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领学生读好的书,引燃学生读书的热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教师要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为学生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本文从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出发,将小学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模式阐述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1.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是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 “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书面交流活动,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可以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指导《昆虫记》的阅读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篇目去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各有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一人汇报,全班学习的目的。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
2.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先让两位学生以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作为内容,上講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学生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3.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3.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读了《祖父的园子》,布置学生找萧红的其他文章来读。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让学生查找有关革命题材的作品来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如《猴王出世》《红楼梦》可找原文阅读如,如要学习《牛郎织女》,可指导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在学习《草原》之前,让学生查找描写草原风情、蒙古族风俗及作者老舍的文章去读。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把有关历史背景的文字、图像组成一个小资料库,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效果很好。
3.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3 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整本书阅读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整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4102)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领学生读好的书,引燃学生读书的热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教师要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能力,为学生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本文从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出发,将小学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基本模式阐述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1.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是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 “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书面交流活动,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可以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指导《昆虫记》的阅读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篇目去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各有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一人汇报,全班学习的目的。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
2.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先让两位学生以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作为内容,上講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学生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3.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3.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读了《祖父的园子》,布置学生找萧红的其他文章来读。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军神》,让学生查找有关革命题材的作品来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如《猴王出世》《红楼梦》可找原文阅读如,如要学习《牛郎织女》,可指导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在学习《草原》之前,让学生查找描写草原风情、蒙古族风俗及作者老舍的文章去读。如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把有关历史背景的文字、图像组成一个小资料库,作为辅助学习材料,效果很好。
3.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3 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整本书阅读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整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4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