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为了自身以及国际秩序和体系更好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彰显出了中国独有的智慧。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在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框架下,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一、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理论阐述
在19世纪上半叶,“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提出,从那时起,它就成为政治争论的工具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当前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一般是指“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总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之间的较量也出现了新的竞争点,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上。“以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为核心的软权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目前,人们经常谈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理解为在国际领域,一个国家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用语言文字等说话的方式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并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面临的问题
(一)话语交流平台尚不完善
没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外部宣传,任何国家都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媒体作为外部宣传的主要手段和主导力量,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很强话语权与其强大的传媒业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的对外媒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媒体的整体实力相去甚远。据统计,在对外媒体领域,发达国家掌握了近2/3的份额。利用媒体优势在国际社会中发声、塑造自身国家形象是发达国家抢占国际话语权的常用方式,反观中国对外媒体的发声收效甚微。因此,打造适合中国的外宣媒体,完善话语交流平台,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一大突破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的”,引起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极大兴趣,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讨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基本认知:赞美、质疑和敌对。赞美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仍能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的态势,国际社会对此持认可态度;还有一部分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所偏差,本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另一部分持反对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破坏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将成为西方的一大威胁。
三、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路径
(一)用国际视域开发符合我国意识形态的智库
智库体系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理论思想与实践展示的可行性机构,在处理国内事务以及外交政策时能给予宝贵的意见。智库体系的形成代表着国家力量与国家软实力的综合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迄今为止,智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要把智库建设纳入新时期的征程,着重培育出具有国际视域观的智库组织体系。在高校、研究所以及社科院或者科学院选拔与智库建设相匹配的成员,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以及中国力量的智库组织体系,多部门联动共同开展,政府与高校联合培养相关成员,培育优秀智库组织体系,提升中国在新时代的国际话语权。打造具有中坚力量、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及具有国际视域观的智库体系,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展现国家智慧
在国际舞台中,舆论斗争的国际化逐渐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国际舆论的主题、形式以及内容都在逐渐影响大众的认知判断,尤其是在西方反华势力的影响下,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更是使我国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西方国家在国际上蓄意抹黑中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国外各种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中国威胁论”“人权”等虚假舆论。因此,我国必须站在更高的国际视域中对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严加提防,同时也要主动出击,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形象。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坚决反击国际上针对中国的不实声音。
(三)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以及国际领域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能带动话语权的提升,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另外,还要做到“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实现话语层次与内容的更新,在国际潮流中激流勇进。
(四)发挥大国模范作用,塑造国际话语形象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将本国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传递到国际社会,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引发广泛认同、提升本国影响力的一种权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形象以及模范作用,是谋求国际话语权的一种方式。“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做好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工作,建立新时期国家国际话语权。话语权的掌握需要我国树立大国观念:对内,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奋斗,最大化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外,我国应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议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树立中国自信,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最大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奉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辽宁.论“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兼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8.
[2]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聞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7.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社,2016-05-18.
[6]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N].人民日报,2019-09-05(01).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为了自身以及国际秩序和体系更好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彰显出了中国独有的智慧。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在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框架下,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一、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理论阐述
在19世纪上半叶,“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提出,从那时起,它就成为政治争论的工具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作用和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当前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一般是指“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总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之间的较量也出现了新的竞争点,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上。“以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为核心的软权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不断上升”。目前,人们经常谈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理解为在国际领域,一个国家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用语言文字等说话的方式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并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面临的问题
(一)话语交流平台尚不完善
没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外部宣传,任何国家都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国际话语权,这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媒体作为外部宣传的主要手段和主导力量,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很强话语权与其强大的传媒业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的对外媒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媒体的整体实力相去甚远。据统计,在对外媒体领域,发达国家掌握了近2/3的份额。利用媒体优势在国际社会中发声、塑造自身国家形象是发达国家抢占国际话语权的常用方式,反观中国对外媒体的发声收效甚微。因此,打造适合中国的外宣媒体,完善话语交流平台,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一大突破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的”,引起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极大兴趣,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讨论,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基本认知:赞美、质疑和敌对。赞美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仍能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的态势,国际社会对此持认可态度;还有一部分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与理想中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所偏差,本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另一部分持反对态度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破坏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将成为西方的一大威胁。
三、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路径
(一)用国际视域开发符合我国意识形态的智库
智库体系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理论思想与实践展示的可行性机构,在处理国内事务以及外交政策时能给予宝贵的意见。智库体系的形成代表着国家力量与国家软实力的综合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迄今为止,智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要把智库建设纳入新时期的征程,着重培育出具有国际视域观的智库组织体系。在高校、研究所以及社科院或者科学院选拔与智库建设相匹配的成员,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以及中国力量的智库组织体系,多部门联动共同开展,政府与高校联合培养相关成员,培育优秀智库组织体系,提升中国在新时代的国际话语权。打造具有中坚力量、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及具有国际视域观的智库体系,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展现国家智慧
在国际舞台中,舆论斗争的国际化逐渐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国际舆论的主题、形式以及内容都在逐渐影响大众的认知判断,尤其是在西方反华势力的影响下,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更是使我国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西方国家在国际上蓄意抹黑中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国外各种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中国威胁论”“人权”等虚假舆论。因此,我国必须站在更高的国际视域中对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严加提防,同时也要主动出击,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形象。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坚决反击国际上针对中国的不实声音。
(三)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进步、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以及国际领域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能带动话语权的提升,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另外,还要做到“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实现话语层次与内容的更新,在国际潮流中激流勇进。
(四)发挥大国模范作用,塑造国际话语形象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将本国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传递到国际社会,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引发广泛认同、提升本国影响力的一种权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形象以及模范作用,是谋求国际话语权的一种方式。“更好地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做好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工作,建立新时期国家国际话语权。话语权的掌握需要我国树立大国观念:对内,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奋斗,最大化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外,我国应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议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树立中国自信,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最大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奉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辽宁.论“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兼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8.
[2]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聞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7.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社,2016-05-18.
[6]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N].人民日报,2019-09-05(01).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