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铣床旁读书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四川江油市东安乡一个叫水阁凉亭的乡村。那是农村最艰苦的时代,陪伴我放牛、捡柴、喂猪时光的,是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和那些破旧的书籍。
  我从一台“葵花牌”收音机里收听完了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等。而当时能看到的图书是一本小学同学借给我的破损不堪的《铁水奔腾》。热爱阅读,是很多书籍贫乏的乡村孩子的爱好,那个时候,连包装面条的报纸都会让我里里外外看个遍,连刊登条形广告、遗失启事和征婚启事的中缝都不放过。那时,生活依然艰苦,温饱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是,一个个文字在时常挨饿的我的眼里,就是红苕、馒头、米饭和回锅肉。在乡下寒冷的日子,因为阅读,我身上有团火焰,内心充满温暖。
  1996年,刚刚20岁的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揣着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的派遣证来到了都江堰,走进了国有大型企业——四川都江机械厂,成了我们村人人羡慕的“工人”,当年,工人就等于“进城”“转户口”“吃国家粮食”……在都机厂,我穿着工作服,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新旅。
  我先后在这里做过钳工、车工、铣工、搬运工、清洗工……车间强负荷劳动带来的身体疲惫倒在其次,曾经的远大抱负和满腔热血,在冰凉的铁坯与现实面前渐渐冷却,此时,内心的焦虑、纠结、彷徨、迷茫和空虚才真正是致命的痛苦。当年,举目无亲的我曾无数次在南桥上默默伫立,眺望着从宝瓶口倾泻而下的岷江水,思考自己的人生。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都机厂里过得相当颓废。
  早晨睡眼蒙眬的起床,头发乱得像被轰炸机炸过一样就进了车间,用轰鸣的机器声“洗耳”,用棱角模糊的铁坯“洗眼”、用漫天飞舞的灰尘“洗肺”,下班时用劣质肥皂“洗脸”……当然最愉快的莫过于用麻将“洗手”。下班后,与同事打小麻将,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其乐融融,日复一日。
  我以为,我的人生将长此以往。但阅读让我重新振作了起来。
  为了打发枯燥无聊的时间,更是为了寻找自己向往的精神家园,我开始大量地读书,并学习写作。
  客观地说,都机厂算是一个重视文化的企业了。当时厂工会搞得有声有色,在工会俱乐部里专辟了一个空间做图书室,除了很多文学书籍可以免费借来阅读外,还订有多种杂志,这其中既有《人民文学》《当代》《十月》《诗刊》等国家大牌刊物,又有《花城》《清明》《四川文学》《江南》等各省创办的文学杂志,甚至还订了《剑南文学》《草地》《青年作家》《贡嘎山》等地市刊物,由此可见当年的国有厂矿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之一斑。每天晚上7:30—9:00,我几乎是在图书室度过的。后来,我干脆与管理人员商量,以每本1角的价格,买走了工会过期的大量杂志,至今,我已搬过三次家,但是,这些旧杂志一直在我的书架上。我不能扔了它们,是它们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那时,厂里每年定期要举办书法比赛、美术比赛、摄影比赛、篮球比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文艺活动,甚至还积极组队参加市上的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和市级运动会。厂里还办有报纸,据说之前是何民他们办的《热流》,我去的时候,办的是《都机内外》,由宣教处主办,8开,打印后双面复印,尽管粗陋,但我当时依然十分重视。
  有一天,我和同事罗腾拿着手写的稿子,鼓起勇气,到宣教处找到《都机内外》编辑,向他投稿,言语极为客气,请他“斧正”。一周后,稿子居然在《都机内外》上发出来了。七车间门口贴有当期的《都机内外》,我曾多次偷偷地跑到那里去看,既希望有人看到我的文章,又怕别人看到后嘲笑我“不务正业”,那种纠结难以描述。
  在工厂里读书的日子,五个字可以形容:痛并快乐着。
  我清楚地记得,开铣床铣一种凸台时,中间有40秒的休息时间,我没有让这段时间白白流走,而是快速拿起放在工件架上的书,有时是一本《星星》诗刊,有时是贾平凹的小说,抓紧时间读一段文字。铣床上滚烫的铁屑四处飞溅,落在我的头发上,书本上、工作服上……我都浑不在意,至今我的一些书上还有铁屑烧焦的痕迹和翻书留下的油渍。
  最恐怖的是,有时急于读书,工件还没有夹紧,就开始工进,铣床工进到一半,就听见“嘣—嘣—嘣—”的声音,仿佛地震一般,然后便看见火花四溅,铣刀嘎嘣嘎嘣全部坏完,但是工进还在继续,感觉整台铣床就要散架一样。此时,虽然非常危险,我也不得不一边用手遮住额头,实际上保护眼睛,一边飞快地冲到铣床前,关掉开关。去领刀具时,管理员总会说:“小伙子,你这个月的刀子用得多哦。”
  2002年,我曾写过一首诗《在一台铣床边读诗》,诗不算好诗,但却是当时阅读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有这样一些句子,我至今还记得。
  装夹——工进——卸下
  装夹——工进——卸下
  這是一个铣工每天的工作
  要感谢诗歌啊
  幸好有这些鲜活的诗歌
  才不至于让周而复始的程序
  使自己变得像一台铣床
  我每天都在这里一边开着铣床
  一边阅读诗歌
  但是我的阅读是多么的艰难
  装夹3分钟 拆卸3分钟
  而我只能在装卸坯件的间隙里阅读
  我用40秒钟的时间阅读
  却要用6分钟的时间回味
  因此我只能一点一点地读
  很仔细 很认真地读
  我生怕一不小心
  就把一本诗刊读完
  而我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一个铣床工人只能偷偷地读诗
  他读诗的姿势有几分悲怆
  下班后,我来不及换下工作服,就匆匆走进工厂旁的市图书馆,此时已临近闭馆,我必须抓紧最后半小时读书。
  那时,我觉得,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当时工厂宿舍条件较差,我们3人住一间寝室,除了三张单人床、书桌和灶台之外,连椅子都没有一张。有一天下班后,我在车间的废弃物中,挑拣了一个略微干净一点的木箱,拿回寝室做凳子。每天晚上,当其他人都去喝茶打牌玩耍时,我就独自坐在简易书桌前,铺开稿笺,书写心中的梦想。此时,屋外都江堰水奔涌流淌,屋内钢笔在稿笺上沙沙作响,至今想来,依然有一种温暖涌上心头。   夜深时,我有时也打开当时唯一的娱乐工具——一台时好时坏的收音机,听四川岷江音乐台的节目,因为里面有一档文学节目,偶尔会播放我的作品。人们很难想到,我的文学之路就是从都江堰畔的宝瓶巷9号开始往远处延伸的。
  在那些寒冷的暗夜里,给予我人生诸多温暖的是书籍,而一个个文字,就是照路的灯盏。因此,去年《读者报》做我的访谈时,我起了一个名字《阅读,就是举着火把前行》。
  关于阅读,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记。
  大约是1997年的一天,几个人在工友申先会寝室里打麻将,我在旁边抱膀子,无聊之中,随手从申先会床头的简易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金刚经说什么》。
  不曾想,这信手一翻,却成就了另一段缘分。
  当时捧着这本书,一读便不忍释手。一看作者:南怀瑾,一个有古意的名字,理所当然地以为是一位古人。 然而却在阅读中,默默地与南先生结下了文字缘。
  15年后,当94岁的南怀瑾先生邀我去太湖大学堂,为他做口述历史,继而创作《南怀瑾传》时。我曾写道:世间最无敌者,非缘分莫属也!而缘起,则是阅读。
  就这样,我一边在铣床前劳动,一边读书,一边写作。
  渐渐的,我的文字开始飞向《诗刊》《星星》《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歌月刊》《香港文学》……
  27岁,我的诗歌《都江堰》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第六届金芙蓉文学奖。33岁,我和殷波合著的非虚构文学《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35岁时,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年轻的会员之一。38岁,我的传记作品《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甫一出版便连续5周蝉联当当网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荣登2014北京书市畅销书榜首。41岁,我的传记作品《灵岩山传》出版,被誉为中国版的《尼罗河传》,42岁,我主编的图书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去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领导小组授予我“阅读学习成才职工”称号,全国共评选出30人,四川仅2人获奖。
  写下以上内容,绝非为了自夸,只是想告诉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生活,从来不会辜负我们,从来不会亏待我们。
  44年来,阅读不仅给了我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而且它还是我一生的取暖器,我有时候在想,即使到了晚年,哪怕没有火炉、地暖、空调或疙瘩火,只要手中有书一卷,只要想起此生那些读书的日子,我的心中便会溢满了温暖。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成都市作家協会副主席、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院长,曾在工厂做过钳工、铣工、搬运工、清洗工、描图员
其他文献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本书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见面礼,大家因酷爱运动而结缘,又因爱读书而成为知己。  收下这份书之礼后只是翻看了一下就放书架上了,并未认真阅读。今年年初,武汉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全面封城,而从未经历过如此大事件的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封城”搅得一团糟。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大概过了十天左右,自己在家百无聊赖之际翻到了书架上了这本《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突然我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我决定
期刊
“不必读”话题老得掉了牙。掉了牙走风漏气说不清,就不好说、不好把握。  我爱书,有个小书房,藏两架“好书”,也就数百册,和偏远的县级图书馆比,仅仅是人家的九牛一毫,微不足道。我亲自见识过一回地区级图书馆,目不暇接了半个小时,仅仅看到冰山之一角,更何况省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其大不知几万万也,其阔不知几亿亿也。往古来今,全世界图书不知道出版发行了多少个烟波浩渺,可谓数之男尽!一个人一天读一本书,一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工委把开展全民阅读作为传承优秀文化、提高职工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载体,打造全民化阅读品牌引导职工“爱读书”,丰富全息化阅读载体帮助职工“读好书”,融入沉浸化阅读实践激发职工“善读书”,持续推行“三化”阅读,致力建设“书香华电”
期刊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世界其他国家)的问题。  ——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种种怪现状,飙升的房价、周期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的贸易争端……这些都为“美元病”写下了注脚,中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美元病——悬崖边缘的美元本位制》一书全面追踪了美元本位制从诞生到步入危机的过程。作者以美元本位制的建立和演变的历史为逻辑分析线,按照美元地位演变过程的几个阶段,探讨美元霸权地位的建立和
期刊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问题教学法能够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明确问题教学法以及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相应问题、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各个小组制订问题解决方案等对策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问题教学法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20世纪中期的日本正在开展“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的学生运动,这两场具有政治性的群众运动加剧了日本政府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两场斗争中始终贯穿的是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深度融合。自此,各种各样的运动从东京大学波及开来,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强烈反对大学和国家强权结合的现实问题。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品《且听风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部作品,读者能深深领略日本这一代青年人内心的彷徨和孤独。另外,该作品蕴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将群文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促进了课堂形式的改变,也促进了课堂内容的丰富。但是群文阅读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群文阅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群文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  阅读作为一种语言的理
期刊
《医路长行》是一位中国医生带有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散文集,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多方面的关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图书出版信息;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广西云、搜狐网、广西新闻网、南宁日报等媒体开展报道;《当代广西》《新阅读》杂志刊登《医路长行》书评;104摩登电台、970女主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作者参加节目;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主题书柜策划活动、广西423读书日活动都专门制作、播放了《医路长行》的推
期刊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处在从小学的简单阅读到高中复杂阅读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而深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阅读的
期刊
高校图书馆是各种知识的集中地,汇集了来自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信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个学校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信息化背景下学科馆员服务的概述  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以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处理信息资源的过程,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