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老一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认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大意义并自觉优化提问艺术。而做好这一点往往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实践﹑总结各种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探究兴趣,进而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快乐﹑有效。
一、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进师生交流,创设积极的课堂心里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对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这样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愿意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讲课更投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当学生遇到未知的问题时,其认识上产生了矛盾,从而就会促使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知,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提高学生应对新事物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加以整理,综合和概括,摒弃干扰,取其有用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其次,它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定的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原定的教学计划即使很完善,也难以应对实际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感知未估计到的状况,并据此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主动的优化教学计划,培养自身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二、教师做好有效提问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提出要依据教学的任务,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提问题必须表意明确﹑重点突出﹑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重点好像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是学生在学习上融会贯通的枢纽。”因此,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二)所提问题的难易水平要适中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准备好问题,提问顺序及问题的难度。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
(三)提出问题后要控制好等待时间
在全班参与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能使每位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四)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出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情感的加入,教与学的过程就如同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学生也易产生紧张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本学科的情况,使言、行、情融为一体。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一方面要找准学生共同的兴趣点,设计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精神、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体现教师提问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设计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知识方面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问题、分析,综合和评价方面的问题等要交替的呈现在课堂上。既要培养学生言语信息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五)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眼看全体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知道你正在期待他们每个人精彩的回答。并切记问题是面向全班学生提出的。提出的问题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人人有话说,有感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由班上成绩好的爱举手的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则很少有机会,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机的或按学号顺序轮换的让学生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提出有多种答案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各种通报方向扩散,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算什么,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调动每个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好好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让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同时运用新颖、多变的提问形式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能从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一、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进师生交流,创设积极的课堂心里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对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这样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愿意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讲课更投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当学生遇到未知的问题时,其认识上产生了矛盾,从而就会促使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知,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提高学生应对新事物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加以整理,综合和概括,摒弃干扰,取其有用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其次,它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定的教学计划。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原定的教学计划即使很完善,也难以应对实际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感知未估计到的状况,并据此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主动的优化教学计划,培养自身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二、教师做好有效提问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提出要依据教学的任务,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提问题必须表意明确﹑重点突出﹑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重点好像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是学生在学习上融会贯通的枢纽。”因此,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二)所提问题的难易水平要适中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准备好问题,提问顺序及问题的难度。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
(三)提出问题后要控制好等待时间
在全班参与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能使每位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四)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出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情感的加入,教与学的过程就如同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学生也易产生紧张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本学科的情况,使言、行、情融为一体。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一方面要找准学生共同的兴趣点,设计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精神、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体现教师提问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设计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知识方面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问题、分析,综合和评价方面的问题等要交替的呈现在课堂上。既要培养学生言语信息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五)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眼看全体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知道你正在期待他们每个人精彩的回答。并切记问题是面向全班学生提出的。提出的问题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人人有话说,有感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由班上成绩好的爱举手的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则很少有机会,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教师应该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机的或按学号顺序轮换的让学生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提出有多种答案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各种通报方向扩散,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算什么,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调动每个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好好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让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同时运用新颖、多变的提问形式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能从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