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和着眼点,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的问题。笔者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课技巧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导入设计重要性着眼点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导入,同样的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导入,所谓教无定法,导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几年来,笔者一直十分关注导入的有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和着眼点进行几点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导入的好坏将决定着这堂课的成败。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语将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活泼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如要想获得秋的累累硕果,春天就必须播下粒粒饱满的种子;要想获得百米冲刺的冠军,就必须奋力跃出起跑线。巧妙的导入,犹如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犹如序幕,预示着戏剧的高潮和结局;犹如航灯,指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
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和爱心的结晶。教学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着眼点
(一)实用性
中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考淘汰下来的,一旦步入中职学校,目标非常明确,将来找一份中意的工作,于是,学生变得很现实,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得很清,往往出现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局面。基于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功利心,让学生知道,语文是很有用的。
比如在讲应用文写作之启事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如果同学们在学校丢了钱包会怎么办呢?”学生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去广播站,有的说找找看,有的说贴寻物启事。于是笔者接着说:“怎样才能写好寻物启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地探讨寻物启事的写法。
其实以上方法借鉴了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精髓。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乃全国统一用书,不可能像高职语文一样马上进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但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学生。那么我们每个单元至少可以提炼出一项任务,让学生完成。以提出任务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自主完成很实用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趣味性
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很热衷于哼唱流行歌曲、欣赏电视电影,一谈到偶像明星就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
比如在讲《雷雨》这一课时,笔者就用前几年热播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导入,和同学们讨论该电影的人物设置、情节发展,孩子们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于是,笔者话锋一转,告诉大家,“其实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雷雨》这部戏剧进行了时空的大挪移,时间倒退了几百年,场景由周公馆搬到了皇宫大院。想看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原型吗?好吧,我们一起来欣赏《雷雨》这部戏剧。”话音未落,连平时倦于翻书的学生都急不可待地翻开了语文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是说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寓教于乐”借鉴到教学中来,可以这样理解,让学生在貌似玩乐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净化思想。此种方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功效。
(三)共鸣性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原则,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这点,激起学生的共鸣。
《职业》这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曾经我们都有理想的职业,都在憧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我们想将来成为警察,成为老师,成为科学家,想拥有自己的衣橱,自己的果园,自己的小汽车……曾几何时,鼓鼓胀胀的鲜艳气球一样的梦想退色了,漏气了,遗失在心灵的某个荒芜的角落,渐渐蒙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当年的那个气球,拍去尘土,充足气,让它重新鲜活起来。”作为教师的我首先讲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学生们都活跃了,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曾经的梦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放眼中职课堂,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忙着玩手机、看小说,教师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一味把责任推卸到学生身上。他们的不守纪律是一种习得思维的惯性,从小到大,枯燥的学习和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为了逃避学习的挫败,不自觉地选取了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抽丝剥茧,找到他们心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激起其思想的共鸣,让他们脱离既有的惯性怪圈。
(四)灵活性
课堂上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但是如果教师能应变及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起到调节课堂气氛,促进教学的作用。
有一天早上,我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学生正在吃早餐,有一位甚至正大光明地端了一碗泡面,我不禁皱了皱眉头,转念一想,还是把即将脱口的批评语言咽了下去。我故意深深地嗅了嗅周围,面带微笑地说,老师似乎闻到了泡面的香味,从哪儿飘来的啊?满教室的学生都乐了,原本作好迎接批评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我走到那个同学桌前,端起泡面看了看,说“嗯,这是一碗面。谢谢小明(化名)同学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道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一碗面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到《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那节课,那个端泡面的同学学得尤其认真。下课后,还主动对我说,以后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吃东西了。
在教育教学中,批评和否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不应该多用,面对各式各样的课堂突发情况,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多维度的视角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尽量挖掘出事件的积极意义,沉着冷静胸有成竹方能形成强大的气场,游刃有余地引导整个课堂。相信在爱心和智慧的浇灌下,“佛桌上也能开出美丽花朵来”。
(五)陌生化
作为一个人来说,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认知和感知的原动力,如果一件事务或者行为长期的体现在眼前,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事务或者行为已经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让你的头脑或者说意識转而去发现可以从新唤起好奇感的事务或者行为,这时,所谓的审美疲劳出现了。当学生长久地置身于课堂,面对冗长的教学,如果主观意愿不够强烈,势必产生审美的疲劳,于是就想要做点别的,比如摸摸手机,讲讲闲话,实在不行就犯困。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尽量不让学生一眼看透真实的目的,用陌生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造新的兴奋点。
比如我在导入《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这一课时,先往黑板上贴上条幅“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学生们马上开始读条幅上的字。稍等片刻,我说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设想一下,你们是北大的即将毕业的学生,此时此刻正坐在北大的某间礼堂里等待教授的毕业致词。我呢,现在就是北大的教授,马上要对大家送上一点毕业礼物。”于是,学生们翘首企盼着下面的内容。我开始致词(苏力教授的致词),学生们很用心地倾听。
所谓的审美疲劳,每个人都有体会,比如说某次会议开了两个小时还不到尽头,我们是否也有过倦意?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苛求学生们一天六节课都神采奕奕朝气蓬勃呢?作为教师,一定要避免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时不时进行陌生化导入,使学生们远离学习的审美疲劳。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还要了解目前教育教学对象的身心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充分发挥导入的“兴奋剂”“催化剂”“润滑剂”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这一环节灌注足够的爱心、热情、智慧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导入设计重要性着眼点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导入,同样的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导入,所谓教无定法,导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几年来,笔者一直十分关注导入的有关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重要性和着眼点进行几点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导入的好坏将决定着这堂课的成败。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语将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活泼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如要想获得秋的累累硕果,春天就必须播下粒粒饱满的种子;要想获得百米冲刺的冠军,就必须奋力跃出起跑线。巧妙的导入,犹如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犹如序幕,预示着戏剧的高潮和结局;犹如航灯,指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
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和爱心的结晶。教学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着眼点
(一)实用性
中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中考淘汰下来的,一旦步入中职学校,目标非常明确,将来找一份中意的工作,于是,学生变得很现实,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得很清,往往出现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局面。基于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功利心,让学生知道,语文是很有用的。
比如在讲应用文写作之启事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如果同学们在学校丢了钱包会怎么办呢?”学生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去广播站,有的说找找看,有的说贴寻物启事。于是笔者接着说:“怎样才能写好寻物启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于是,全班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地探讨寻物启事的写法。
其实以上方法借鉴了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精髓。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乃全国统一用书,不可能像高职语文一样马上进行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改革,但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学生。那么我们每个单元至少可以提炼出一项任务,让学生完成。以提出任务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自主完成很实用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趣味性
正值青春期的少年们很热衷于哼唱流行歌曲、欣赏电视电影,一谈到偶像明星就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
比如在讲《雷雨》这一课时,笔者就用前几年热播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导入,和同学们讨论该电影的人物设置、情节发展,孩子们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于是,笔者话锋一转,告诉大家,“其实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雷雨》这部戏剧进行了时空的大挪移,时间倒退了几百年,场景由周公馆搬到了皇宫大院。想看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原型吗?好吧,我们一起来欣赏《雷雨》这部戏剧。”话音未落,连平时倦于翻书的学生都急不可待地翻开了语文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是说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寓教于乐”借鉴到教学中来,可以这样理解,让学生在貌似玩乐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净化思想。此种方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功效。
(三)共鸣性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原则,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这点,激起学生的共鸣。
《职业》这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曾经我们都有理想的职业,都在憧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我们想将来成为警察,成为老师,成为科学家,想拥有自己的衣橱,自己的果园,自己的小汽车……曾几何时,鼓鼓胀胀的鲜艳气球一样的梦想退色了,漏气了,遗失在心灵的某个荒芜的角落,渐渐蒙尘。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当年的那个气球,拍去尘土,充足气,让它重新鲜活起来。”作为教师的我首先讲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学生们都活跃了,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曾经的梦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放眼中职课堂,很多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忙着玩手机、看小说,教师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能一味把责任推卸到学生身上。他们的不守纪律是一种习得思维的惯性,从小到大,枯燥的学习和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为了逃避学习的挫败,不自觉地选取了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抽丝剥茧,找到他们心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激起其思想的共鸣,让他们脱离既有的惯性怪圈。
(四)灵活性
课堂上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但是如果教师能应变及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起到调节课堂气氛,促进教学的作用。
有一天早上,我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学生正在吃早餐,有一位甚至正大光明地端了一碗泡面,我不禁皱了皱眉头,转念一想,还是把即将脱口的批评语言咽了下去。我故意深深地嗅了嗅周围,面带微笑地说,老师似乎闻到了泡面的香味,从哪儿飘来的啊?满教室的学生都乐了,原本作好迎接批评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我走到那个同学桌前,端起泡面看了看,说“嗯,这是一碗面。谢谢小明(化名)同学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好的道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关于一碗面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到《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那节课,那个端泡面的同学学得尤其认真。下课后,还主动对我说,以后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吃东西了。
在教育教学中,批评和否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不应该多用,面对各式各样的课堂突发情况,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多维度的视角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尽量挖掘出事件的积极意义,沉着冷静胸有成竹方能形成强大的气场,游刃有余地引导整个课堂。相信在爱心和智慧的浇灌下,“佛桌上也能开出美丽花朵来”。
(五)陌生化
作为一个人来说,心理上的好奇感是心理认知和感知的原动力,如果一件事务或者行为长期的体现在眼前,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事务或者行为已经在心理上失去了好奇感,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让你的头脑或者说意識转而去发现可以从新唤起好奇感的事务或者行为,这时,所谓的审美疲劳出现了。当学生长久地置身于课堂,面对冗长的教学,如果主观意愿不够强烈,势必产生审美的疲劳,于是就想要做点别的,比如摸摸手机,讲讲闲话,实在不行就犯困。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尽量不让学生一眼看透真实的目的,用陌生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造新的兴奋点。
比如我在导入《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这一课时,先往黑板上贴上条幅“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学生们马上开始读条幅上的字。稍等片刻,我说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设想一下,你们是北大的即将毕业的学生,此时此刻正坐在北大的某间礼堂里等待教授的毕业致词。我呢,现在就是北大的教授,马上要对大家送上一点毕业礼物。”于是,学生们翘首企盼着下面的内容。我开始致词(苏力教授的致词),学生们很用心地倾听。
所谓的审美疲劳,每个人都有体会,比如说某次会议开了两个小时还不到尽头,我们是否也有过倦意?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苛求学生们一天六节课都神采奕奕朝气蓬勃呢?作为教师,一定要避免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时不时进行陌生化导入,使学生们远离学习的审美疲劳。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还要了解目前教育教学对象的身心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充分发挥导入的“兴奋剂”“催化剂”“润滑剂”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这一环节灌注足够的爱心、热情、智慧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