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作为经典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章已经发表60周年。这一经典文献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温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论述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途径,对新时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正处》;全面深化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14-02
《正处》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后作了若干补充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是毛泽东在长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述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是毛泽东发表《正处》讲话60周年。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攻坚克难,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目标奋勇前进。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今天我们回顾这篇经典文章,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和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正处》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作些浅要的论述。
一、 以史为镜,知往鉴今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八大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1956年9月召开的,并由此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八大深入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但由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斯大林使苏联问题公开展现,随后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苏聯问题的出现和变动,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震动。它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这种变化促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处于必然王国,远没有达到自由王国。与此同时,由于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处理没有足够经验以及社会主义阵营波动对国内的影响,1956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时期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个别地方发生了少数工人学生罢工罢课的事件。“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1](P.67) 而产生骚动。这表明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出现紧张情绪。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我党对于处理社会矛盾的注意,怎样正确处理和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也就随之成为以中共中央领导人们需要着重思考与斟酌的重大问题。
二、 《正处》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改革,从特定的角度来说是利益的调整。这既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阶级斗争方法,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基本矛盾论”分析和把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来解决。”[2](P.6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从基本矛盾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注意处理好人民强烈关心的问题,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推进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正处》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3](P.767-768)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趋稳,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总量成功赶超日本,越居世界第二。但犹如双刃剑般的经济大潮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种表现形式,矛盾主体相当广泛,利益冲突十分多样,化解矛盾的难度在不断加大,改革的难度也在不断变强,改革带来的风险无法回避。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依然是我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篇历史文献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我们要坚持“基本矛盾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改革面临重要挑战。所以全党上下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不忘初心,时刻准备着。习近平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才能够保持改革大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总目标的两句话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即: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及根本大方向,其二是在深化改革根本方向的指引下积极谋划和推进改革的旗帜性指向。如果不把第一句作为前提,只强调第二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容易把现代化理解为处处向西方看齐,使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歪曲传播,导致不稳定因素出现,只有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他郑重告诫全党:“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他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P.552) 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从基本矛盾出发,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正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正处》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自然也不同。简单的来说就是,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是非问题也包含敌我问题。解决敌我问题要采取专政的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以讨论、说服教育等为主。由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长期形成的大规模群众性阶级斗争的惯性原因,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经验还不是很完备,当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时还需要不断习惯,所以毛泽东提醒全党注意,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当下,是我党执政以来最为稳定、经济发展最为均衡的黄金时代,欣欣向荣,社会氛围整体是和谐的。但不得不认识到,随着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更不是只来自某一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差距问题明显增强,社会两极分化呈现增长趋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出现瘸腿情况,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区域差别拉大,群體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显现和发展的具体反映和现实情况,无法避免。重新学习和认识《正处》的观点启示我们:首先要科学的分析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刻铭记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持久发展,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可以说,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攻坚克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三)《正处》对当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好处。与此同时科学的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重温《正处》得到的重要经验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的力度不能小,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深刻革命”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始终是赶超型,所以保持发展速度与社会承受度平衡是必要的。发展速度过快会导致历史上急于求成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再次重演,发展过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既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发展的目的、稳定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我们党9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还是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人心,风雨同舟。
参考文献: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6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上来[J].求是,2014,(1).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关键词】《正处》;全面深化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2-0014-02
《正处》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后作了若干补充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是毛泽东在长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述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是毛泽东发表《正处》讲话60周年。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攻坚克难,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目标奋勇前进。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今天我们回顾这篇经典文章,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和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正处》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作些浅要的论述。
一、 以史为镜,知往鉴今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共八大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于1956年9月召开的,并由此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八大深入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但由于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批斯大林使苏联问题公开展现,随后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苏聯问题的出现和变动,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震动。它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这种变化促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是处于必然王国,远没有达到自由王国。与此同时,由于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处理没有足够经验以及社会主义阵营波动对国内的影响,1956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时期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个别地方发生了少数工人学生罢工罢课的事件。“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1](P.67) 而产生骚动。这表明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出现紧张情绪。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我党对于处理社会矛盾的注意,怎样正确处理和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也就随之成为以中共中央领导人们需要着重思考与斟酌的重大问题。
二、 《正处》对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改革,从特定的角度来说是利益的调整。这既不能用简单粗暴的阶级斗争方法,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基本矛盾论”分析和把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来解决。”[2](P.6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从基本矛盾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注意处理好人民强烈关心的问题,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推进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正处》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3](P.767-768)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趋稳,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总量成功赶超日本,越居世界第二。但犹如双刃剑般的经济大潮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种表现形式,矛盾主体相当广泛,利益冲突十分多样,化解矛盾的难度在不断加大,改革的难度也在不断变强,改革带来的风险无法回避。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依然是我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篇历史文献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我们要坚持“基本矛盾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改革面临重要挑战。所以全党上下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不忘初心,时刻准备着。习近平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才能够保持改革大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总目标的两句话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即: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及根本大方向,其二是在深化改革根本方向的指引下积极谋划和推进改革的旗帜性指向。如果不把第一句作为前提,只强调第二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容易把现代化理解为处处向西方看齐,使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歪曲传播,导致不稳定因素出现,只有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他郑重告诫全党:“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他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P.552) 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从基本矛盾出发,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二)《正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正处》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方法自然也不同。简单的来说就是,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是非问题也包含敌我问题。解决敌我问题要采取专政的手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以讨论、说服教育等为主。由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中长期形成的大规模群众性阶级斗争的惯性原因,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经验还不是很完备,当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时还需要不断习惯,所以毛泽东提醒全党注意,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当下,是我党执政以来最为稳定、经济发展最为均衡的黄金时代,欣欣向荣,社会氛围整体是和谐的。但不得不认识到,随着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更不是只来自某一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入差距问题明显增强,社会两极分化呈现增长趋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出现瘸腿情况,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区域差别拉大,群體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显现和发展的具体反映和现实情况,无法避免。重新学习和认识《正处》的观点启示我们:首先要科学的分析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刻铭记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持久发展,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可以说,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攻坚克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
(三)《正处》对当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好处。与此同时科学的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是重温《正处》得到的重要经验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的力度不能小,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深刻革命”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始终是赶超型,所以保持发展速度与社会承受度平衡是必要的。发展速度过快会导致历史上急于求成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再次重演,发展过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既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发展的目的、稳定的基石,坚持以人为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我们党9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还是当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人心,风雨同舟。
参考文献: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6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上来[J].求是,2014,(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