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
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
从历史上看,跟风现象古已有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选择“一般”的占2.4%;选择“不好说”的占0.3%。
调查结果表明,当今时代,跟风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跟风热”来表述目前中国的种种从众现象毫不为过。
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
由于风潮的背后缺乏相应的抑制或者平衡机制,因此,助长了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
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
“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娱乐类节目,如选秀、相亲节目”的占15.2%;选择“小孩上兴趣班跟风”的占12.3%;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占11.9%;分别排在前三位。
调查结果表明,大同小异的娱乐类节目的泛滥,表明节目背后创新的缺乏,靠模仿讨好受众已成行业通病。小孩上兴趣班跟风,之所以排在第二位,充分说明现在的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都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据人民论坛记者调查,有些家长虽然不愿让孩子上兴趣班,但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了,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兴趣班。而“养生热”的兴起,表明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注重身体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健身养生、延年益寿,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当前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养生知识,从而使一些人盲目跟风,失去了判断力。
专家指出,以上跟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引导力的弱化,使得一些“另类”文化凸显。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变本加厉为着所谓“收视率”把大众推向虚幻。
中国人为啥爱跟风
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6.8%的受调查者选择“跟风古已有之,没什么稀奇”;2.3%的受调查者选择“体现潮流,有一定积极意义”;0.7%的受调查者选择“其他”。
可见,盲目跟风、随大流的行为,显然是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专家指出,调查结果充分揭示了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多元,良莠难分,大多数人都表现出浮躁的心态。跟风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
当问到“您认为中国人为啥爱跟风”时,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17.0%的受调查者认为“同化式教育的悲哀”;14.3%的受调查者选择“依附他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潜意识的一部分”,分列前三位。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却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而信仰的缺失就是精神危机的主要缘由之一,如何使人有信仰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无明确目的性的跟风,来得快,退得也快。另外,对于一些有明确目的性的跟风,与公民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成长有关系。”
也有不少受访者认为,通常情况下,万事跟着大家走,就是安全的。之所以跟风,是因为常常处于某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来做决策,人们只好去参照周围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决策依据。
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跟风”是一种没有个人主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企业而言,“跟风”是一种原创力弱的病态的发展方式;对社会而言,“跟风”狂刮不止则是一种缺乏创新力的同质化建构方式;对国家而言,“跟风”现象的泛滥则凸显了在相关法制缺失下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跟风热”如果听之任之,将会严重危及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跟风背后是信仰和文化的迷失
22.5%的受调查者认为跟风 “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21.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
“盲目跟风凸显了哪些社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的占受调查者的22.5% ;“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占受调查者的21.7%;“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占受调查者的20.7%;“凸显是非曲直的标准缺乏”,占受调查者的20.3%;分列前四位。
这一结果表明,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跟风乱象的蔓延,折射了主流文化中价值观引导的乏力和影响力的弱化。
如何纠正盲目跟风?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23.2%的受调查者选择“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杜绝商业性炒作”;另有22.8%的受调查者选择“倡导国人理性思考”,列所有选项前两位。
“国人跟风看怎么跟,中国人关心自己的健康有错吗?这就是媒体的责任,他们只看商业利益,糊弄百姓,导致人们上当受骗。”新浪网网友留言道。这体现了人们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刘京林教授指出,受众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消除媒介崇拜心理,善于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要有质疑精神,要形成尊重科学的理念。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杭州市政协张永谊认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创造“风头”,发现“风头”,利用“风头”,引领社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面对诱惑众多、变幻莫测的世界,每个人更应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面对风尚潮流,学会把持自我,既不落伍,也不盲从。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加剧,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错综复杂。在这种背景之下,倡导国人理性思考,提升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与判别力,无疑是一件极为紧迫的艰巨任务。(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
调查结果
·七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的程度“非常严重”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
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分列第一、第二位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
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
从历史上看,跟风现象古已有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选择“一般”的占2.4%;选择“不好说”的占0.3%。
调查结果表明,当今时代,跟风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跟风热”来表述目前中国的种种从众现象毫不为过。
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
由于风潮的背后缺乏相应的抑制或者平衡机制,因此,助长了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
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
“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娱乐类节目,如选秀、相亲节目”的占15.2%;选择“小孩上兴趣班跟风”的占12.3%;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占11.9%;分别排在前三位。
调查结果表明,大同小异的娱乐类节目的泛滥,表明节目背后创新的缺乏,靠模仿讨好受众已成行业通病。小孩上兴趣班跟风,之所以排在第二位,充分说明现在的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都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据人民论坛记者调查,有些家长虽然不愿让孩子上兴趣班,但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了,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兴趣班。而“养生热”的兴起,表明人们在满足温饱之后,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注重身体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健身养生、延年益寿,享受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当前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养生知识,从而使一些人盲目跟风,失去了判断力。
专家指出,以上跟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引导力的弱化,使得一些“另类”文化凸显。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变本加厉为着所谓“收视率”把大众推向虚幻。
中国人为啥爱跟风
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6.8%的受调查者选择“跟风古已有之,没什么稀奇”;2.3%的受调查者选择“体现潮流,有一定积极意义”;0.7%的受调查者选择“其他”。
可见,盲目跟风、随大流的行为,显然是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专家指出,调查结果充分揭示了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多元,良莠难分,大多数人都表现出浮躁的心态。跟风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
当问到“您认为中国人为啥爱跟风”时,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信仰的缺失”;17.0%的受调查者认为“同化式教育的悲哀”;14.3%的受调查者选择“依附他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潜意识的一部分”,分列前三位。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精神生活层面上却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危机,而信仰的缺失就是精神危机的主要缘由之一,如何使人有信仰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无明确目的性的跟风,来得快,退得也快。另外,对于一些有明确目的性的跟风,与公民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成长有关系。”
也有不少受访者认为,通常情况下,万事跟着大家走,就是安全的。之所以跟风,是因为常常处于某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来做决策,人们只好去参照周围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决策依据。
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跟风”是一种没有个人主见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企业而言,“跟风”是一种原创力弱的病态的发展方式;对社会而言,“跟风”狂刮不止则是一种缺乏创新力的同质化建构方式;对国家而言,“跟风”现象的泛滥则凸显了在相关法制缺失下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跟风热”如果听之任之,将会严重危及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
跟风背后是信仰和文化的迷失
22.5%的受调查者认为跟风 “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21.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
“盲目跟风凸显了哪些社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凸显主流价值观的迷失”的占受调查者的22.5% ;“是当前社会缺乏文化自主性的体现”,占受调查者的21.7%;“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占受调查者的20.7%;“凸显是非曲直的标准缺乏”,占受调查者的20.3%;分列前四位。
这一结果表明,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跟风乱象的蔓延,折射了主流文化中价值观引导的乏力和影响力的弱化。
如何纠正盲目跟风?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23.2%的受调查者选择“媒体要履行社会责任,杜绝商业性炒作”;另有22.8%的受调查者选择“倡导国人理性思考”,列所有选项前两位。
“国人跟风看怎么跟,中国人关心自己的健康有错吗?这就是媒体的责任,他们只看商业利益,糊弄百姓,导致人们上当受骗。”新浪网网友留言道。这体现了人们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忧虑。
中国传媒大学刘京林教授指出,受众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消除媒介崇拜心理,善于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要有质疑精神,要形成尊重科学的理念。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
在人民论坛记者的调查采访中,杭州市政协张永谊认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创造“风头”,发现“风头”,利用“风头”,引领社会朝着科学、文明、健康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面对诱惑众多、变幻莫测的世界,每个人更应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思考,面对风尚潮流,学会把持自我,既不落伍,也不盲从。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加剧,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错综复杂。在这种背景之下,倡导国人理性思考,提升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与判别力,无疑是一件极为紧迫的艰巨任务。(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
调查结果
·七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的程度“非常严重”
·“您如何看待跟风现象”?调查结果显示,47.2% 的受调查者选择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43.1%的受调查者选择“折射了社
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分列第一、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