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建设的最高境界,处于统率全校各项活动的重要地位。从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看,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不断丰富与挖掘文化软实力,使高职院校从根本上走出发展肤浅的怪圈,走上全面、平衡、健康的和谐发展之路,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企业化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高职院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纵观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建校时间短,很多都是由原来一所或几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在建校过程中,一味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没有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规划实施,缺少顶层设计,文化底蕴普遍不深厚。高职院校要增强办学实力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如果只有单纯的人员和物资的叠加而没有文化的提升,势必将只能是大学的招牌,中专的水平。而要想名副其实,就必须通过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建设的情况,这种忽视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忽视,而是在执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出于对高技能的强调而无意间造成了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漠视,单纯技能的提倡和强调淹没了文化建设应有的位置。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薄弱是遏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在高职院校发展中不断丰富与挖掘文化软实力的潜力,使其从根本上走出发展肤浅的怪圈,走上全面、平衡、健康的和谐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高职院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因而,高职教育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属高校(大学)文化,而不再是"中专文化"、"成教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大学文化,要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是职教文化。"职"字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学术性院校的文化标识,是高职院校的文化特性和灵魂。
三、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策略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强弱最终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兴衰成败。随着高职校企合作的不断融合,引起了高职院校巨大的变化,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不断推动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创新,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细节中、全方位地开拓高职院校文化企业化的有效途径。
--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层面、多样化的,无论从师资、设备、技术创新,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课程开发以及订单式培养人才等方面,还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都应加强合作,实现产学研由松散型合作到紧密型结合或产学研一体化方向的转变。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建立课外科研活动体系,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无论是什么出身,谙熟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点。因此可以说,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的成功。企业家的成功,是企业家文化的成功。山东商务学院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把自己的文化个性通过论坛、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企业家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碰撞中及早完成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引进企业文化要素。要形成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的新体制和机制,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以现代企业规律为支撑点,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是引入企业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文化。现代企业无不讲求竞争激励,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因此,学校也应建立充满良性竞争、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工作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文化,让师生在竞争激励文化的规范与约束下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二是建立团队文化。大力倡导"校荣我荣,校衰我耻""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等具有企业团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三是建立真正的企业环境。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阶段职业管理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比如学生实习按照车间班组、公司科室岗位方式进行管理,学生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卡、严明时间观念,组织纪律性,不得迟到早退,不许擅自离岗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从而提升学校的职业气氛,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工学结合是以教学时间为划分标准的教学形式,即学校课堂教学时间与企业实践时间各占一定比例,使学校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活动在同一天中开展。学生学完规定学制取得毕业资格后,即可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是一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订单形式,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名片,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影响其发展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活力。必须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运作,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资料:
[1]包秀华.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北方经济[J],2006.12
[2]田建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济南:大众日报,2004.
[3]杨胜群:小议文化软实力.瞭望.2007.11。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企业化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高职院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纵观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建校时间短,很多都是由原来一所或几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在建校过程中,一味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没有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规划实施,缺少顶层设计,文化底蕴普遍不深厚。高职院校要增强办学实力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如果只有单纯的人员和物资的叠加而没有文化的提升,势必将只能是大学的招牌,中专的水平。而要想名副其实,就必须通过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文化建设的情况,这种忽视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忽视,而是在执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出于对高技能的强调而无意间造成了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漠视,单纯技能的提倡和强调淹没了文化建设应有的位置。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数量和质量、外延和内涵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薄弱是遏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在高职院校发展中不断丰富与挖掘文化软实力的潜力,使其从根本上走出发展肤浅的怪圈,走上全面、平衡、健康的和谐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高职院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因而,高职教育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属高校(大学)文化,而不再是"中专文化"、"成教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大学文化,要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是职教文化。"职"字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学术性院校的文化标识,是高职院校的文化特性和灵魂。
三、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策略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强弱最终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兴衰成败。随着高职校企合作的不断融合,引起了高职院校巨大的变化,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不断推动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创新,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细节中、全方位地开拓高职院校文化企业化的有效途径。
--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层面、多样化的,无论从师资、设备、技术创新,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课程开发以及订单式培养人才等方面,还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都应加强合作,实现产学研由松散型合作到紧密型结合或产学研一体化方向的转变。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建立课外科研活动体系,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无论是什么出身,谙熟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点。因此可以说,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的成功。企业家的成功,是企业家文化的成功。山东商务学院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把自己的文化个性通过论坛、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企业家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碰撞中及早完成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引进企业文化要素。要形成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的新体制和机制,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的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以现代企业规律为支撑点,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是引入企业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文化。现代企业无不讲求竞争激励,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因此,学校也应建立充满良性竞争、充满生机活力的学习工作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文化,让师生在竞争激励文化的规范与约束下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二是建立团队文化。大力倡导"校荣我荣,校衰我耻""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等具有企业团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三是建立真正的企业环境。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阶段职业管理训练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比如学生实习按照车间班组、公司科室岗位方式进行管理,学生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卡、严明时间观念,组织纪律性,不得迟到早退,不许擅自离岗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从而提升学校的职业气氛,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工学结合是以教学时间为划分标准的教学形式,即学校课堂教学时间与企业实践时间各占一定比例,使学校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活动在同一天中开展。学生学完规定学制取得毕业资格后,即可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是一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订单形式,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名片,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影响其发展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活力。必须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运作,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资料:
[1]包秀华.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北方经济[J],2006.12
[2]田建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济南:大众日报,2004.
[3]杨胜群:小议文化软实力.瞭望.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