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知识驱动学习、师生缺乏互动、考试方式单一,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特性,构建了以任务设计、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应用于《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形成了教学案例,进行了效果评价,其成果对高校HRM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构建;实施
为了适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简称HRM)从业人员的不断需求,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经管类院校,相继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全国已有363所高校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课程,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帮助学生掌握HRM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HRM问题的能力上,的确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HRM专业课程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诸如,知识驱动学习,教学内容设计以知识为核心,严重脱离实际;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考试方式单一,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提出在班级授课制主框架前提下,建立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应用于《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期待能对高校HRM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一、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与优势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将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有机结合,提出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任务为教学设计内容,以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的互动模式。将其定义为,在群体动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设计的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内的具体任务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任务设计、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教师设计的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合作学习的学生小组为主体,重视师生、生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与交流,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非认知品质,又以团队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将此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与传统封闭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僅需要具备与人竞争的意识,还需要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恰好提供了达成以上目的的交流机会与训练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HRM专业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用PPT幻灯片、板书等进行理论讲授,并辅以社会调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掌握何种技能,均可通过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案例分组讨论,角色分组扮演,小组模拟招应聘,小组模拟培训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HRM基本理论,而且能引导学生掌握HRM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导向,强调责任到人,因此,每个学生都会利用课外时间主动收集相关信息,自己准备资料和课件;同时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绩为考核和奖励基础,为了不给小组抹黑,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甚至有部分同学在小组学习中承担了比较有影响力的角色,变得踊跃和富有活力。
二、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实施流程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而灵活安排。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任务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内容载体,高质量的任务设计能够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一个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以驱动和引导学生去完成。因此,任务不是目的,任务只是手段而已,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总目标与章节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并转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非常典型的小任务,这样,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有相应的内容模块,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互不重复的系统整体的任务框架。任务要有开放性多层次性。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分成一系列互相联系具有层次性的子任务,以便小组每位成员都能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擅长的子任务,独立地完成并发表见解。任务的布置要有计划性。设计好任务后,教师要将任务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让各小组及其组员明确合作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及需完成的合作任务等,使得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准备。
2.异质分组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①小组规模要合理。通常每组的人数在8个人以下,以6~8人为宜。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发挥其优势。③小组内部应有一定分工。小组组建以后,要责任分工,并进行角色分配,如分别担任主持人、资料收集员、记录员、成果介绍员或报告者、评分者及策划者、排版创意者与制作人等,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每组要挑选一位组长,宜挑选组织能力强、外向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人担任。④分组方法。分组一般采用报数的方法——用全部人数除以小组人数,所得的商就是学生要报的数。此外,还有卡片分组、生日分组、数字分组、材料分组、糖果口味分组、扑克牌分组等等。⑤小组保持时间。一般来说,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至少要保持4~8个星期才会合作默契,才会形成小组认同,才能共同完成任务,故不主张经常改换。但并不排除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在很短时间内组成的临时小组。
3.合作学习。各小组组建完毕,明确小组任务后,就要进入合作学习阶段。首先是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其次是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认真选择参考资料,从参考书、网络等媒介中收集大量的信息,同时,要求不定时的集中讨论,进行组内的经验交流,以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
4.效果评价。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进行效果检查。小班化教学中,可将小组准备的内容合理分块让每位同学有发言的机会;大班化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轮流派代表讲解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汇报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时要予以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从宏观上有一个把握,监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评价量表,对各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其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该模式下的学生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闭卷)、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合作成绩构成。其中,合作成绩由组员的个人成绩和小组整体得分综合而成,而组员的个人成绩由查阅资料、自主研究报告、个人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等组成,采取自评与他评;小组整体得分则包括小组内部整体研讨的发言记录、在班级发言和汇报情况等,采取师评和组评。
三、案例分析:以培训与开发课程为例
《培训与开发》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近3年来,我们采取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此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现将操作步骤总结如下。
1.教学内容及任务设计。《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培训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培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培训者。对《培训与开发》教材分析,其教学内容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培训与开发概论和学习理论(模块1);培训与开发流程,包括培训与开发需要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模块2);职业发展管理(模块3)。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及内容难易度,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容模块1采取集体授课,内容模块2、3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引进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据此,笔者将内容模块2、3细化分析,转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不断深入且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子任务(见表1)。
2.分组与小组团队建设。在内容模块1“概论与学习理论”集体讲授结束后,就安排3个课时进行分组和团队建设。分组(1课时):面对2009级人力资源专业两个班89名学生,笔者采取循环报数“1-11”的方式,分成11个组,每组8~9人,且异质小组适度调整。教师推荐报数为“1”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布置两项工作:一是提交组员名单,包括姓名、班级、学号、联系方式;二是利用课内外时间(一个星期为宜),组织全体组员讨论与确定本组的队长、队名、队歌、口号和队徽(标志),并作好团队介绍准备。小组团队建设(2课时):各组轮流介绍自己的团队,方式不限。实践表明,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每个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凝聚力,他们制作出精美、实用的PPT幻灯片;他们设计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队徽;他们纷纷给自己团队取上响亮的名字,如“七星协力”、“钢铁连”、“NO.1”、“非常7+1”、“So,Go行动派”、“eight进行曲”;他们还设计出铿锵有力、不拘一格的口号,如“七星协力,其力断金!”、“我们一起,追逐心中的太阳”、“不同的音符奏出不同的乐章”;还一起高唱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队歌,如“真心英雄”、“Everyone is No.1”、“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和团队建设结束后,就进入内容模块2、3的理论学习,要求同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集体讲授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然后,提出和布置各章节的小组学习任务(见表1);接下来,各组同步完成各章节的小组任务。下面以“培训实施”一章为例。①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述“培训与开项目设计的流程”,运用列举法使学生掌握“课程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的格式”,又运用体验法让学生知道“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②提出相应的小组合作任务。针对某岗位(模拟公司或自拟)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制定培训方案;根据上述培训内容,编写课程单元计划;根据上述课程单元计划,编写课时计划,并制作成PPT课件;整合上述培训课件,精选0.5~1课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实施模拟培训。③小组同步完成对应的合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详尽的任务完成计划,要求分章节、分阶段检查与提交所完成的学习任务。④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在内容模块2、3理論学习结束后,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向全班汇报成果,即实施模拟培训。特别注意,在成果汇报前,要向各小组发放组间评分表,要求组员给每个组打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点评。近3年来,学生开发出许多有效的培训项目,学生专业技能也从中获得很大的提升与培养。
四、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调查
为了检验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本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95%的学生表示喜欢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近90%以上的学生认可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学习,表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提高了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得到增强等,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仍采用这种模式。实践证明,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今后可以拓展到HRM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以发挥它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校信息库[EB/OL].2012-02-28.
http://gaoxiao.sooxue.com/major/110205/college.html
[2]陈俊梁,陈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9):58.
[3]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3):70-71.
[4]刘正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困境与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9,(2):69-71.
[5]刘江,李广义,赵志瑞.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21.
[6]高素英,邢会,等.实践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1.
[7]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6-12.
[8]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9]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66.
[10]郑汉文.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2):180-181.
[11]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裴利华(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构建;实施
为了适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简称HRM)从业人员的不断需求,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经管类院校,相继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全国已有363所高校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课程,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帮助学生掌握HRM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HRM问题的能力上,的确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HRM专业课程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诸如,知识驱动学习,教学内容设计以知识为核心,严重脱离实际;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考试方式单一,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提出在班级授课制主框架前提下,建立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应用于《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期待能对高校HRM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一、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与优势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将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有机结合,提出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任务为教学设计内容,以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的互动模式。将其定义为,在群体动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师设计的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内的具体任务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任务设计、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教师设计的目标任务为导向,以合作学习的学生小组为主体,重视师生、生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与交流,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非认知品质,又以团队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将此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与传统封闭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僅需要具备与人竞争的意识,还需要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恰好提供了达成以上目的的交流机会与训练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HRM专业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用PPT幻灯片、板书等进行理论讲授,并辅以社会调研、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掌握何种技能,均可通过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案例分组讨论,角色分组扮演,小组模拟招应聘,小组模拟培训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HRM基本理论,而且能引导学生掌握HRM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导向,强调责任到人,因此,每个学生都会利用课外时间主动收集相关信息,自己准备资料和课件;同时由于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绩为考核和奖励基础,为了不给小组抹黑,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甚至有部分同学在小组学习中承担了比较有影响力的角色,变得踊跃和富有活力。
二、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实施流程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任务的性质、教学时间、教学策略、学生实际而灵活安排。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任务设计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内容载体,高质量的任务设计能够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一个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以驱动和引导学生去完成。因此,任务不是目的,任务只是手段而已,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总目标与章节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并转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非常典型的小任务,这样,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要有相应的内容模块,并形成一个训练主题互不重复的系统整体的任务框架。任务要有开放性多层次性。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分成一系列互相联系具有层次性的子任务,以便小组每位成员都能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擅长的子任务,独立地完成并发表见解。任务的布置要有计划性。设计好任务后,教师要将任务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调查表格、评价标准等资料。让各小组及其组员明确合作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及需完成的合作任务等,使得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准备。
2.异质分组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①小组规模要合理。通常每组的人数在8个人以下,以6~8人为宜。②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发挥其优势。③小组内部应有一定分工。小组组建以后,要责任分工,并进行角色分配,如分别担任主持人、资料收集员、记录员、成果介绍员或报告者、评分者及策划者、排版创意者与制作人等,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每组要挑选一位组长,宜挑选组织能力强、外向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人担任。④分组方法。分组一般采用报数的方法——用全部人数除以小组人数,所得的商就是学生要报的数。此外,还有卡片分组、生日分组、数字分组、材料分组、糖果口味分组、扑克牌分组等等。⑤小组保持时间。一般来说,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至少要保持4~8个星期才会合作默契,才会形成小组认同,才能共同完成任务,故不主张经常改换。但并不排除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在很短时间内组成的临时小组。
3.合作学习。各小组组建完毕,明确小组任务后,就要进入合作学习阶段。首先是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其次是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小组成员认真选择参考资料,从参考书、网络等媒介中收集大量的信息,同时,要求不定时的集中讨论,进行组内的经验交流,以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
4.效果评价。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进行效果检查。小班化教学中,可将小组准备的内容合理分块让每位同学有发言的机会;大班化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轮流派代表讲解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汇报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时要予以评价,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从宏观上有一个把握,监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提供评价量表,对各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其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该模式下的学生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闭卷)、平时成绩(考勤和作业)、合作成绩构成。其中,合作成绩由组员的个人成绩和小组整体得分综合而成,而组员的个人成绩由查阅资料、自主研究报告、个人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等组成,采取自评与他评;小组整体得分则包括小组内部整体研讨的发言记录、在班级发言和汇报情况等,采取师评和组评。
三、案例分析:以培训与开发课程为例
《培训与开发》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近3年来,我们采取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此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现将操作步骤总结如下。
1.教学内容及任务设计。《培训与开发》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培训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培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培训者。对《培训与开发》教材分析,其教学内容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培训与开发概论和学习理论(模块1);培训与开发流程,包括培训与开发需要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模块2);职业发展管理(模块3)。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及内容难易度,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容模块1采取集体授课,内容模块2、3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引进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据此,笔者将内容模块2、3细化分析,转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不断深入且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子任务(见表1)。
2.分组与小组团队建设。在内容模块1“概论与学习理论”集体讲授结束后,就安排3个课时进行分组和团队建设。分组(1课时):面对2009级人力资源专业两个班89名学生,笔者采取循环报数“1-11”的方式,分成11个组,每组8~9人,且异质小组适度调整。教师推荐报数为“1”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布置两项工作:一是提交组员名单,包括姓名、班级、学号、联系方式;二是利用课内外时间(一个星期为宜),组织全体组员讨论与确定本组的队长、队名、队歌、口号和队徽(标志),并作好团队介绍准备。小组团队建设(2课时):各组轮流介绍自己的团队,方式不限。实践表明,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每个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凝聚力,他们制作出精美、实用的PPT幻灯片;他们设计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队徽;他们纷纷给自己团队取上响亮的名字,如“七星协力”、“钢铁连”、“NO.1”、“非常7+1”、“So,Go行动派”、“eight进行曲”;他们还设计出铿锵有力、不拘一格的口号,如“七星协力,其力断金!”、“我们一起,追逐心中的太阳”、“不同的音符奏出不同的乐章”;还一起高唱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队歌,如“真心英雄”、“Everyone is No.1”、“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和团队建设结束后,就进入内容模块2、3的理论学习,要求同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集体讲授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然后,提出和布置各章节的小组学习任务(见表1);接下来,各组同步完成各章节的小组任务。下面以“培训实施”一章为例。①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运用讲授法讲述“培训与开项目设计的流程”,运用列举法使学生掌握“课程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的格式”,又运用体验法让学生知道“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管理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培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②提出相应的小组合作任务。针对某岗位(模拟公司或自拟)确定合适的培训内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制定培训方案;根据上述培训内容,编写课程单元计划;根据上述课程单元计划,编写课时计划,并制作成PPT课件;整合上述培训课件,精选0.5~1课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实施模拟培训。③小组同步完成对应的合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详尽的任务完成计划,要求分章节、分阶段检查与提交所完成的学习任务。④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在内容模块2、3理論学习结束后,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向全班汇报成果,即实施模拟培训。特别注意,在成果汇报前,要向各小组发放组间评分表,要求组员给每个组打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各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点评。近3年来,学生开发出许多有效的培训项目,学生专业技能也从中获得很大的提升与培养。
四、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调查
为了检验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本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95%的学生表示喜欢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近90%以上的学生认可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学习,表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提高了团队精神,专业技能得到增强等,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仍采用这种模式。实践证明,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今后可以拓展到HRM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以发挥它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校信息库[EB/OL].2012-02-28.
http://gaoxiao.sooxue.com/major/110205/college.html
[2]陈俊梁,陈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9):58.
[3]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述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3):70-71.
[4]刘正妙.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困境与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9,(2):69-71.
[5]刘江,李广义,赵志瑞.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21.
[6]高素英,邢会,等.实践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1.
[7]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6-12.
[8]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9]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6):64-66.
[10]郑汉文.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策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12):180-181.
[11]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裴利华(1964-),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