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译者的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加工。本文以一些翻译例证,从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探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从认知发展中的同化、顺应、平衡来分析翻译产生的过程。并从不同的图式看其是如何指导译者分析翻译文本。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形论为理论基础,并挑选出一些例子,用来说明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图式理论对翻译起到的各种作用和功能,以此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来指导翻译。
【关键词】: 图式;认知;翻译
1.引言
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加工过程。“复杂而独特”体现在翻译是一个双语认知加工过程,它既具有单语加工模式的特点,也具有双语加工的特点;它即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有时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也具有图式加工的特点。无论是翻译理解还是翻译表达,这两个阶段都涉及译者的先知识,而先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因此,翻译过程也是图式加工的过程。翻译表达是译者把通过理解而获取的原文文本的内容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而在翻译表达中,译者即要考虑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还要考虑译语的表达形式和译语的接受,也就是忠实和通顺。这些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本文主要是以认知图式为理论框架来系统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知图式起到的作用。图式的形成离不开译者本身的素养及知识量的存储,同时也需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加深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完善自己内在的图式去指导下一次的翻译过程。
2.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长期地存储于记忆中。Lakoff 和 Johnson 所说的“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它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王寅 2007:175)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存储于人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翻译的产生过程就是译者在处理加工各种意象图式融合的过程之后产生出译本。关于图式,不同的学者定义也不同。库克把图式看作是头脑中的“显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颜林海 2007:74)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表征结构。图式分为三种,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翻译时译者还必须根据语域来采用不同的图式,因为不同的语域也相当于一个不同的图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要根据语域作出不同的判断而采用不同的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去组织译文文本。
3.从认知图式分析翻译过程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的:同化、顺应、平衡。同化就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是指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他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化经历三种形式。顺应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圖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译者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译者在努力在译文和原文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开始译者在接触到文本时,首先产生的认知心理就是想要努力地用已有模式去同化译文,如果无法成功,译者再采取顺应的办法根据译文的需求作出新的图式去平衡译文与原文。这就是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心理动态。
4.翻译图式加工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翻译过程是一个先理解后表达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译者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译者与作者或文本互动的过程。任何翻译理解在某种程度上都与作者、文本有所出入。每个图式都包含一个基本逻辑,而图式构建几个事件时,就相当于我們在识别范畴。同时图示也来源于感知和互动,图式还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原型性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就极易被用于其他场合,为有关事体和情景提供合适的解释,是理解更为复杂概念的基础,也是构建知识的出发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该根据不同文本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图式。同时对内部一系列图式归纳出原型范畴,在根据不同翻译体裁进行模板套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图式会由最开始的被激活然后随着译者对原文的不断认识和深刻理解而不断改变作出调整形成相对应的图式。在这种不断被激活地状态中也为译者头脑提出相应的信息框架,译者再根据这种图式框架作出预测,在翻译表达时不断地接近于原文。如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原文与译者头脑中的图式交汇融合,构成新的更具体的图式,在这样一个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译者不断靠近原文的同时,也不断积累丰富或熟练构建图式来指导翻表达,也是译者自身素质提升的一个关键。
5.总结
翻译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图式来表达,原文和译文在体裁和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性。总之,译者的知识图式在翻译表达阶段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体现在: 1. 知识图式有宏观监控作用,即有助于监控翻译表达的整体风格。2.知识图式有助于译者鉴别原语多义词的确切含义和恰当的译语词汇的选择。(颜林海2007:81)就像颜林海教授指出就翻译表达而言,译者怎样把通过理解获取的信息内容用译语表达出来必须受到译者大脑中先存知识的监控。因此译者必须同时熟悉原文图式和原文图式对应的译文图式。翻译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图式来表达,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体裁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性。就像是翻译广告语时,翻译过程中所形成的翻译图形就应该是口号响亮或者容易博取大众眼球的一些词语句型。如果翻译是医学,法律文本时,翻译过程中所用的图式就必须应该逻辑清楚,井井有条,主次明显。让读者能更清楚明白的找到重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图式观来指导译者更好更准确的翻译出合适的文本。以此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来指导翻译。
参考文献:
[1] 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6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报,2007(1).
[4]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2009(5).
[5]Bruning, R. H.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M] : Prentice Hall
[6]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图式;认知;翻译
1.引言
翻译过程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认知加工过程。“复杂而独特”体现在翻译是一个双语认知加工过程,它既具有单语加工模式的特点,也具有双语加工的特点;它即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有时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也具有图式加工的特点。无论是翻译理解还是翻译表达,这两个阶段都涉及译者的先知识,而先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因此,翻译过程也是图式加工的过程。翻译表达是译者把通过理解而获取的原文文本的内容信息用译语表达出来。而在翻译表达中,译者即要考虑原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还要考虑译语的表达形式和译语的接受,也就是忠实和通顺。这些都是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就像网络一样相互缠绕、包含、嵌入。本文主要是以认知图式为理论框架来系统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知图式起到的作用。图式的形成离不开译者本身的素养及知识量的存储,同时也需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加深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完善自己内在的图式去指导下一次的翻译过程。
2.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长期地存储于记忆中。Lakoff 和 Johnson 所说的“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它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王寅 2007:175)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存储于人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翻译的产生过程就是译者在处理加工各种意象图式融合的过程之后产生出译本。关于图式,不同的学者定义也不同。库克把图式看作是头脑中的“显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颜林海 2007:74)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表征结构。图式分为三种,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翻译时译者还必须根据语域来采用不同的图式,因为不同的语域也相当于一个不同的图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要根据语域作出不同的判断而采用不同的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去组织译文文本。
3.从认知图式分析翻译过程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的:同化、顺应、平衡。同化就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是指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他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化经历三种形式。顺应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圖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译者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译者在努力在译文和原文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开始译者在接触到文本时,首先产生的认知心理就是想要努力地用已有模式去同化译文,如果无法成功,译者再采取顺应的办法根据译文的需求作出新的图式去平衡译文与原文。这就是译者翻译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心理动态。
4.翻译图式加工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翻译过程是一个先理解后表达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译者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译者与作者或文本互动的过程。任何翻译理解在某种程度上都与作者、文本有所出入。每个图式都包含一个基本逻辑,而图式构建几个事件时,就相当于我們在识别范畴。同时图示也来源于感知和互动,图式还可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原型性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就极易被用于其他场合,为有关事体和情景提供合适的解释,是理解更为复杂概念的基础,也是构建知识的出发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该根据不同文本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图式。同时对内部一系列图式归纳出原型范畴,在根据不同翻译体裁进行模板套用。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图式会由最开始的被激活然后随着译者对原文的不断认识和深刻理解而不断改变作出调整形成相对应的图式。在这种不断被激活地状态中也为译者头脑提出相应的信息框架,译者再根据这种图式框架作出预测,在翻译表达时不断地接近于原文。如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原文与译者头脑中的图式交汇融合,构成新的更具体的图式,在这样一个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译者不断靠近原文的同时,也不断积累丰富或熟练构建图式来指导翻表达,也是译者自身素质提升的一个关键。
5.总结
翻译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图式来表达,原文和译文在体裁和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性。总之,译者的知识图式在翻译表达阶段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体现在: 1. 知识图式有宏观监控作用,即有助于监控翻译表达的整体风格。2.知识图式有助于译者鉴别原语多义词的确切含义和恰当的译语词汇的选择。(颜林海2007:81)就像颜林海教授指出就翻译表达而言,译者怎样把通过理解获取的信息内容用译语表达出来必须受到译者大脑中先存知识的监控。因此译者必须同时熟悉原文图式和原文图式对应的译文图式。翻译必须根据不同的文体图式来表达,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体裁风格上必须保持一致性。就像是翻译广告语时,翻译过程中所形成的翻译图形就应该是口号响亮或者容易博取大众眼球的一些词语句型。如果翻译是医学,法律文本时,翻译过程中所用的图式就必须应该逻辑清楚,井井有条,主次明显。让读者能更清楚明白的找到重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图式观来指导译者更好更准确的翻译出合适的文本。以此鼓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认知理论中的图式论来指导翻译。
参考文献:
[1] 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6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报,2007(1).
[4]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2009(5).
[5]Bruning, R. H.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M] : Prentice Hall
[6]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