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丈字演变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文字之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先民的思想与智慧,并延伸到了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现在有关对于人们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问题,本文作者主要论述了文字演变中蕴藏的德育教育理念,研究发掘其中的关系,对于现代德育教育方法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的几个重要依据,包括汉字自身演变的特点、德育教育的应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延伸等方面。
  【关键词】古文字;演变背景;探索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87-02
  引言
  中國古文字之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先民的思想与智慧。汉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表现和书写系统,还延伸到了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汉字演变的学术价值往往仅为相关专业的学者们所重视,古老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浩劫被保留了下来,将其演变过程的各种含义运用到现代生活的德育教育上面来。这不仅仅是汉字的一种延伸,也是对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思维的探讨。
  一、古文字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古文字的特点包括了形态美、识别性高以及意象美这三个重要特点。古文字不仅具有图形的象形性,而且还能够成为联系外在形式与意义内涵的纽带。这种借助汉字传达“意”的方式将会使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效应,从而使“意”的传达更加顺畅。此外,借助古文字的这种独特的传达方式还有助于突破地域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与障碍,使其他民族和国家也能体会到设计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及汉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将文字演变运用到现代的德育教育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三、通过古文字演变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创新模式的德育课堂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鸣,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书写和语言的载体,通过近100多年无数考古工作者和金石学家的努力,现在我们知道中国的古文字经历了从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正楷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在6000多年的时间中,汉字是在世界范围中唯一没有中断而且仍在蓬勃发展的记录载体。也就是说文字的演变、孳乳说明她所包含的人文蕴意是十分丰富的,一个字就是一件事,一个字就是一个人,一个字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字就可以反映一个社会层面,就是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就可以构成色彩斑斓的社会画面。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结晶,蕴含了中华先民的聪明睿智和日常行为准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课堂中通过有选择性的字例解说古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份、在汉字构形中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更好地树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学生心中树立“文化自信”。笔者尝试分析古文字的演变过程如何引导到现代中学生德育教育当中。以下通过“德”字的古文演变来进行论述。
  从以上图例可知,“德”字的演变汲取或融洽了“直”字和“值”字的基本元素,也就是说“直”、“值”是“德”字的造字基因。所以要说“德”字必须从“直”“值”开始。甲骨文的“直”,从目,目上一直竖为会意字,“目”是目光的标意,目上一端直的竖可会意为端直人的视线。《说文解字》:“直,正见也”。从整个字的构造去分析,古人巧妙地通过字型结构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人将一只眼睛隐去,只用一只眼睛瞄准基点,造字者用物理上三点一线的原理,来喻指观察事物的“直”。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赋予它拟人化的意蕴,是对人品、人格、道德等方面的祈愿。儒家尚直,古人崇直,现代人也不断地履直,《荀子.修身》“是谓是,非谓非,曰直”,很明显古人将“直”字提高到行为导向的层面。
  “值”是在“直”的构型基础上孳乳而来。甲骨文②的“值”从“彳”亦声,为形声会意字。“彳”作为偏旁代表人的一只左脚。如果说“直”是偏于观察事物正直的用字,那么“值”就是人的行为正直的用字。“值”,未收入金文,或许因为“值”的含意完全是用可以用“直”代替的。小篆时期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繁盛时期,同时也是汉字发展的繁盛时期,古人给“直”与“值”赋予了“人”的理念。“直”与“人”相组构,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值”是人行为价值的体现。“值”是从“直”和“人”的基本含意与价值存在中,经过生活的、哲学的、艺术的抽象与概括,总结出的人的基本价值观念。艺术是人性的极度体现;良知是对知识的超越,“值”正是在这种生活与哲理氛围中产生的。“值”的本意是人的行为价值的体现。《说文解字》:“值,措也。从人,直声。”古人不仅重视观察问题的“目直”,分析问题的“心直”,表述问题的“言直”和处理问题的“行直”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直”,而且将“直”径直纳入人的道德范畴之内,造出了一个文化涵盖极高的“德”字来。
  金文的“德”是从甲骨文“值”的形体之上刻意增加“心”孳乳而来的。小篆、楷书其形体一脉相承。“德”的文化含量极其博大,就构形而言,我们可以用“图解世界”来诠释:以“直”的目光与心态观察审视世界,将爱人之“心”深深地揣在怀里,悉心面对世事并付诸于行动(彳)。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么,“直”就是基础,“心”是桥梁,“彳”就是到达“德”的彼岸。
  那么,什么是“德”呢?古语“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德”是得之于“道”。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在人则是言行要合于道,谓之“道德”。这里只从“德”的构形出发,作如下概括:“德”是人的行为操守,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基因,做人的文化符号,理想人格的契合与不二修身法则。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有句话说得很好:“德不孤,必有邻。”直——值——德:古人构架的人生价值体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汉字,但是现实的简体汉字在形態上较难直观地领略到字意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当插播古文字的书写视频,并指导学生进行古文字的书写练习,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加深认识,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確的、本质的理解。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个人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将古文字演变所中包含的丰富哲理产生德育教育效能。教师可以在分阶段设置道德情境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古文字与德育教育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从古文字的演变来探讨德育教育。古文字的起源源于中华先民对于自身、自然和社会关系等最质朴的解释和感悟,是人类的社会经验和聪明智慧的结晶,古文字从实践当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且不断创新,由抽象到富含哲理的过程。德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们回归最初的美好本质,这一点和最初的古文字的意义相似,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从汉字开始,从简单的图形符号到今天明朗的线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它的字体形象多变。引导学生透过古文字的字形想象汉字所蕴涵的意象是一种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对汉字“追根溯源”,将汉字所赋予的涵义与德育思想有效的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汉字起源新说——“仓颉”:结绳记事向符号记事过渡时期的记事方法[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韩栋.汉字起源新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3]刘薇,张松竹.从《说文解字·叙》析许慎关于汉字起源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8).
  [4]王本兴,《甲骨文字典》修订版,北京艺美术出版社,2004.1
  作者简介:姓名洪家和(1973年4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英德,学位,无,职位,主任,职称,初级,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日渐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了基础课应有的育人作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以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家庭教育的不同,每个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能持之以恒的对他们奉献爱心、教之耐心、树立信心,必定会收获到孩子们真情的回报。  【关键词】爱心;耐心;信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00-02  一、让爱心伴随德育始终
期刊
【摘要】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由于学生都只是6~7岁的孩子,他们刚刚从游戏世界——幼儿园走进另一个知识世界——学校,从而跨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期。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组织课堂纪律往往占据一部分时间,专注度不会像高年级的孩子那样持续很长时间,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上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我在低段教学中总结出了“设境激趣、以趣促情、以情助学”
期刊
【摘要】必须俱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平凡的小事,一點点奉献自己的教育热情。  【关键词】关注;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18-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教育指引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多关注和倾听每一名学生。要想做好一名教师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
期刊
【摘要】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具有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湖州地方文化对湖州地区的学术思想、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也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与作用。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地方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尝试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希望能在推动新时期湖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展现湖州地方文化与思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创造和挖掘各种校本课程资。“花样跳绳”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及平衡能力,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素质,从而进一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我校通过自主研发花样跳绳新跳法,参与各级各类舞台表演,将花样跳绳推广全校;与此同时,巧搭平台,将花样跳绳融入大课间,打造学校的“校本”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评价逐步地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但是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总是以一种制度,一种规范去控制学生,这必然会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逆反心理,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可跨越的障碍。因此我们的班级管理也应当体现其人文情怀,用教师的情感去管理班级,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育实施的主阵地,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世界各类音乐融入我们的生活,学校的义务教学课程教学已不能够满足一些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校外参加音乐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学校里多开设一些音乐类的拓展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根据学校拓展课程规划和设计,利用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在原有的拓展课程基础上,加设一门非洲鼓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本门课程并参与课程相关的活动和演出,满足他们对音乐艺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提出了基于一个培养目标,三条能力主线,三层教学内容的电工实验教学体系,分别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上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实践表明,依据本文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电工实验;分层教学;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