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质等。结论:引起静脉炎的有药物元素、体制因素、输液处理使用不当、术后管理不当等,所以,在临床中应该采取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等措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静脉炎;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本文主要就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达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为界内相关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所选患者均经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5)岁,本组患者均排除手术引起静脉炎患者,7例长期经脉注射,8例清开灵,3例甘露醇。
1.2方法
1.2.1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1)药物元素:为患者静脉输入甘露醇,连续6天,每天剂量保持在250毫升,并输入头孢呋辛,连续12天,为患者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聚集患者的血小板,导致静脉炎的产生。
(2)体质因素:术后,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机能逐渐下降,对穿刺过程中,造成的血管损伤以及抗感染能力减退,极易引起静脉炎。而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各组织功能不断退化、病程较长、血液流动较慢等因素,造成血栓,引起静脉炎。
(3)输液处理使用不当:不能选用合适尺寸的针管,不明确科学的穿刺部位等,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因素。
(4)术后管理不当:术后,护理人员不能合理的进行交接班,管理不到位,护士对患者的需求不了解,不能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
1.2.2防范对策分析
(1)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对每位输液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监测,并定时对其进行检查,制定巡回制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呵护,必要时采取药物进行止痛。
(2)加强护理管理:对交接班进行严格控制,清楚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静脉输液情况,对患者术后禁忌事项进行监督控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3)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大小的针管以及穿刺点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密监控输液环节,减少静脉炎的发生[2]。
(4)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的患病史进行了解,了解患者的过敏药物,掌握患者的体质情况,清楚患者不能接受的药物,进一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2.结果
本研究中,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静脉炎3例(16.67%),由于患者体制因素发生静脉炎3例(16.67%),药物顺序颠倒发生静脉炎1例(5.56%),术后护理不当发生静脉炎3例(16.67%),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制等因素。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医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瓶颈。引起静脉炎的有药物元素、体制因素、输液处理使用不当、术后管理不当等。有学者认为,采取有效、科学、安全、合理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3]。为了证实这一观点,笔者将2012年-2014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静脉炎患者资料进行整合,并对其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静脉炎3例(16.67%),由于患者体制因素发生静脉炎3例(16.67%),药物顺序颠倒发生静脉炎1例(5.56%),术后护理不当发生静脉炎3例(16.67%),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质等,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说明此报道有效。
所以,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应该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抑制静脉炎的发生,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为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娟,潘娟.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9):5157-5158.
[2]张英梅.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7):100-101.
[3]周安福.浅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6(10):420-421.
关键词:静脉炎;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本文主要就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达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为界内相关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静脉炎患者1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所选患者均经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3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5)岁,本组患者均排除手术引起静脉炎患者,7例长期经脉注射,8例清开灵,3例甘露醇。
1.2方法
1.2.1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1)药物元素:为患者静脉输入甘露醇,连续6天,每天剂量保持在250毫升,并输入头孢呋辛,连续12天,为患者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聚集患者的血小板,导致静脉炎的产生。
(2)体质因素:术后,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机能逐渐下降,对穿刺过程中,造成的血管损伤以及抗感染能力减退,极易引起静脉炎。而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各组织功能不断退化、病程较长、血液流动较慢等因素,造成血栓,引起静脉炎。
(3)输液处理使用不当:不能选用合适尺寸的针管,不明确科学的穿刺部位等,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因素。
(4)术后管理不当:术后,护理人员不能合理的进行交接班,管理不到位,护士对患者的需求不了解,不能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
1.2.2防范对策分析
(1)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对每位输液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监测,并定时对其进行检查,制定巡回制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呵护,必要时采取药物进行止痛。
(2)加强护理管理:对交接班进行严格控制,清楚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静脉输液情况,对患者术后禁忌事项进行监督控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3)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大小的针管以及穿刺点位,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密监控输液环节,减少静脉炎的发生[2]。
(4)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的患病史进行了解,了解患者的过敏药物,掌握患者的体质情况,清楚患者不能接受的药物,进一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2.结果
本研究中,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静脉炎3例(16.67%),由于患者体制因素发生静脉炎3例(16.67%),药物顺序颠倒发生静脉炎1例(5.56%),术后护理不当发生静脉炎3例(16.67%),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制等因素。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医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社会发展对其的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瓶颈。引起静脉炎的有药物元素、体制因素、输液处理使用不当、术后管理不当等。有学者认为,采取有效、科学、安全、合理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3]。为了证实这一观点,笔者将2012年-2014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静脉炎患者资料进行整合,并对其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药物使用不合理发生静脉炎3例(16.67%),由于患者体制因素发生静脉炎3例(16.67%),药物顺序颠倒发生静脉炎1例(5.56%),术后护理不当发生静脉炎3例(16.67%),研究表明,引起静脉炎的因素有药物使用不合理、护理不当、患者体质等,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说明此报道有效。
所以,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应该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巡回输液监测、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加强输液环节的监控、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抑制静脉炎的发生,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为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娟,潘娟.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9):5157-5158.
[2]张英梅.静脉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7):100-101.
[3]周安福.浅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6(10):4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