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生态课堂”的目的在于建设和优化课堂环境,让课堂更加和谐,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以小见大,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笔者依托本校校园文化“班旗大赛”,以设计“班旗”为例,设计制作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系列微课,对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既是笔者对微课的一点初浅看法,也是我们在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中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的实际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微课、设计“班旗”
一、生态课堂与我们的微课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笔者学校在开展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时,都会要求新生班级上交一份“班旗”设计的电子稿,并开展班旗设计大赛。根据隆阳区“田园教育”创建“生态课堂”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此案例的设计可以做为学校校本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探讨,故以《设计“班旗”》的为例,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设计“班旗”》根据浙教版教材《图片素材》和省考说明中图像处理部分的要求改编,要求学生理解图形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相关工具恰当处理用图形图像,增加图形图像的视觉表现力,总结其对表现主题、表达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以往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只能获得“鱼”,依葫芦画瓢,没有体现生态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并且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十多分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解决“鱼”与“渔”的问题?笔者通过奥鹏教师教育网上学习,接触到了实际上的微课制作,并经过实践,认为微课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制作微课的具体过程
微课的制作过程一般为:选题→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视频制作→上线发布,下面就具体案例作详细说明。
(一)选题
微课的选题是针对学科知识中的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对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部分的内容,笔者将其处理为7节课,然后根据课程录制微视频,学生通过微视频、导学案、学习网站以及教师课堂辅导等达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提取特定的图像,应用图层效果,美化画面等技能,最终完成《设计“班旗”》的综合性任务。
(二)教学设计
微课是针对学习对象、目的,进行基本的教学过程、策略方法、内容呈现方式、应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及辅助案例等进行详细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实际,笔者对“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用往届班旗大赛的照片和视频片断作为教学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重难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微视频、学习任务、学习中的辅助案例等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按照微课传递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微课;从教学主要环节上,微课可以分为课前预习类、课中辅导类以及小结拓展类。
1.课前导学微课
2.课中辅导微课
3.课后小结微课
(三)教学资源制作
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所需教学课件、教学网站、导学案、教师用素材、学生用素材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视频制作
根据笔者学校的情况,我们采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视频,教师参照教学设计进行讲解。视频录制软件锐动天地视频编辑专家和Camtasia Studio软件,两个软件各有特色,均支持多种视频格式,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并可以进行后期编辑。录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教师事先设定好教学流程、解说词,利用麦克风进行讲解即可,如果需要出现教师形象,则需要摄像头;讲解过程却不简单,常常会出现教师说错词、演示跟不上解说、程序卡死等情况,所以录制几次十几次是常有的事,教师需要多加练习,录制之前熟悉相应的材料,手机静音并关闭不必要的电脑进程以防干扰。
(五)上线发布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条件限制,且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在校内住宿,所以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并不能采用移动终端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是采用另外两种方式让学生使用:一是学生在教室的一体机内通过屏幕统一观看学习;二是将视频下发至学生机让学生观看,走读学生可以复制后带回家观看学习。另外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采用多窗口的形式进行学习,打开视频或导学案、网站的同时并排显示操作区,可以一边学一边做,避免了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切换,效果不错。
三、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是常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是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思维品质教育。所以,微课不是把旧有的教学模式照搬和移植到微视频中,而是对课程进行重组、构造和整体设计,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我们的“微课”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跳出了“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模式,使“技术型”的灌输转化为“技能型”的内化,把生态课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因为技术与条件的限制,笔者团队制作的微课还不十分成熟,仍需要教師加强学习,另外在实施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实现移动终端式的微课教学,课堂上不能完全用来解决作业问题,需要花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演练。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终会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从单纯技能训练走向完全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微课、设计“班旗”
一、生态课堂与我们的微课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笔者学校在开展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时,都会要求新生班级上交一份“班旗”设计的电子稿,并开展班旗设计大赛。根据隆阳区“田园教育”创建“生态课堂”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此案例的设计可以做为学校校本研究的一个方面进行探讨,故以《设计“班旗”》的为例,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设计“班旗”》根据浙教版教材《图片素材》和省考说明中图像处理部分的要求改编,要求学生理解图形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相关工具恰当处理用图形图像,增加图形图像的视觉表现力,总结其对表现主题、表达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以往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只能获得“鱼”,依葫芦画瓢,没有体现生态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并且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十多分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解决“鱼”与“渔”的问题?笔者通过奥鹏教师教育网上学习,接触到了实际上的微课制作,并经过实践,认为微课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制作微课的具体过程
微课的制作过程一般为:选题→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视频制作→上线发布,下面就具体案例作详细说明。
(一)选题
微课的选题是针对学科知识中的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对于“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部分的内容,笔者将其处理为7节课,然后根据课程录制微视频,学生通过微视频、导学案、学习网站以及教师课堂辅导等达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学会绘制简单的图形,提取特定的图像,应用图层效果,美化画面等技能,最终完成《设计“班旗”》的综合性任务。
(二)教学设计
微课是针对学习对象、目的,进行基本的教学过程、策略方法、内容呈现方式、应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情景及辅助案例等进行详细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实际,笔者对“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用往届班旗大赛的照片和视频片断作为教学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重难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微视频、学习任务、学习中的辅助案例等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按照微课传递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微课;从教学主要环节上,微课可以分为课前预习类、课中辅导类以及小结拓展类。
1.课前导学微课
2.课中辅导微课
3.课后小结微课
(三)教学资源制作
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所需教学课件、教学网站、导学案、教师用素材、学生用素材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视频制作
根据笔者学校的情况,我们采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视频,教师参照教学设计进行讲解。视频录制软件锐动天地视频编辑专家和Camtasia Studio软件,两个软件各有特色,均支持多种视频格式,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并可以进行后期编辑。录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教师事先设定好教学流程、解说词,利用麦克风进行讲解即可,如果需要出现教师形象,则需要摄像头;讲解过程却不简单,常常会出现教师说错词、演示跟不上解说、程序卡死等情况,所以录制几次十几次是常有的事,教师需要多加练习,录制之前熟悉相应的材料,手机静音并关闭不必要的电脑进程以防干扰。
(五)上线发布
由于笔者所在学校条件限制,且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在校内住宿,所以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并不能采用移动终端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是采用另外两种方式让学生使用:一是学生在教室的一体机内通过屏幕统一观看学习;二是将视频下发至学生机让学生观看,走读学生可以复制后带回家观看学习。另外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采用多窗口的形式进行学习,打开视频或导学案、网站的同时并排显示操作区,可以一边学一边做,避免了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切换,效果不错。
三、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是常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是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思维品质教育。所以,微课不是把旧有的教学模式照搬和移植到微视频中,而是对课程进行重组、构造和整体设计,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我们的“微课”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跳出了“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模式,使“技术型”的灌输转化为“技能型”的内化,把生态课堂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因为技术与条件的限制,笔者团队制作的微课还不十分成熟,仍需要教師加强学习,另外在实施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实现移动终端式的微课教学,课堂上不能完全用来解决作业问题,需要花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演练。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终会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从单纯技能训练走向完全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