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诗词里的慢生活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生活”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与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是分不开的。当代人不妨抽出时间手捧一卷古诗词,深入探究古人的“慢生活”。本文首先分析了“慢生活”哲学的基本含义,明确指出“慢生活”理念的建立主要基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对社会真实呼声的呼应,进而对韦庄的诗词进行深入探析,指明其诗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清丽、伤感和空灵的基本特征,最后从韦庄的诗词代表作品《不出院楚公》《桐庐县作》《建昌渡鸣吟》《润州显济阁晓望》中体会诗人的“慢生活”哲学思想。
  “慢生活”哲学
  当今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禁让人们开始反思生活的本源,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生活的压力迫使大众行色匆匆,大自然的闲情逸致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渐渐从民众的视野中消失殆尽。一些学术者不得不深刻反思当前紧迫的生活状态,重新投入于“慢生活”的洪流,“慢生活”不是拖延、迟缓,而是对生活节奏和时间的合理把控,对“慢生活”内涵的深刻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慢生活”哲学的提出基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基于此,“慢生活”哲学理念应运而生,它的理念就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合理把握被改造对象的客观尺度和自身的内在尺度,从而对改造对象进行自觉的调节和控制,创造出有利于满足自身需要的事物。“慢生活”并非拖沓和散漫,而是个体造就的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和对生活的合理把控尺度。比如“慢阅读”主张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摒弃功利性和娱乐性的阅读思想,能在阅读过程中尽情享受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舒适感;“慢写”提倡写作者始终秉持人文精神的理念,从社会生活的本质出发,尽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写作中实现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和对人文情怀的重新塑造;“慢教育”主张教育者严格遵守被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释放学生天性和增强被教育者的归属感。
  其次,“慢生活”是对社会真实呼声的回应。第一,从现今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来看,市场经济和资本的无孔不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离开资本独立生存发展,“慢生活”主张生活在市场经济利益关系中的各种主体合力把控社会化的尺度,积极体验利益关系不那么明显的生活;第二,本文的“慢生活”与物质极度贫困时代的慢生活有本质区别,这要求个体积极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进行反省和思考,较少对物质的欲望和欲求,合理平衡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之间的关系,重新体会老子的“寡欲”思想和庄子的“无为”思想,不断提升自身对“有限物质”的满足感;第三,“慢生活”是一种个体身心健康综合发展的高质量生活,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人的一生有一半在活动有一半在思考,生活本身是忙碌的,由于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和价值观念尚未确立,因此青少年很难静下心来领略慢生活的奥妙,高质量的慢生活着重强调个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展,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找到“慢生活”的出路。
  韦庄诗词研究
  韦庄是唐末五代诗词兼长的著名作家,在多年的坎坷仕途中留下了不少的诗词佳作,并对当时的民众和现代后人产生深远影响,在韦庄诗词的研究中可以深入体会其诗作的基本特点。
  虽然诗词同源,但诗和词又有各自的文化发展特征。韦庄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了诗化的基本特征,以下具体从人物形象塑造、题材选择、意象营造以及修辞手法等多个层面具体阐述韦庄词的“诗化”意境。首先在题材选择方面,韦庄逐渐将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悼亡主题移入词作中,对韦庄诗词的调查研究发现,悼亡主题在诗词中都占有较大篇幅,是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其次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形象塑造方面,韦庄将诗中的自我形象移植到了词作中,并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正面形象,从韦庄的诗歌中可以深刻感受颠沛流离和为功名利禄奔波的诗人形象,这些形象是诗人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伪装词作中的形象是与诗人自我形象相互补的形象;再次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意象营造方面,意象营造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表达手法,意象是诗人对自身情绪的表达和反应,韦庄诗歌创作中多用“夕阳”以及相类似的词语表达自身意向,在其词作中也充分融入了“夕阳情绪”;最后主要体现在诗词手法层面,韦庄诗词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白描手法在其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增添了诗词创作的清丽风格。
  韦庄诗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伤感、空灵和清丽的基本特征。首先,韦庄诗词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呈现出清丽的基本特征,诗词的文字叙述没有过分雕琢堆砌,在清淡之中即可见明丽,语言文字在朴实之中可以窥探清新、自然和流利的感情色彩,诗词语言风格清丽,追求风韵天成和道妙自然,诗人十分讲究遣词炼句,用清丽秀美的语言刻画诗的鲜明形象和表达自身思想感情;作者善于用色彩的相互搭配和相互对比突出语言特色,进而引导读者从中体会清丽的风姿和诗词韵致;作者在意向方面的表现特征是多选用清風、明月等清新的自然意向营造清丽意境。在感伤特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伤离别、悲故乡等方面,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深深勾起诗人内心的感伤情怀,比如在《章台夜思》中,诗人通过将一弯残月、孤灯、楚角等的集中呈现,让读者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不可触摸的乡愁。韦庄诗词的空灵特征集中体现在,通过大量描写大自然景物表达自身的空灵寂静之感,诗人在诗作中擅长利用“莺、燕、雨、露”等词眼使自然景象变得更加饱满灵动。
  韦庄诗词中的“慢生活”哲学
  晚唐时期政治动荡、社会黑暗,国运衰竭,唐朝即将步入“日落西山”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儒释道三教中的儒家思想由于失去生存发展的根基而逐渐面临消亡的境地,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逐渐受到当时广大诗词家的追捧,诗人韦庄在长期仕途不畅和躲避战乱的岁月中逐渐树立起道家和佛教的思想理念,深感用自身的力量不能实现改变世界的目的,因此在道家思想的感染下,他逐渐脱离凡尘、放弃世俗观念、走进大自然并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返璞归真、净化心灵、寻找一片人生的净土。《不出院楚公》是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这首诗作深深凝结了诗人“无为、自然”的理念,诗人韦庄经过参禅悟道之后,其内心逐渐排除尘世的杂念,思绪渐渐平静下来,用清净之心感悟人生、感悟社会发展。
  《桐庐县作》中写道:“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钱塘江到桐庐这一路上,水波碧绿是风景画无法展现出来的。白色羽毛的鸟飞翔在严子陵钓鱼的浅滩上,披着青绿色蓑衣的人在岸边钓着鲈鱼。水潭的中央晃动着倒影,山谷的出口飘荡着卷卷的云,感到很惬意。诗人徜徉在碧绿的山水之间直面天上的云卷云舒,深刻体会大自然的生之韵律,其思想精神也逐渐升华到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境界,不再受羁绊的限制更加理智地审视自身,与此同时山光、水色在他的诗文中也更具灵性。
  《润州显济阁晓望》中写道:“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清晨波光粼粼的江面就如同一面铜镜,诗人站在阁楼远远眺望,矗立在江边的人就如同海鸥一般,而远处的海岛在烟雾的笼罩下也逐渐若隐若现,并在扬州城的阳光照射下更加熠熠生辉,往日孙权的繁盛和庾信的乡愁无不凝集在云卷云舒之中,就在不远处江面上的渔翁悠然自得地进行垂钓。该诗作中诗人用寥寥几笔将江面、烟雾、海岛、渔舟等景象呈现出来,刻画出一幅静谧悠闲、淡泊清幽的意境,整首诗完美地呈现了诗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系统,诗人通过沉浸在自然中从而获得了完整的精神体验。
  “慢生活”是一种基于身体和心灵高度发展的高质量生活,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深度体会“慢生活”需要厘清其真实含义、明确其真正旨趣、合理评估其真正价值,最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生活腾出想象和休息的空间,让自己平复浮躁不安的心灵,回归本性。
  作者系广元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期的日本正在开展“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的学生运动,这两场具有政治性的群众运动加剧了日本政府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两场斗争中始终贯穿的是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深度融合。自此,各种各样的运动从东京大学波及开来,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强烈反对大学和国家强权结合的现实问题。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且听风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部作品,读者能深深领略日本这一代青年人内心的彷徨和孤独。另外,该作品蕴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群文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促进了课堂形式的改变,也促进了课堂内容的丰富。但是群文阅读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群文阅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群文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  阅读作为一种语言的理
期刊
《医路长行》是一位中国医生带有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散文集,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多方面的关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图书出版信息;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广西云、搜狐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日报等媒体开展报道;《当代广西》《新阅读》杂志刊登《医路长行》书评;104摩登电台、970女主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作者参加节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主题书柜策划活动、广西423读书日活动都专门制作、播放了《医路长行》的推
期刊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小学的简单阅读到高中复杂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而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阅读的
期刊
高校图书馆是各种知识的集中地,汇集了来自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信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个学校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信息化背景下学科馆员服务的概述  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以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处理信息资源的过程,在过程
期刊
我出生在四川江油市东安乡一个叫水阁凉亭的乡村。那是农村最艰苦的时代,陪伴我放牛、捡柴、喂猪时光的,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和那些破旧的书籍。  我从一台“葵花牌”收音机里收听完了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等。而当时能看到的图书是一本小学同学借给我的破损不堪的《铁水奔腾》。热爱阅读,是很多书籍贫乏的乡村孩子的爱好,那个时候,连包装面条的报纸都会让我里里外外看个遍,连刊登条形广告、遗
期刊
21世纪,随着我们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已经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承担起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三十多年来,曾军良先生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道路上,对启发式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教学管理、教师、家长、学生、课堂等多个角度,为启发式教育的当代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和思想火花。  曾先生提出了“魅力教育”的系统教学思想体系涉足的教学细节非常广泛,有理
期刊
读《挺进大石山》这本书,我有三个没有想到。  第一个没有想到的是作者。作者朱千华不是广西人,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人。朱千华从这么一个富裕地区到我们广西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生活和写作,成为南宁市作协签约作家,他还去了更贫困的地区调研和采访广西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事迹,并且写成了这本厚厚的报告文学集。朱千华是职业作家,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却义务地做着宣传广西扶贫的工作!  第二个没有想到的是书中人物。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出版社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专业科技出版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家增加到23家;第二次是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同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大力加强科技图书出版的工作报告》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和科技出版社的蓬勃发展,数量迅猛增长到160余家,科技出版社真正成长为我国出版行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出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20 世纪
期刊
《文心雕龙》不仅是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我们评价很多文学作品的指南。《文心雕龙·知音》篇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一直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 文章依据 “六观”方法赏析《孔雀东南飞》,更能条理清楚地领略本诗之美。  自古以来,对各类文章的赏析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篇文章很难做到褒贬一致。这种现象与作品本身的特点分不开、与赏析者的审美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与赏析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也分不开。  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