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建设者办公证

来源 :中国公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f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28日早上8点25分,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接待台开始收拾东西,打开电脑登录系统,挂上工作微信,开始一天的接待工作.十点多钟,电脑微信的信息提示闪起,打开一看,是有过长期合作的一个中字头企业的工作人员小李.小李在微信中说,他的公司需要办理授权委托书等公证,但是由于这个项目不是他的部门负责,故他给我一个他同事小王的电话.看到这条信息,我立马拨通了小王的电话,详细询问了一下情况.在电话中小王告诉我,他的公司要在印度设立海外分公司,以便开展在印度的相关工作.但在设立海外分公司的过程中,印度当地相关部门需要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亲自签署授权委托书,委托公司的工作人员作为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负责海外分公司设立等相关事宜,并对授权委托书中的签字和印鉴进行公证,同时还要为受托人办理他本人的身份证、护照公证.
其他文献
由于数额有可分割和融合的特性,数额犯的牵连夹结和法条竞合具有更复杂的罪数问题.对于数额犯的典型夹结,应采“并罚夹结说”,将“被镊犯罪”数罪并罚,然后与“镊子犯罪”择一重处罚.对于数额犯的不典型夹结,应根据案件事实对上游犯罪的数额分割评价,并参照“并罚夹结说”来解决.对于数额犯的平行竞合,应立足综合主义的刑罚机能观来理解“特别法从轻”现象,优先适用特别法.对于数额犯的垂直竞合,不应将数额分割给不同的罪名评价,而应将数额始终作为一体来把握,并根据禁止重复评价和禁止得益原则区别情况处理.
今本《文子》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从战国早期到魏晋乃至唐代都有学者主张,其时间跨度相当长.《文子》诸篇同《淮南子》一样主要源于战国时已有的黄老学者撰写的一些单篇论文,汉代学者在汲取这些篇文编辑成书时根据时代思潮的需要做了一定改动.以道家哲学的“自然”“无为”为核心概念,通过对它们的使用转变与涵义演变、《文子·自然篇》与《论衡·自然篇》的比较、相关出土文献的比较等四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判定今本《文子》的编撰成书在《淮南子》与严遵《老子指归》之间,即汉武帝晚期至昭宣帝之间的西汉中期.今本《文子》既蕴含了战国中后期
从现存文献来看,程迥是宋代最早系统研究《周易》古筮占的学者.他基于邵雍的加一倍法,把《系辞》的"易有太极"一节解读为筮法成卦的过程,并试图建立加一倍法与变卦的联系.程迥兼取挂扐法和揲蓍法,对大衍筮法的行蓍过程及相关筮数做了详细探讨,又以《左传》《国语》所载筮例为据总结了变占的原则.程迥的筮占研究是对儒家义理易学的补充,他将卜筮置于儒学视域当中,强调德义优先,肯定人在决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解《易》理路上,程迥主张象辞变占并重、象数义理兼顾,表现出鲜明的儒学品性.程迥易学受到了当时和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产
允许被追诉人认罪认罚后任意反悔,是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当然内涵和重要保障,也是当前立法对待被追诉人反悔问题的基本态度.而真诚悔罪的要求也决定了,认罪认罚后反悔是被追诉人不容剥夺、不容禁止、没有时限的“自然权利”.作为“反悔权”的支撑机制,权利型上诉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确保认罪认罚真实性、自愿性的有效措施和检验认罪认罚真诚性的重要标尺,不仅不能增加任何限制,反而应更加重视、充分保障.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对于法院采纳了指控意见而被追诉人依然提出上诉的情形,人民检察院抗诉与否,取决于一审判决有无错
近年来,我国未决羁押率大幅下降,这是我国人权保障领域的重大进展,然而其特点以及成因并未受到充分关注.对三个基层检察院的实证调查显示,我国刑事拘留适用率仍然高达90%以上,侦查初期未决羁押率极高,逮捕率也高达85%以上.由于不捕直诉以及未采取任何羁押措施的案件大量增加,审查起诉时羁押率大幅下降,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羁押率明显不同:都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时羁押率在70%左右,而郊县区检察院在40%左右,而且不同罪名差异甚大.在未决羁押率下降的成因中,刑事法网扩张带来轻刑案件的增加是实体因素;落实刑事
轻罪诉讼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顶层设计提出构建该制度体系的现实背景是当代中国社会已进入“轻罪化”时代.这不仅体现在刑事法律规范层面的制度转变,亦可从司法实践的统计数据获得验证.探讨我国轻罪诉讼制度体系,应适度反思“权力中心主义”逻辑立场下的效率优先命题,注意程序简化及由此带来的效率提升,只有在充分确立与保障被追诉人实质性诉讼主体地位与处分权利的基础上,方可获得正当性;更需高度重视轻罪案件可能存在比重罪案件数量更多,却更难发现和纠正的错误追诉,以及可能给被追诉人带来严重的却难被及时
古琴音乐的审美典范经历了从写悲到求静的转变.十七世纪琴学集大成作品徐青山的《溪山琴况》明确提出了“声中求静”的命题.朱熹心性论思想导向一种功夫论倾向,观照作为原因性存在的“心之体”,从而提升个体的德性修养,强化“性”在道德实践中的控制力.《琴况》所言“静由中出”的“中”,正是“乐由中出故静”和“喜怒哀乐之为未发谓之中”的“中”,指诸情未发之前心灵的状态.“声中求静”命题更深刻的含义即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体验未发”.
在阳明学理论中,良知当下呈现须以良知当下存在为本体论预设,这一预设指明良知是心体本有而现成存在的.东林党人顾宪成敏锐地意识到“当下”问题的重要性,故特意撰述《当下绎》,对当下论既有基本认同,也注意到这一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本体的当下性、现成性而有脱略工夫的危险.他运用朱子学心性二分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性矩”说,以性体取代良知心体的地位,对“合下”性体与“当下”工夫作了区隔,认为当下工夫须置于合下性体的前提下,以此减弱当下的本体义而强化当下的工夫义.顾宪成重建了以性体为宗的“性宗”思想,为明清之际由王学向朱学复
2018年末的一天,在贵州省某工业园区内,某国内知名药业有限公司吴先生正为该公司对外贸易中的一个法律文件公证事项着急、焦虑.这个合作项目不仅事关企业利益,还可能影响到此类项目在“一带一路”对外合作中的开局效果.
期刊
反贫困始终是中国实现"奔小康"、"迈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实现"奔小康"的过程中,反贫困事业总体上遵循的是直接投入和引导投入各种资源,以外部帮扶打破原有贫困均衡,通过日趋精准化的开发式和保障性帮扶措施将贫困人口"扶持"到生存标准以上生活水平的扶贫开发思路,并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未来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反贫困事业仍将继续但须适应贫困的新变化,实现从"扶贫"到"防贫"和"助贫"的理念、战略和工作体系的全面转变和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