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 年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再次实行了战略性转变。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对付一般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点,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 在美国,军官100%都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硕士和博士约占军官总数的40%。在俄罗斯,90%的军官接受过高等教育,指挥军官100%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印度,少校军官须获得硕士学位。为了适应军事变革,应采取多种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一、军地携手打造新型军事人才高地
(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就是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可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或从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
(二)扩大直接吸收地方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从招收高中毕业生转向招收大学毕业生,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的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人才需求、加速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要。这将大幅度提高军队人才培训的起点,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三)联合共育,复合锻造。在培养合格国防生的探索中,军地“接力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全军各大单位逐步实行了国防生4年在地方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到军队院校加学1年军事课程的“4+1”模式,海军、空军还试行了国防生先在地方大学学习、后入军校学习的“2+2”、“3+1”等联合培养模式,武警部队则在复旦大学首创了“入学即入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缩短了他们到部队后的适应期。
二、军队院校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會的发展,先进的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日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多维的思维空间和日趋复杂的课程设计,对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对分离正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大学后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注重学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根据各级岗位任职需要,任职学员边学边用、学完能用的岗位需求。
三、军队构建院校任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承担任职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牵引,找准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科学把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增强任职教育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作战任务的岗位指向,使办学方向更明确,办学环境更开放,教学内容更超前;在科学把握任职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用教学科研的双轮驱动办学水平的提升。应积极探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寻找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坚持把胜任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突出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和实战能力等,形成信息主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特色。必须加强与部队沟通、交流及合作,适时了解部队装备、训练和演习等情况,将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两套系统衔接起来,把课堂与岗位、操场与战场连接起来;必须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渠道,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人才为院校任职教育服务,以综合集成之法,育具有综合素质之才。
四、用信息化内容充实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向信息化渗透。把信息化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主线,坚持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步,与一体化联合战役战法创新同步,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同步,把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特别是要充实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教学内容,增大高科技和信息战含量,在基础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信息化,在军事专业技能训练中突出信息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逐步构建起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信息化战争对学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应加强对信息化战争和部队信息化训练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充实主干教材的信息化内容,构建与任职教育相匹配的新型课程模式。任职教育必须打破旧的组训格局,建立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相一致,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模式。
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应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为实现任职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构建一体化教学训练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对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进行异地一体化联合教学训练,又可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丰富、通畅快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应和军地高校、科研院所、作战部队等广泛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关系,依据数据库格式标准和信息传输协议,建立安全通畅的信息传输通信网络,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最新化。
六、用信息化要求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保障一体化。必须按照“设计起点高、资源配置优、设施设备新、科技含量高、综合功能强”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加强专业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建设,为教学训练提供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实现“导调指挥自动化、情况显示模拟化、信息传输实时化、训练保障信息化”。实战环境虚拟化。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着力构建以未来信息化作战环境为背景的虚拟化作战训练环境,能够随时生成各种作战条件,满足单兵技能训练、敌我对抗训练、集群演练等各种要求。训练场地基地化。必须按照基地化、节约化、标准化的要求,从技术设施、训练器材、武器装备、场地规范等方面加强野外训练场地建设,为学员适应实战化联合训练提供保障。
七、结语
只有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证明了人才的价值往往比武器更重要。
一、军地携手打造新型军事人才高地
(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国防生就是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可从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或从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
(二)扩大直接吸收地方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从招收高中毕业生转向招收大学毕业生,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的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人才需求、加速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要。这将大幅度提高军队人才培训的起点,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三)联合共育,复合锻造。在培养合格国防生的探索中,军地“接力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全军各大单位逐步实行了国防生4年在地方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到军队院校加学1年军事课程的“4+1”模式,海军、空军还试行了国防生先在地方大学学习、后入军校学习的“2+2”、“3+1”等联合培养模式,武警部队则在复旦大学首创了“入学即入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缩短了他们到部队后的适应期。
二、军队院校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會的发展,先进的文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日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多维的思维空间和日趋复杂的课程设计,对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对分离正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大学后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注重学员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根据各级岗位任职需要,任职学员边学边用、学完能用的岗位需求。
三、军队构建院校任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承担任职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牵引,找准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科学把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增强任职教育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作战任务的岗位指向,使办学方向更明确,办学环境更开放,教学内容更超前;在科学把握任职教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用教学科研的双轮驱动办学水平的提升。应积极探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寻找任职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坚持把胜任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突出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和实战能力等,形成信息主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特色。必须加强与部队沟通、交流及合作,适时了解部队装备、训练和演习等情况,将院校教育与部队建设两套系统衔接起来,把课堂与岗位、操场与战场连接起来;必须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渠道,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人才为院校任职教育服务,以综合集成之法,育具有综合素质之才。
四、用信息化内容充实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向信息化渗透。把信息化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主线,坚持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步,与一体化联合战役战法创新同步,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同步,把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特别是要充实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教学内容,增大高科技和信息战含量,在基础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信息化,在军事专业技能训练中突出信息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逐步构建起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信息化战争对学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应加强对信息化战争和部队信息化训练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充实主干教材的信息化内容,构建与任职教育相匹配的新型课程模式。任职教育必须打破旧的组训格局,建立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相一致,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模式。
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应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为实现任职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构建一体化教学训练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对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进行异地一体化联合教学训练,又可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丰富、通畅快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应和军地高校、科研院所、作战部队等广泛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关系,依据数据库格式标准和信息传输协议,建立安全通畅的信息传输通信网络,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最新化。
六、用信息化要求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保障一体化。必须按照“设计起点高、资源配置优、设施设备新、科技含量高、综合功能强”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加强专业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建设,为教学训练提供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实现“导调指挥自动化、情况显示模拟化、信息传输实时化、训练保障信息化”。实战环境虚拟化。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着力构建以未来信息化作战环境为背景的虚拟化作战训练环境,能够随时生成各种作战条件,满足单兵技能训练、敌我对抗训练、集群演练等各种要求。训练场地基地化。必须按照基地化、节约化、标准化的要求,从技术设施、训练器材、武器装备、场地规范等方面加强野外训练场地建设,为学员适应实战化联合训练提供保障。
七、结语
只有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证明了人才的价值往往比武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