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医学会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李玲教授说,导致老年人骨折的直接原因是骨质疏松症,这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之一。我国九五期间对七省市统计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22.6%,其中男性为15%,女性为28.6%。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26亿,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趋增高。
老年性骨折祸首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严重的是导致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使骨质脆弱,加上肌群退变,无需多大的外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躯体方面的痛苦外,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每年大约有170万人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630万,其中75%的病例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北京1988-1992年髋关节发病率女性增加了34%,男性33%。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关节置换是高龄骨折患者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骨折过去一般都是采取牵引或打钉子固定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差,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家人害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的打击,往往采取在家卧床静养的方法,不仅护理量极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炎、褥疮、感染等并发症。
据统计,对90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且长期卧床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老年性骨折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骨折如何复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任何不必要的时间延误都有可能错失手术良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已开展40余年,目前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假体材料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手术效果最好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让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的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许多高龄骨折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有些患者同时并存3种甚至5种以上疾病,增加了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医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年龄已经不是关节置换术的禁区。60岁以上的老年性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均可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高龄老人骨折是否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第二是家人能否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理念,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第三是医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术中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预防老年性骨折要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伤残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骨折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并且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家庭问题。美国有统计资料显示,因骨折半年内并发各种急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预防老年性骨折必须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许多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是一种片面看法。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从四个方面着手。
● 从儿童期开始,争取要有一个最好的骨峰值。饮食是我们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途径。根据我国膳食钙偏低的情况,通过增加膳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目前一个较为可行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建议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2两,碳水化合物6~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让皮肤帮助我们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时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
● 加强运动,特别是经常的承重练习。单纯补钙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钙,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有科学家发现,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嗜好承重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己跌倒后骨折的。尤其是那些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运动一下肢体,能走路不要骑车,能骑车不要坐车,那怕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梯,对骨骼健康都是有益的。
● 加强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好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等,都属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无论有无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素的人群,绝经后并发骨折的女性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等都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量。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2.5个标准差,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要接受正规的骨质疏松治疗。治疗骨质疏松单纯吃钙片是不够的,必须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提高骨密度,而是为了预防骨折。
老年性骨折祸首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严重的是导致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使骨质脆弱,加上肌群退变,无需多大的外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和髋骨。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2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如静脉栓塞、感染等死亡。存活者中,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除了躯体方面的痛苦外,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还同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独立自由行动,引起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的丧失,使患者的情绪和社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人从此变得郁郁寡欢。美国一项对45~69岁妇女的研究证实,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患者面对不能走动、将来可能发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髋部骨折,可能出现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衰弱、丧失独立性和死亡等,其恐惧心理大大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报告,每年大约有170万人发生髋部骨折,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630万,其中75%的病例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北京1988-1992年髋关节发病率女性增加了34%,男性33%。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每年约发生51万例心脏病,23万例卒中,18万例乳腺癌,15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由此可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最高,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妇女的主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关节置换是高龄骨折患者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老年性骨折过去一般都是采取牵引或打钉子固定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差,愈合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家人害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的打击,往往采取在家卧床静养的方法,不仅护理量极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炎、褥疮、感染等并发症。
据统计,对90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且长期卧床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因此,老年性骨折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骨折如何复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高龄骨折患者的治疗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任何不必要的时间延误都有可能错失手术良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已开展40余年,目前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假体材料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面发展,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手术效果最好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是让骨折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立起来活动的最积极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许多高龄骨折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有些患者同时并存3种甚至5种以上疾病,增加了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医生技术的日益成熟,年龄已经不是关节置换术的禁区。60岁以上的老年性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均可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高龄老人骨折是否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要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第二是家人能否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理念,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第三是医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缩短术中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预防老年性骨折要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伤残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骨折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并且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家庭问题。美国有统计资料显示,因骨折半年内并发各种急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10%~20%。因此预防老年性骨折必须从预防骨质疏松着手。
许多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这是一种片面看法。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从四个方面着手。
● 从儿童期开始,争取要有一个最好的骨峰值。饮食是我们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和便捷途径。根据我国膳食钙偏低的情况,通过增加膳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目前一个较为可行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建议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2两,碳水化合物6~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让皮肤帮助我们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容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所以要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绝经后有一个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时期,要注意补充雌激素。
● 加强运动,特别是经常的承重练习。单纯补钙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一方面需要补钙,另一方面必须在负重状态下才能使钙质有效地吸收于骨组织中。有科学家发现,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嗜好承重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不论老少,极少出现自己跌倒后骨折的。尤其是那些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运动一下肢体,能走路不要骑车,能骑车不要坐车,那怕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梯,对骨骼健康都是有益的。
● 加强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好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等,都属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和60岁以上的无论有无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素的人群,绝经后并发骨折的女性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等都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量。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2.5个标准差,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要接受正规的骨质疏松治疗。治疗骨质疏松单纯吃钙片是不够的,必须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提高骨密度,而是为了预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