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评价语是教师从学习目标出发,对学习过程状态和学习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它可以鉴定学习的有效与否,改进教师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尝试运用课程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对教学案例中的评价语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有效运用教学评价语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76-02
一、案例
Y是个内向的六年级男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一天,美术老师让同学们课后收集贝壳并且仔细观察,为下节课画画做准备。第二天,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讲讲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几个同学讲完后,老师很高兴地夸奖同学们:“大家表现真棒!还有同学愿意发言吗?”Y兴高采烈地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贝壳。在老师同意后,Y把一大把的贝壳捧上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时教师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能讲讲这些贝壳叫什么名字吗?”Y很茫然的对着教师说不知道。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师用生硬的语气说道:“不知道,那就回到座位上去吧。”Y手捧着贝壳,耷拉着脑袋回去了,心里一直想着刚刚出丑的样子,整节课都无精打采。教师继续寻找着想要回答问题的同学,看到没有同学举手,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课后,同学们的作业发了下来,Y打开作业本随意地瞥了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跟同桌说道:“我不看都知道是什么,除了优就是优,每次都一样,真没劲!”
二、分析
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这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表现获得了教师的积极评价,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求知欲和表现欲也越发高涨。反之,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的评价语是把双刃剑,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教师的不恰当的评价语对Y以及其他同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了Y的失落情绪和心理压力。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它表达了人们希望得到赞美的心声。小学生也是如此,案例中的Y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贝壳,很好的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又踊跃发言,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其他学生的榜样,理应受到教师的赞美。但是教师忽略了Y的这些表现,忽略了这个榜样的“润物无声”的作用,却因为他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冷语相对,加之同学们的嘲笑,更是让一直表现优异的Y感到难堪。Y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为了不再被同学们嘲笑,被教师批评,他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而这种要求给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单调贫乏,缺乏吸引力和引导性。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每一个学生都期待自己的表现能获得教师的赏识,希望自己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中寻找进步的空间。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和课后作业,教师们只会用“嗯,很好”、“真棒”、“阅”、“优”、“好”等两三字的评价语;除此之外,毫无新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能从评价语中得到实际有效的帮助和鼓励,情感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评价语就不再受同学们的喜爱,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上述案例中,教师长期不变的评价使得同学们不用猜都知道是什么,这让Y感到毫无新意,所以他才对自己作业本上教师给出的评价根本不屑一顾。
3.影响了学生们新知的获得。众所周知,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鉴定、导向和激励。教学评价语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发挥其导向作用。上述案例中,美术老师没有对Y的回答给予引导,恰恰丢失了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获得新知的机会。老师对Y同学表现的回应也传递给其他同学一个信号:回答不出问题,就会受批评。这样一来,学生们只是安静地听老师讲授,即使心中有各种疑问、见解和回答问题的冲动,但由于害怕不被肯定就不敢提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们质疑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进行自我导向地学习;并且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少,思维碰撞也随之减少,难以促进新知的生成。
三、建议
评价语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的会起到促进作用,有的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评价语看成是随便的事,需慎重地给出评价语。基于上述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的言行或作业给出评价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讲究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教学评价学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或课后作业中教师的一句简单激励性的评价语在学生心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一旦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在“自愿“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因此,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应对敢于发言的Y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没有回答上问题时可以让他课后去查一查,并鼓励他说:“下节课你再给同学们说说贝壳的名字,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回答好的。”这样,不仅不会挫伤Y的积极性,反而会带给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2.讲究新颖性。教学评价语的新颖性应包括内容新颖和形式新颖两方面。内容新颖是指评价的立足点新,内容风趣,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给予不同的评价。形式新颖是指评价语不仅可采用有声的语言,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如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总之,评价语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富于变化,避免单一老套。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说“你们表现真棒”,课后作业中却除了“优”还是“优”之类的评价语,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评价语应灵活多样、随机变化,使学生想听、爱听。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以因时因情而异的新鲜评价语,而且可以经常变换词句、语气和节奏,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3.讲究互动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给出教学评价语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活动,学生也应参与其中,使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Y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作业成果之前,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Y的展示作出评价。这种情况下,其他同学不再只是看热闹的旁观者,他们会带着任务仔细听Y同学的展示,积极动脑思考,这样一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必然会被一句句精彩的评价语所代替。在学生相互评价后,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做出总结,既要予以赞许,又要指出不足,还要教给学生们评价方法,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样,几句简单的评价语,不仅可以将师生,生生之间的观点得到交换,思维得到碰撞,而且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技巧,做到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蓓.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J].教育导刊,2002,(10).
[2]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3]姚林群.她为什么害怕老师的表扬[J].中小学管理,2007,(5).
[4]汪晓滟.小学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研纵横,2010,(6).
[5]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孙丛丛?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原理。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76-02
一、案例
Y是个内向的六年级男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一天,美术老师让同学们课后收集贝壳并且仔细观察,为下节课画画做准备。第二天,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讲讲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几个同学讲完后,老师很高兴地夸奖同学们:“大家表现真棒!还有同学愿意发言吗?”Y兴高采烈地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贝壳。在老师同意后,Y把一大把的贝壳捧上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时教师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能讲讲这些贝壳叫什么名字吗?”Y很茫然的对着教师说不知道。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师用生硬的语气说道:“不知道,那就回到座位上去吧。”Y手捧着贝壳,耷拉着脑袋回去了,心里一直想着刚刚出丑的样子,整节课都无精打采。教师继续寻找着想要回答问题的同学,看到没有同学举手,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课后,同学们的作业发了下来,Y打开作业本随意地瞥了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跟同桌说道:“我不看都知道是什么,除了优就是优,每次都一样,真没劲!”
二、分析
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这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如果学生的表现获得了教师的积极评价,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求知欲和表现欲也越发高涨。反之,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的评价语是把双刃剑,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发展。上述案例中,教师的不恰当的评价语对Y以及其他同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了Y的失落情绪和心理压力。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它表达了人们希望得到赞美的心声。小学生也是如此,案例中的Y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贝壳,很好的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又踊跃发言,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其他学生的榜样,理应受到教师的赞美。但是教师忽略了Y的这些表现,忽略了这个榜样的“润物无声”的作用,却因为他叫不出这么多贝壳的名字而冷语相对,加之同学们的嘲笑,更是让一直表现优异的Y感到难堪。Y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为了不再被同学们嘲笑,被教师批评,他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而这种要求给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单调贫乏,缺乏吸引力和引导性。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每一个学生都期待自己的表现能获得教师的赏识,希望自己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中寻找进步的空间。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和课后作业,教师们只会用“嗯,很好”、“真棒”、“阅”、“优”、“好”等两三字的评价语;除此之外,毫无新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能从评价语中得到实际有效的帮助和鼓励,情感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评价语就不再受同学们的喜爱,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上述案例中,教师长期不变的评价使得同学们不用猜都知道是什么,这让Y感到毫无新意,所以他才对自己作业本上教师给出的评价根本不屑一顾。
3.影响了学生们新知的获得。众所周知,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鉴定、导向和激励。教学评价语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发挥其导向作用。上述案例中,美术老师没有对Y的回答给予引导,恰恰丢失了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获得新知的机会。老师对Y同学表现的回应也传递给其他同学一个信号:回答不出问题,就会受批评。这样一来,学生们只是安静地听老师讲授,即使心中有各种疑问、见解和回答问题的冲动,但由于害怕不被肯定就不敢提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们质疑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进行自我导向地学习;并且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少,思维碰撞也随之减少,难以促进新知的生成。
三、建议
评价语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有的会起到促进作用,有的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评价语看成是随便的事,需慎重地给出评价语。基于上述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的言行或作业给出评价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讲究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教学评价学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或课后作业中教师的一句简单激励性的评价语在学生心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一旦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习在“自愿“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因此,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应对敢于发言的Y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学生没有回答上问题时可以让他课后去查一查,并鼓励他说:“下节课你再给同学们说说贝壳的名字,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回答好的。”这样,不仅不会挫伤Y的积极性,反而会带给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2.讲究新颖性。教学评价语的新颖性应包括内容新颖和形式新颖两方面。内容新颖是指评价的立足点新,内容风趣,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给予不同的评价。形式新颖是指评价语不仅可采用有声的语言,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如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总之,评价语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富于变化,避免单一老套。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说“你们表现真棒”,课后作业中却除了“优”还是“优”之类的评价语,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评价语应灵活多样、随机变化,使学生想听、爱听。教师不仅可以给学生以因时因情而异的新鲜评价语,而且可以经常变换词句、语气和节奏,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3.讲究互动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给出教学评价语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活动,学生也应参与其中,使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Y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作业成果之前,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Y的展示作出评价。这种情况下,其他同学不再只是看热闹的旁观者,他们会带着任务仔细听Y同学的展示,积极动脑思考,这样一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必然会被一句句精彩的评价语所代替。在学生相互评价后,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做出总结,既要予以赞许,又要指出不足,还要教给学生们评价方法,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样,几句简单的评价语,不仅可以将师生,生生之间的观点得到交换,思维得到碰撞,而且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技巧,做到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同学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蓓.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J].教育导刊,2002,(10).
[2]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3]姚林群.她为什么害怕老师的表扬[J].中小学管理,2007,(5).
[4]汪晓滟.小学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研纵横,2010,(6).
[5]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孙丛丛?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