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施×,女,18岁。临经腹痛5年,未婚。自初潮起,每经痛较剧,量多更甚,块下较舒。诊断证属宿瘀内结,寒凝胞宫,治拟温经化瘀调经,药用云茯苓、桂枝、赤芍、丹皮等。调治一周复诊,经期将至,改方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调理冲任,药用炒当归、大生地、炒怀膝等,嘱从经前三天服至经行第三天。药后经期如常,量一般,有块,较前减小,腹痛消失。按法坚持4个月经周期而愈。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这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很多患者对痛经采取的是消极政策:痛狠了就喝热水、捂热水袋、休息、自服止痛药;在精神上则强忍,虽极度讨厌但总是忍无可忍时才就医。这样,几乎每月发作的痛经就使女性对行经有一种恐惧感,这更加重了痛经的发作,以致恶性循环。
痛经的主要症状虽然是“痛”,治疗也以止痛为效,但止痛是目的,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医生们要解决致痛的病因,以求根治;患者们也要积极就医,不能临痛服药,否则岂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理想目的?
中医显效
经行腹痛,究其病机大多由气滞、寒凝、热结导致经行不畅、瘀血凝滞所致,治疗离不开理气活血,温散疏通。但治疗上不能盲目止痛,单纯的止痛仅能暂缓症状,达不到治疗疼痛的作用。有的患者因宿瘀内结,凝滞胞宫,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行过多如注,治法仍当宜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若用止血定痛,以碍血行,则宿瘀未消,瘀血留滞,非但疼痛得不到缓解,相反出血也会越来越多,淋漓难断。
对内异症痛经,中医认为属“离经之血”所致,新血无以归经而瘀血不能排出,其痛经的特点是:经下愈多愈痛。治疗当守“通则不痛”之原则,化瘀治本为主。选方用药不能专用祛瘀通下,应采取促使瘀血融化内消之法,见效后再调治巩固。
痛经治疗中,辨清虚实非常重要。一般地说,痛在经前多属实,经后痛多属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腹痛时喜按多属虚,拒按多属实,但有经来不畅的瘀滞实证,往往也喜按、喜揉;痛经因经血受阻,瘀滞失畅,当属实证,经净以后,体质尚未复原,而下次癸水又至,月复一月,禀体难免不足,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此,必须有相当的临床经验,才能辨清虚实。
临床上,痛经一般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四个证型,辨证施药,治疗大法分别为理气化瘀止痛、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益气补血止痛、补肾养血调肝缓痛。此外,电针及针灸治疗,按揉腹部经穴、摩腹、脊柱推拿和擦腰骶部推拿治疗,亦渐受推崇。
服药时机有讲究
* 中医治痛经长于预防,强调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使血块不易形成而经血畅通,否则效果不显。
* 如果药方效显,尚需连服3月以巩固疗效。
* 虚性痛经者,平时可常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否则体虚不足,临时服药不可能立即奏效。
辨证食疗
临床上常有患者和家属问:平时吃点什么可以预防或减轻痛经?中医食疗确实方便有效、没有痛苦,不过也须先辨证后始可分别进行。食物治疗痛经时,须先辨虚实,气滞血瘀及寒湿凝滞为实证,当予以具有理气行瘀和温宫散寒的食物;气血不足和肝肾亏损者系虚证,则须食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类食品。经期忌食生冷瓜果。以下食疗经验方,可供大家选用。
1.气滞血瘀证
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胀,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黯有瘀块,或夹腐肉样片状块物,块下痛减,舌紫黯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沉。
食疗法
* 川芎煮鸡蛋:鸡蛋2个,川芎9克,加水300毫升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置汤药内,再用文火煮5分钟,酌加黄酒适量,食蛋饮汤。日服一剂,5剂为一疗程,每于行经前2~3天始服。
* 金橘饼合山楂糕:金橘饼150克,山楂糕500克。上方为5天量,于来经前2~3天起随意食用,以不碍日常饮食为限。
2.寒湿凝滞证
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黑有块,形寒畏冷,大便不实,苔白腻,脉沉紧。
食疗法
* 姜枣花椒汤:干姜、大枣各30克,将姜、枣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400毫升,煮沸。然后投入花椒9克,改用文火煎汤。每日一料,分两次温服。5剂为一疗程。临经前2~3天始服。
* 楂枝山楂红糖汤:楂枝9克、山楂肉30克放入锅中,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至剩300毫升,复入红糖30克,再煮片刻即可。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5剂为一疗程。临经前3天始服。
3.气血不足证
症状
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按则痛减,经量不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食疗法
* 北芪乌骨鸡:乌骨鸡一只(1000~1500克),去毛及肠杂,洗净,黄芪100克,洗净,切断,置鸡腹中。将鸡放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烂熟后,调味食用。每料为5天量。月经前3天即可食用。
* 归芪酒:当归、黄芪各150克,洗净,切片,加红枣100克,置布袋内,投入盛酒容器(酒500毫升),加盖密封3周。每饮10毫升,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行经前5天始服。每料可用3个疗程。此方宜供能饮酒妇女服用。
4.肝肾亏损证
症状
经净腰酸,小腹隐痛,经来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食疗法
* 韭菜炒羊肝:韭菜150克,羊肝200克,洗净、切细,铁锅急火炒熟后佐膳食用。每日1料,连食1周为一疗程。经行前5天起服。
* 胡桃酒:胡桃500克,敲碎壳后置容器内,倒入黄酒1000毫升,加盖密封3~4周后,滤取酒浆。复加红糖250克,煮沸溶化,装瓶备用。每饮10毫升,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行经前5天始服。
简易方
* 经期胀痛: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
* 经行冷痛: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 经痛绵绵、体质虚弱:当归茶。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
* 原发性痛经:金荞麦根50克。于月经来潮前3~5天煎服,每剂煎约500毫升,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2剂。2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 外敷法: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天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中医药治疗痛经,有良好临床疗效。功能性痛经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常能痊愈;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者,虽病程缠绵,难获速效,但辨证施治也可取得较好消减疼痛作用,坚持治疗亦有治愈之机。
施×,女,18岁。临经腹痛5年,未婚。自初潮起,每经痛较剧,量多更甚,块下较舒。诊断证属宿瘀内结,寒凝胞宫,治拟温经化瘀调经,药用云茯苓、桂枝、赤芍、丹皮等。调治一周复诊,经期将至,改方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调理冲任,药用炒当归、大生地、炒怀膝等,嘱从经前三天服至经行第三天。药后经期如常,量一般,有块,较前减小,腹痛消失。按法坚持4个月经周期而愈。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这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很多患者对痛经采取的是消极政策:痛狠了就喝热水、捂热水袋、休息、自服止痛药;在精神上则强忍,虽极度讨厌但总是忍无可忍时才就医。这样,几乎每月发作的痛经就使女性对行经有一种恐惧感,这更加重了痛经的发作,以致恶性循环。
痛经的主要症状虽然是“痛”,治疗也以止痛为效,但止痛是目的,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医生们要解决致痛的病因,以求根治;患者们也要积极就医,不能临痛服药,否则岂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理想目的?
中医显效
经行腹痛,究其病机大多由气滞、寒凝、热结导致经行不畅、瘀血凝滞所致,治疗离不开理气活血,温散疏通。但治疗上不能盲目止痛,单纯的止痛仅能暂缓症状,达不到治疗疼痛的作用。有的患者因宿瘀内结,凝滞胞宫,经血虽下,疼痛不减,即使经行过多如注,治法仍当宜活血化瘀,从实证论治。若用止血定痛,以碍血行,则宿瘀未消,瘀血留滞,非但疼痛得不到缓解,相反出血也会越来越多,淋漓难断。
对内异症痛经,中医认为属“离经之血”所致,新血无以归经而瘀血不能排出,其痛经的特点是:经下愈多愈痛。治疗当守“通则不痛”之原则,化瘀治本为主。选方用药不能专用祛瘀通下,应采取促使瘀血融化内消之法,见效后再调治巩固。
痛经治疗中,辨清虚实非常重要。一般地说,痛在经前多属实,经后痛多属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腹痛时喜按多属虚,拒按多属实,但有经来不畅的瘀滞实证,往往也喜按、喜揉;痛经因经血受阻,瘀滞失畅,当属实证,经净以后,体质尚未复原,而下次癸水又至,月复一月,禀体难免不足,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此,必须有相当的临床经验,才能辨清虚实。
临床上,痛经一般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四个证型,辨证施药,治疗大法分别为理气化瘀止痛、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益气补血止痛、补肾养血调肝缓痛。此外,电针及针灸治疗,按揉腹部经穴、摩腹、脊柱推拿和擦腰骶部推拿治疗,亦渐受推崇。
服药时机有讲究
* 中医治痛经长于预防,强调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使血块不易形成而经血畅通,否则效果不显。
* 如果药方效显,尚需连服3月以巩固疗效。
* 虚性痛经者,平时可常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否则体虚不足,临时服药不可能立即奏效。
辨证食疗
临床上常有患者和家属问:平时吃点什么可以预防或减轻痛经?中医食疗确实方便有效、没有痛苦,不过也须先辨证后始可分别进行。食物治疗痛经时,须先辨虚实,气滞血瘀及寒湿凝滞为实证,当予以具有理气行瘀和温宫散寒的食物;气血不足和肝肾亏损者系虚证,则须食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类食品。经期忌食生冷瓜果。以下食疗经验方,可供大家选用。
1.气滞血瘀证
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胀,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黯有瘀块,或夹腐肉样片状块物,块下痛减,舌紫黯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沉。
食疗法
* 川芎煮鸡蛋:鸡蛋2个,川芎9克,加水300毫升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置汤药内,再用文火煮5分钟,酌加黄酒适量,食蛋饮汤。日服一剂,5剂为一疗程,每于行经前2~3天始服。
* 金橘饼合山楂糕:金橘饼150克,山楂糕500克。上方为5天量,于来经前2~3天起随意食用,以不碍日常饮食为限。
2.寒湿凝滞证
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黑有块,形寒畏冷,大便不实,苔白腻,脉沉紧。
食疗法
* 姜枣花椒汤:干姜、大枣各30克,将姜、枣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400毫升,煮沸。然后投入花椒9克,改用文火煎汤。每日一料,分两次温服。5剂为一疗程。临经前2~3天始服。
* 楂枝山楂红糖汤:楂枝9克、山楂肉30克放入锅中,加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至剩300毫升,复入红糖30克,再煮片刻即可。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5剂为一疗程。临经前3天始服。
3.气血不足证
症状
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按则痛减,经量不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食疗法
* 北芪乌骨鸡:乌骨鸡一只(1000~1500克),去毛及肠杂,洗净,黄芪100克,洗净,切断,置鸡腹中。将鸡放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烂熟后,调味食用。每料为5天量。月经前3天即可食用。
* 归芪酒:当归、黄芪各150克,洗净,切片,加红枣100克,置布袋内,投入盛酒容器(酒500毫升),加盖密封3周。每饮10毫升,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行经前5天始服。每料可用3个疗程。此方宜供能饮酒妇女服用。
4.肝肾亏损证
症状
经净腰酸,小腹隐痛,经来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食疗法
* 韭菜炒羊肝:韭菜150克,羊肝200克,洗净、切细,铁锅急火炒熟后佐膳食用。每日1料,连食1周为一疗程。经行前5天起服。
* 胡桃酒:胡桃500克,敲碎壳后置容器内,倒入黄酒1000毫升,加盖密封3~4周后,滤取酒浆。复加红糖250克,煮沸溶化,装瓶备用。每饮10毫升,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行经前5天始服。
简易方
* 经期胀痛: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
* 经行冷痛: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 经痛绵绵、体质虚弱:当归茶。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
* 原发性痛经:金荞麦根50克。于月经来潮前3~5天煎服,每剂煎约500毫升,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2剂。2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 外敷法: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天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中医药治疗痛经,有良好临床疗效。功能性痛经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常能痊愈;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者,虽病程缠绵,难获速效,但辨证施治也可取得较好消减疼痛作用,坚持治疗亦有治愈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