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其教学方式与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素质,因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重中之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 分层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其培养的学生必然要体现职业的特色,并在毕业后能迅速走上特定的职业岗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和质量,真正服务于学生。针对这些“职业化”倾向明显的岗位要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通用技术的传统计算机知识普及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广泛但教学深度较浅、基础应用性强但行业适用性弱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能适应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因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做简单梳理,供同行探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按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教师要成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注重提示新旧知识之问联系的线索,组织学习者之间开展协作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的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首先必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分层的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以后,教师必须详细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置授课内容和达到的要求,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所发展。分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其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分层教学模式开展的现实背景
(一)行业需求不断提高
随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加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到了全面运用的层次,如不仅要求能整理文字资料,而且要求能主动地运用网络搜集各种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不仅能操作基本的办公软件,而且要求能熟练运用各种行业软件等。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改进传统的技能普及型教学,转而进入“技能普及+行业应用”的模式。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起点有所提高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不再是“零起点”。此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必须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然而,这个起点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难题。在中职学校的生源组成中,他们学习的经历有所差别,因而在计算机的技能掌握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有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则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面对学生复杂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层次,找到合理的契合点是教学之初的困难所在。
(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证书考试要求提高
“多证制”是中职教育面向行业的突出特点,一本证书代表着一种能力,代表着日后就业中的一个竞争点。我校为学生举行了多种证书考试,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证书考试以满足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情况又要兼顾到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与社会需要的紧密集合;既要考虑到基础教学起点的提高,又要兼顾到乡村“零起点”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又需要尝试更高等级的计算机考试。因而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采用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为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必须从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并分层,然后针对分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使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最后要采用有效的评估体系,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准确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分层,学校必须采用有效的测试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并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将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非常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并且有很强上机操作能力,确实能使用计算机解决一般实际问题。[4](经考试或测试进入第一层次的学生可直接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以后即可直接拿到学分而免修相关课程;第二层次学生为学习成绩次于第一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上进心,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尚不能完全独立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学生是基本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没有知识基础,对计算机基本操作也知之甚少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二)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学中取得同样的成功,必须精心制定适合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充分了解各层差异,针对差异,分类目标与任务,因材施教。
(三)分层备课 根据不同层次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要设计好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和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教学梯度。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接受,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
(四)分層授课
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分别对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授课。第一层次学生以多练少讲为主,多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技能技巧;对于第二层次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第三层次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高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只要努力,每个层次都能获得成功。
(五)分层进行上机实验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除了备课、授课等方面要有不同的准备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学生的上机实验练习。实验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机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课堂的质量。在实验的设计上,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应以大型综合性实验为主,可设计一些应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上机实验;对于第二层次学生,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找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第三层次学生,要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六)分层评价
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衡量分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好办法,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而要客观、准确地对分层教学做出评价,就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制定出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分层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所达到的知识水平高低,而要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多大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1]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承认学生个体差别较大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思想。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显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
[2]余战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巢湖学院学报 2002.3
[3]王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4
[4]周香英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的探讨 科技广场 2006.12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 分层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其培养的学生必然要体现职业的特色,并在毕业后能迅速走上特定的职业岗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和质量,真正服务于学生。针对这些“职业化”倾向明显的岗位要求,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通用技术的传统计算机知识普及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广泛但教学深度较浅、基础应用性强但行业适用性弱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能适应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因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做简单梳理,供同行探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按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3]教师要成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同时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注重提示新旧知识之问联系的线索,组织学习者之间开展协作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的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首先必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层,分层的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以后,教师必须详细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设置授课内容和达到的要求,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所发展。分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其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分层教学模式开展的现实背景
(一)行业需求不断提高
随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加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到了全面运用的层次,如不仅要求能整理文字资料,而且要求能主动地运用网络搜集各种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不仅能操作基本的办公软件,而且要求能熟练运用各种行业软件等。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改进传统的技能普及型教学,转而进入“技能普及+行业应用”的模式。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起点有所提高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不再是“零起点”。此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必须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然而,这个起点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难题。在中职学校的生源组成中,他们学习的经历有所差别,因而在计算机的技能掌握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而有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则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面对学生复杂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层次,找到合理的契合点是教学之初的困难所在。
(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证书考试要求提高
“多证制”是中职教育面向行业的突出特点,一本证书代表着一种能力,代表着日后就业中的一个竞争点。我校为学生举行了多种证书考试,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证书考试以满足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情况又要兼顾到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与社会需要的紧密集合;既要考虑到基础教学起点的提高,又要兼顾到乡村“零起点”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又需要尝试更高等级的计算机考试。因而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采用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为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必须从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并分层,然后针对分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使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最后要采用有效的评估体系,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准确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分层,学校必须采用有效的测试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并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将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非常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并且有很强上机操作能力,确实能使用计算机解决一般实际问题。[4](经考试或测试进入第一层次的学生可直接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考试,通过以后即可直接拿到学分而免修相关课程;第二层次学生为学习成绩次于第一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上进心,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尚不能完全独立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学生是基本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没有知识基础,对计算机基本操作也知之甚少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二)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在教学中取得同样的成功,必须精心制定适合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充分了解各层差异,针对差异,分类目标与任务,因材施教。
(三)分层备课 根据不同层次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要设计好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和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教学梯度。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接受,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
(四)分層授课
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分别对三个不同层次进行授课。第一层次学生以多练少讲为主,多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技能技巧;对于第二层次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第三层次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高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只要努力,每个层次都能获得成功。
(五)分层进行上机实验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除了备课、授课等方面要有不同的准备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学生的上机实验练习。实验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机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课堂的质量。在实验的设计上,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应以大型综合性实验为主,可设计一些应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上机实验;对于第二层次学生,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找到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第三层次学生,要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六)分层评价
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衡量分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好办法,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而要客观、准确地对分层教学做出评价,就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制定出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分层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所达到的知识水平高低,而要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多大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1]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承认学生个体差别较大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思想。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显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
[2]余战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巢湖学院学报 2002.3
[3]王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4
[4]周香英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的探讨 科技广场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