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高于8%的速度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总量急剧增加,但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里主要就区域贫富差距问题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从东南沿海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地域来说,经济发达和较为发达省市几乎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省市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萨缪尔逊认为:北美工资高于南美的一个原因是北美平均每个工人拥有较丰富的肥沃的土地、煤炭和其它可用的资源;对于同样数量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较多会趋于减少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工资。能源的生产、消费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从资源角度分析贫富差距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的建议。
  
  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一)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200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11808亿元。按四大区域划分的地区生产总值,东部沿海地区128593亿元,占计算总值(231053亿元,由于统计上的原因,各个区域加总计算的全国总计与全国总量数值不相等)的55.65%;东北地区19715亿元,占8.53%;中部地区43218亿元,占18.70%;西部地区39527亿元,占17.10%。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2005年(“十五”期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9.54%(按区域加总计算为11.67%);四个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12.38%,东北地区10.88%,中部地区10.64%,西部地区11.1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经济总量增长过程中,区域增长的比例有明显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区域。
  (二)区域人均收入水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加,全国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到2006年11759元,六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了87%,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确实使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高增长的背后各个地区人均收入增展还存在很大的差异,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8152.36元是西部地区人均收入的1.48倍,超过全国人均收入30%,到2006年,相对西部地区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已经增长到1.57倍的西部人均收入,超过全国人均收入的比重也增长到39.3%。因此,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二、能源分布、能源利用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能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中国各个地区能源资源禀赋情况不同,能源生产和消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中国能源的分布和供给
  中国幅员广阔,能源储备丰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探明的资源总量9258亿吨的标准煤中,煤炭占89.25%,,其余的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分别占2.12%,0.32%和8.31%。常规能源资源按区域划分,西部地区探明资源量占全国总量56.03%,中部地区占34.15%,东部地区占4.13%,东部沿海地区5.69%,总体的能源分布情况是西部、中部多,东部不少,中、西部地区常规能源探明资源量占全国总量90%,东部地区仅占10%。
  从总量分布来看,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16亿吨标准煤。四大区域划分的一次能源生产量,东部沿海地区37789万吨标准煤,占计算总计(204465万吨煤)的18.48%;东北地区23612万吨标准煤,占11.55%;中部地区71654万吨标准煤,占35.04%;西部地区71410万吨标准煤,占34.93。从以上能源结构和能源分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储备是比较丰富的。
  (二)中国各区域能源的消费
  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3亿吨标准煤。按四大区域划分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东部沿海地区114004万吨标准煤,占计算总量(261196万吨标准煤)的43.65%;东北地区28658万吨标准煤,占10.97%;中部地区56355万吨标准煤,占21.58%;西部地区62179万吨标准煤,占23.81%。通过数据分析,东部区域(包括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之比大致为5.5:4.5。
  2001~2005年期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02%。四大区域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东部沿海13.00%,东北地区6.84%,中部地区11.73%,西部地区12.81%。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一次能源区域,不仅所占比例高,而且增长速度快,1981~2005年25年鉴,东部沿海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7.57%)最高;依次是西部地区(6.18%)和中部地区(6.14%);东北地区最低(3.94%),低于全国平均2.57个百分点。
  
  三、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有关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著国内外已有很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已很常见。
  自然资源作为生产投入中的一种重要要素,同资本和劳动一起推动了生产扩张和经济增长,自然禀赋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Habakkuk(1962)认为自然资源的丰裕使美国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并最终导致19世纪的繁荣局面。美国在工业生产中的领导地位与其在煤、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分不开的。Wright(1990)分析了20世纪初期美国的制造业能够保持技术领先的背后原因,在对制成品的要素构成进行测算之后,发现美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具有相当高的非再生自然资源密集度,并且这种密集度在大衰退前的半个世纪内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De Long和Willamson(1994)指出在高昂的运输成本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可得性是新产业或者新技术得以引入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对于19世纪后期的本土钢铁工业而言,煤和铁矿石的储量是国家经济发展壮大的必要因素。资源丰裕的英国和德国在此阶段实现了钢铁产业的迅速成长,从而奠定了工业强国的坚实基础。相比之下,一战之前的意大利由于国内煤矿储量的缺乏导致落后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也大大逊色于其他欧洲强国(Bardini,1997)。
  在我国,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分析了中国不同产业结构中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赵一平、孙启宏、段宁对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应关系作了研究,都说明了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仅从能源角度分析,如果中西部地区能在条件允许下充分利用这些能源优势,定能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
  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主要通过eviews软件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到。选用1978-2006年的GDP和一次能源供给EP和能源消费EC之间进行因果分析。
  由于GDP和EP、EC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取其对数分别为LGDP、LEP、LEC为平稳时间序列,通过对LGDP和LEP与LGDP和LEC进行因果分析,结果如下:
  


  由以上因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GDP是EC的Granger原因,EC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EP的Granger原因,EP是GDP的Granger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能源供给对经济发展有影响,而能源消费却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各地区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里,我们通过对中国四个地区2000-2005年间的GDP和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EVIEWS软件的数据分析,我们分别得到各个地区的GDP与能源供给和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对各个地区间各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1.从自身影响来看:首先,东部沿海的GDP与本地区资源供给和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811和0.994181,资源消费与GDP的关系要比资源供给对GDP的影响要大;东部地区的GDP与本地区资源供给和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372和0.981532,相关系数的明显差距表现出资源供给对东部地区的GDP影响比较小;中部地区的GDP与本地区资源供给和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47和0.995722,资源消费与资源供给和GDP的关系要都比较紧密,相互影响比较明显;西部沿海的GDP与本地区资源供给和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86和0.997279,同样表现出资源供给与资源消费都对本地区GDP构成重要影响。其次,各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与资源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0.867702,东部地区0.607893,中部地区0.987089,西部地区0.993659,总体表现出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供给与消费的关系要比东南沿海和东部地区密切。
  通过以上各地区自身影响分析,总的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资源消费对GDP的影响要大于资源供给;第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供给与资源消费对GDP的影响要比东部沿海和东部地区要明显。
  2.从其他地区的相互影响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GDP与各地资源供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0.825811,东部地区0.590269,中部地区0.994323,西部地区0.992704,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供给对东部沿海地区的GDP的影响要远大于东部地区和自身的影响;东部地区的GDP与各地资源供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0.867645,东部地区0.619372,中部地区0.980276,西部地区0.979802,东部地区的GDP仍然与中西部的资源供给保持较高的相关度;同样,中部地区的GDP与各地资源供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0.832541,东部地区0.591398,中部地区0.990847,西部地区0.988344;东部沿海的GDP与各地资源供给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东部沿海地区0.823261,东部地区0.58555,中部地区0.994168,西部地区0.992086;以上各个地区的数据都显示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供给对各个地区的GDP的影响要远大于东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这一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经济发展中,中西部的资源供给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数据特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首先,中部和西部的资源供给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资源消费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要比资源供给的影响要大,这也证明了作为资源丰富的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比东南沿海低,人民收入水平也比沿海地区低。
  (四)资源价格与贫富差距
  从资源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作为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除了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外,2004年和2005年能源输出分别为24727万吨标准煤、24530万吨标准煤,东部沿海和东部地区这两年内的能源净输出量为负值,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西部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却没有明显感觉到大量能源输出所带来的GDP的增加,到2006年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57倍,东西地区贫富差距仍然严重,这里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价格问题上。在宏观经济体系中,能源价格通过影响能源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构成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对能源价格实行严格的行政定价和调控,造成能源价格的严重扭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指出现有能源价格存在缺陷,必须要进行改革。我国现实经济中扭曲的能源价格不仅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给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也影响了财政手段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解决价格扭曲问题的同时,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借鉴
  
  中国现有的能源价格体系不仅妨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带来一定的财政负担。价格体系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实现,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我们应该选择调控财政手段来解决。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起到保持地区平衡的功能。
  世界各国大都实行单一的纵向转移模式,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只有德国、瑞典和比利时等少数国家实行纵向与横向混合的转移模式,即在实行纵向转移的同时,还实行富裕州向贫困州进行横向转移。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纵向转移模式,目前在继续实行以纵向转移模式为主的同时,试行横向转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第一,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已接近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有条件、也有义务从财力上支持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第二,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过大,而中央财力又十分有限,单靠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转移,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旷日持久,遥望无期,难以实现;第三,东部发达省区支援西部不发达省区已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础,如发达省区与西藏、青海等省区之间的对口支援,只是尚未形成制度;第四,东部发达地区支援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有利于加快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从而也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其他文献
一、郴州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    自2004年8月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郴州市农村信用社系统业务经营和内控管理进一步加强。目前,以央行专项票据支持为基础的农信社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农信社系统金融运行基本稳健,总体呈现质量、效益、速度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1.资本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抵御风险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实力增强,股权结构保持稳定。200
期刊
一、R软件简介    R是一个有着统计分析功能及强大作图功能的软件系统,由Ross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1共同创立。R语言可以看作是由AT&T贝尔实验室所创的S语言发展出的一种方言。因此R既是一种软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语言。首先,R是完全免费的自由软件,使用者可以在上面随意进行二次开发。它开放源代码,具有很多功能强大的第三方开发的模块。其次,R是一种可编程的语言,使用者可以在R
期刊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企业融资形式普遍趋紧,生产经营难度加大,特别是县域中小房地产企业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了解当前县域房地产市场形势及房地产企业融资状况,及时掌握有关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最近,我们对全市县域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选取了怀化城区及辖内洪江、沅陵、辰溪等9个县(市),共26家房地产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和样本,并走访了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召开房
期刊
一、央行会计业务核算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会计业务分散和核算的多系统,不利于信息共享和会计制度统一    目前,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业务基本呈“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特点,此不利于会计数据和信  息的共享。“纵向集中”是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主体已不完全对应于行政机构,各级机构层层核算的状况已改变,并按部门数据更趋于集中;“横向分散”指的是会计核算业务分散于会计营业、国库、支付结算、发行、外管等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GARCH—M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与交易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中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全符合国际上研究量价关系的混合分布假说(MDH)理论的结论,指出了一般认为股价变动与交易量正相关的结论是不准确的,并具体分析了预期交易量与非预期交易量与股价变动的关系,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尚未达到弱式有效。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和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有一定的参考
期刊
摘要:KMV模型是度量信用风险的一种主要方法。本文在KMV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期权定价的思想进一步计算了在现行股权市场价值下上市公司负债到期日期望损失的现值。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量化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KMV模型;信用风险;期望损失    一、文献综述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是MM理论和Black-Scholes(1973)、Merton
期刊
摘要:理论界认为,新准则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更好地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既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护社会公众利益,也为资本交易提供了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是中国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新准则体系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相关改进,以及如何在新准则环境下防范财务风险,做出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系统论;财务风险;会计准则    被业界称为是“中国会
期刊
一、我国IT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知识经济的到来,让IT企业文化有了新的创新之路。许多研究显示了在知识管理中文化的作用,如Nonaka的SECI模型,其中知识的转化过程(隐性转为显性)必需企业文化的支持;同时对于专门培育知识共享的文化研究,也成为最新的研究方向(Cliff Figallo & Nancy Rhine,2004)。  但与国外IT企业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在这方面显得十分薄弱
期刊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定义为一国的投资者跨国境投入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对外投资活动。在中国,FDI(FDI)已取代外债成为资本流入最主要的渠道。特别是2002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FDI接受国,吸引的外资从2002年的52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47亿美元,2008年1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93.4亿美元,相比2007年1季
期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自1994年组建以来,在贯彻执行国家粮棉购销政策、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发行职能定位、业务运作与管理,甚至机构的转型、去留等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最近,我们组织对湖南省农发行系统省市县三级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