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9-01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里将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定义为:在课堂上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各门学科的知识。双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北美的一些移民国家为了使移民快速融入当地社会,以便解决其就业、交流中的语言障碍问题,提出了以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的办法。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兴起于2001年。中国教育部要求大学非英语专业课程(至少部分课程:一般院校不低于5%、重点大学不低于10%)采用双语教学:用英语授课,或在用汉语授课时采用英文教材。中国的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各个院校的双语教学体系逐步成熟,但由于各所院校的师生英语水平不一样等因素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同。本文即想探讨一下“影响我国高校课堂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我国高校课堂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英语水平及其学习态度。
作为课堂主体之一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学科学习相对抽象难懂,语境支持少,对认知要求较高,因而对英语的要求也更高。但是,一些大学在一味地追求双语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地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诸多语言问题的困扰中,严重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刘秀琴、蔡嘉森、罗军的文章《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基于334个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学生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当树立和转变理念,首先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将之作为决定学生能否参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或者是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对于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院校,应当审慎实施,或者可以对部分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从而避免“一刀切”地向所有学生推行双语教学导致教学水平和效果下降的负面效果。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课堂上的专著参与程度以及课后的复习上。
2.双语教学师资。
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英语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硕士学位,部分有博士學位,甚至有的还有海外留学经历。然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仅限于能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信息,那么他们在开展双语授课上是不合格的,这严重地阻碍了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授。鉴于此,多数高校采取对在职教师进行语言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直接让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或者引进的博士(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更好)任课。
3.教学模式的选择。
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引导模式、过渡模式和完全模式。
(1)引导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汉语讲授。此模式对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性较强,通过汉语的讲解来方便学生研读教材,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2)过渡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双语交叉授课。此模式能兼顾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适合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于初设的双语课程,这是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主要模式。
(3)完全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讲授。此模式对师生要求均较高。一般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学,本科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都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单纯看教材或者教师板书的视觉疲劳。在课堂上采用多钟教学方法诸如“设问启发(启发式教学)、讨论思辨、双向互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评价模式的选择。
不同的评价模式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两个方面。
在评价方面,采用正向的鼓励性语言比批评行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考核方面,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而非平时懒学、到考前死记硬背;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应尝试逐步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由上课回答问题的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内外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组成的),进行考核模式的革新。
6.教材的选用。
目前我国高校供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有三类,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原版引进后的“再加工”的双语教材,三是根据具体教学实践由教师编写出版的双语教材或自编校内讲义。原版教材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我国大学的现状不同,在目前状况下,自编双语教材更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学实际。因此,在教材选择上,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同时为学生提供外文和中文两种教材,或提供一本外文教材同时指定中文参考书。
7.高校的政策支持。
采取激励政策是高校双语教学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为了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高校在核算工作量、职称评聘、发放课时津贴等方面向双语教师倾斜。以我校为例,全英文授课,工作量系数2,双语授课,工作量系数1.8。
二、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成功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高水平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但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研究一样,未来双语教学研究的趋势将是“由“研究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如何学”,上,并“把研究重点放到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上”(束定芳1995)。学习者的动机、需求、态度、兴趣、学习行为、焦虑感、外语水平和对学科的认知程度等都会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和需求,他们才会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学习学科知识。只有学习者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习成效。也只有学习者对双语教学有较好的认知,才有助于他们避免或减轻双语课程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困难与焦虑感。因此,为了能使高校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学习者(即学生)如何学”上。
参考文献
[1]张春.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
[2]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3]刘秀琴,蔡嘉森,罗军.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基于334个样本数据,[J].文教资料,2016.15.
[4]刘敏,朱丹妮,李曼君.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新课程研究[J],2018.04.
[5]金巧兰.《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之探索,教育学,[J],2017.11.
作者简介:金巧兰(1972-),女,汉,江苏高邮,讲师,扬州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9-01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里将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定义为:在课堂上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授各门学科的知识。双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北美的一些移民国家为了使移民快速融入当地社会,以便解决其就业、交流中的语言障碍问题,提出了以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的办法。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兴起于2001年。中国教育部要求大学非英语专业课程(至少部分课程:一般院校不低于5%、重点大学不低于10%)采用双语教学:用英语授课,或在用汉语授课时采用英文教材。中国的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各个院校的双语教学体系逐步成熟,但由于各所院校的师生英语水平不一样等因素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同。本文即想探讨一下“影响我国高校课堂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我国高校课堂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学生英语水平及其学习态度。
作为课堂主体之一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学科学习相对抽象难懂,语境支持少,对认知要求较高,因而对英语的要求也更高。但是,一些大学在一味地追求双语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地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诸多语言问题的困扰中,严重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刘秀琴、蔡嘉森、罗军的文章《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基于334个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学生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当树立和转变理念,首先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将之作为决定学生能否参加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或者是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对于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院校,应当审慎实施,或者可以对部分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从而避免“一刀切”地向所有学生推行双语教学导致教学水平和效果下降的负面效果。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课堂上的专著参与程度以及课后的复习上。
2.双语教学师资。
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功底和英语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硕士学位,部分有博士學位,甚至有的还有海外留学经历。然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大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仅限于能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信息,那么他们在开展双语授课上是不合格的,这严重地阻碍了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授。鉴于此,多数高校采取对在职教师进行语言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直接让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或者引进的博士(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更好)任课。
3.教学模式的选择。
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引导模式、过渡模式和完全模式。
(1)引导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汉语讲授。此模式对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性较强,通过汉语的讲解来方便学生研读教材,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2)过渡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采用双语交叉授课。此模式能兼顾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适合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于初设的双语课程,这是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主要模式。
(3)完全模式。学生采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讲授。此模式对师生要求均较高。一般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学,本科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用。
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都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单纯看教材或者教师板书的视觉疲劳。在课堂上采用多钟教学方法诸如“设问启发(启发式教学)、讨论思辨、双向互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评价模式的选择。
不同的评价模式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两个方面。
在评价方面,采用正向的鼓励性语言比批评行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考核方面,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而非平时懒学、到考前死记硬背;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应尝试逐步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由上课回答问题的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内外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组成的),进行考核模式的革新。
6.教材的选用。
目前我国高校供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有三类,一是国外原版教材,二是原版引进后的“再加工”的双语教材,三是根据具体教学实践由教师编写出版的双语教材或自编校内讲义。原版教材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我国大学的现状不同,在目前状况下,自编双语教材更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学实际。因此,在教材选择上,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同时为学生提供外文和中文两种教材,或提供一本外文教材同时指定中文参考书。
7.高校的政策支持。
采取激励政策是高校双语教学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为了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高校在核算工作量、职称评聘、发放课时津贴等方面向双语教师倾斜。以我校为例,全英文授课,工作量系数2,双语授课,工作量系数1.8。
二、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成功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高水平的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但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研究一样,未来双语教学研究的趋势将是“由“研究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如何学”,上,并“把研究重点放到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上”(束定芳1995)。学习者的动机、需求、态度、兴趣、学习行为、焦虑感、外语水平和对学科的认知程度等都会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和需求,他们才会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形式学习学科知识。只有学习者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习成效。也只有学习者对双语教学有较好的认知,才有助于他们避免或减轻双语课程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困难与焦虑感。因此,为了能使高校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学习者(即学生)如何学”上。
参考文献
[1]张春.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
[2]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3]刘秀琴,蔡嘉森,罗军.大学生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基于334个样本数据,[J].文教资料,2016.15.
[4]刘敏,朱丹妮,李曼君.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新课程研究[J],2018.04.
[5]金巧兰.《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之探索,教育学,[J],2017.11.
作者简介:金巧兰(1972-),女,汉,江苏高邮,讲师,扬州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