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我们所学的课本上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慨……作品中那些“意义和情味”同作者的旨趣相同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语文课,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在认知的基础上,领略其中蕴涵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情感
   一、蓄情——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需
   求。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新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
   二、酿情——引领感知,提高学生的悟情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读中悟情。“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一些经典作品,光靠品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
   2,想象入情。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头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
   3,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三、泻情——创设佳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此诗,联系生活实际,驰骋想象,力求把抽象有限的文学符号变成形象可感、内涵丰富的画面。先请同学们按方位,有序地在脑子里展现孤山寺、贾亭、湖水、白云、早莺、暖树、鲜花、绿草、绿杨荫、白沙堤等轮廓。然后用想象的色彩斑斓的笔,在脑子里给各种事物描上恰切的色彩。学生们发挥创造性,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眼前出现的美境:清清的湖水,重叠的白云,碧绿的生机盎然的树,乌黑的轻捷的新燕,红黄蓝各色的野花,青色逼人的小草……并用语言描述其动态化的一面:湖水涌动,不时“哗哗”地扑向堤岸,白云低飞似乎同湖水连成一片,早莺在沐浴阳光的树枝上欢唱、跳动,新燕衔着春泥,为筑新巢来回疾飞。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让语文课多一些情感吧!要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
其他文献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高考作文的结果来看,还存在着套作、空谈、无病呻吟等问题。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一切为了高考”根深蒂固,教师满堂讲和学生默默听的现象还很普遍,学生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学生严格按指定的模式写作,忽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写作兴趣和快乐也就丧失了。   那么,要改革进步,就要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写作的局面开始,把学
期刊
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做人、会作文的综合素质,理应成为如今作文教学的一个方向。围绕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消除学生消极的情感,必将成为作文课堂的重要内容。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期刊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为了不断地给学生补充“营养”,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学校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际,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必要。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
期刊
一、巧设比喻增活力   比喻是一种基于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也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当代文学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简直就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因此,在作文中用上恰当的比喻,既会给文章添注活力,也能刺激评卷老师的眼球,提升作文的印象分值。   二、善用排偶添和谐   排偶即排比和对偶,这两种
期刊
师:孔子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而《论语》是研究孔子最重要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首先,我们一起回顾有关孔子的文学常识。(幻灯片展示)   《论语》是记录 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 篇,  为 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把 、 、 、 编在一起,称为“ ”。  
期刊
学生学好语文,是家长、教师的愿望,也是学生的责任。由于语文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学生往往对学好语文缺乏信心和耐心。要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魅力无穷,生机勃勃,学生很喜欢上这样的课。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
期刊
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学生对作文,则厌倦而恐惧,写出的文章往往行文僵化,情感虚假。作文其实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作家蒋丽萍说过:“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应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这就是说,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在生活中细心地体验感受。由此,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一点新鲜感。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语文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承祖国文化。    在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注重写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第一步:激情导趣,让孩子“爱”写字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极差,要让生性好动的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