了深层的文化问题。令人遗憾的是,整个社会的足球狂热变成了对世界足球的追捧,这是后话了。我至今仍然记得学生对“放弃”表现出的迟疑神情。
  我们的教学为什么给学生灌输了那么多“一根筋”式的思维?为什么学生会“认死理”?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任务。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发展,今后不会有创造力,他们的人生也将变得平庸。我总是担心学生的思维质量会影响他们的基本判断力。成人社会的失败例子还少吗?有那么多人没有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社会上手法那么拙劣的骗术,能诱惑那么多人,真是不可思议。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当年的教育要他们“相信”,最终变成了固执的“轻信”“盲从”和迷信。
  作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让学生用格言、口号替代个人见解,特别要警惕思维惯性。每次看到学生作文中出现“失败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是胜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类的格言警句,乏味之外,也让我感到职业的无趣与无奈。如果不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那些从小学开始接受的规训,完全会跟着他们走一辈子,那么他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思辨和审慎,形成属于个人的见解?难道我们能在他们成年或老年之后给他们补课,告诉他们,世界很辽阔,事物在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其他可能?
  教师自身没有怀疑与批判的意识,直接影响无数学生以及他们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也依着思维惯性,教学生写“惯性思维作文”——不要埋怨作文教学辛苦而低效,教师要检讨个人的思维习惯。
  为什么学生总是鹦鹉学舌式地在重复所谓的“至理名言”?为什么没想到那也只是少数人、个人的坚持?那些语句在流传时,也曾遭遇过质疑。比如,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坏事不可能变成好事,坏事要是能成好事,人们将会没有是非地混世;“从胜利走向胜利”仅仅是一种愿望,事物发展也可能“从胜利走向失败”,甚至“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成功”意味着终止,而探索没有止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可能让小朋友变得愚蠢……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至理名言”,清洗一下自己的思维,让脑袋腾出空间来。
  比如,我曾经和学生讨论“学会放弃,承认失败,有时要比坚持需要更大的勇气”,发现学生极感兴趣。这难道不是有价值的思维吗?有些事是不需要坚持的,即使是正确的事,如果要付出的代价过大,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或生理极限,就可以考虑放弃。比如,学生作文中赞扬运动员“克服伤病困扰,勇于拼搏,忍住剧痛,夺取奖牌”,教师可不可以质疑一下?运动员在受伤的状态下是不是仍然要坚持竞赛“为国争光”?问题刚刚提出,教室里全班震惊的场景让我难忘。十几秒钟之后,有学生直率地说“我认为人的生命比荣誉更重要”;跟进的学生特别强调,“不应当鼓励运动员不顾安全去争奖牌,他们也有家庭”“不应当用物质奖励诱使人们去拼命”……我至今不后悔在课堂上提出那样的问题,虽然我曾被个别学生认为“思想消极”。现在,这些中年人过着比我们那一代更幸福的生活,会有一天,他们能想到,他们最有价值的幸福,在于学生时代受到过独立思考的教育。
  在学校,在社会,人们总是爱重复鲁迅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大约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成了名言,被引用近百年。——地上有路了,人们都在上面走,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人多,也跟着走。这时,也许有个孩子会感到疑惑:世上只有一条路吗?没有脚印的地方,难道就不能走吗?我为什么要重复别人的路呢?
  其实,鲁迅一直在找新路,在找“别样的人们”。
  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敢“想”,敢做“别样的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有一匹马在矿井下拉车近10年。这段时间,它没有上过地面,后来由于衰老的原因,就把它送出矿井,结果它直奔离矿区很远的饲养场。10年的岁月流逝,都没能冲淡老马对回家之路的记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老马识途"。  其实,动物们在记忆方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事。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定时用糖浆喂养蜜蜂,其他时间盘子是空的。过了几天,即使盘子内没有糖浆,蜜蜂也会按时飞来光顾。可见,蜜
期刊
鸡历3110年的一天,小鸡们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捉迷藏。鸡群中一只最聪明的鸡——聪聪鸡,想躲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于是越走越远,不幸被金太狐盯上。金太狐看见聪聪鸡后,两眼直放光。他悄悄绕到聪聪鸡身后,摆好架势准备猛地一扑,来个出人意料的“空袭”。但这点小伎俩哪能骗得过聪聪鸡?她假装没看见金太狐,朝前面大喊:“哇!那里有虫子吃呀!”边喊边朝前飞奔。金太狐扑了个空。  跌了跟头却不甘心的金太狐,揉揉屁股
期刊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选班长。现在有几个候选人,大家有意见就说啊。
期刊
“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意蕴—鉴赏佳词妙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传统、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外的交互世界,甚至有时既有的阐释框架会先验地控制乃至覆盖师生的阅读与审美体验。同时,这种过于流程化、粗放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也让教师在解读经典文本时错失很多细节,进而限制自身知识的扩展与思维的发散,无法持续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帮助,并逐渐显露出疲
期刊
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年级)获奖名单
期刊
春节到啦,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窗花。咦,人们还在屋门、墙壁贴上了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为什么要贴“福”字呢?  原来,“福”字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吉祥字。  一幅立体的画卷立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在祭台前以酒祭奠,祈求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有人说,“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连起来就表示: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也就是有福。
期刊
年三十一大早,奶奶用红丝线在窗台挂上了梳着“小辫"的胡萝卜、留着长长“发须"的生菜,还有一串宛如小红灯笼的沙糖橘。奶奶告诉我,红彤彤的胡萝卜象征着红红火火,绿油油的生菜预示着升官发财,头顶绿叶的沙糖橘代表大吉大利。原来这是广东过年的习俗啊。  饭后,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花市。这里真是热闹呀!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快看,这羞答答的粉桃花多像我孙子的小脸呀!”奶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喊道。我不好
期刊
当下的语文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重输入性语用、轻输出性语用;二、重外语用、轻内语用;三、重纸质文本的精读、轻网络视频的泛读。这些问题造成了语文教育的范式固化,必须积极寻求教育观念的改变。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潘涌提出了“积极语用”的教育观。所谓“积极语用”是指,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针对实际需求做出富于表达力和思想力的自
期刊
欢迎乘坐公交XX路无人售票车,本车开往XXX,上车请注意
期刊
早上上学,随便向路边瞄,总能看见一些农家菜馆。经不住农家饭的诱惑,老妈这个并不很赶时尚潮流的人,也学做起了农家饭。  没几天,书柜上那些富有“营养"的书,全被老妈换成了同样有“营养”的农家菜菜谱。第一个礼拜,我们家几乎顿顿都是农家饭:早上,稀饭、菜饼、咸菜;中午,虽然我和老爸不在家,但是不用想都知道老妈在做农家饭;晚上,土豆丝、青椒小鱼干……  有一次,老妈烙出来的韭菜饼不仅咸,而且夹生,简直难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