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B超检查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了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58例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来了解其眼轴长度、屈光度等。
结果:58例白内障通过进行B超检查均可见到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厚度介于4.0mm—5.5mm之间,晶体厚度最大达到了5.7mm,通过超声可见患者的晶体内部显示有不同的点状光点以及长度不等的斑片状以及条索状的回声。其中有眼轴长度增加4例,视网膜脱离2例,玻璃体出血1例,晶体位置异常1例。
讨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白内障检查能够有效准确评估其眼部的情况并对术后预后效果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B超检查 老年白内障 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24-02
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者可能致盲,白内障患病初期不会对视力水平造成明显影响且无其他典型症状,因此临床诊断的难度较大。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技术在白内障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超声诊断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眼部状况,同时还能够为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文对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61岁—86岁,平均77.9岁。58例患者中53例患者的视力水平低于0.01,另外5例患者的视力水平介于0.01—0.05之间。其中52例的光定位十分正确,另外6例的光定位不正确。
1.2 方法。进行B超检查时让患者处于仰卧位,闭上双目,然后常规对患者的眼部进行纵轴以及横轴探查,依照标准对患者眼睛视神经宽度、晶体厚度以及轴距。人的球轴径的标准值为23.97mm±0.29mm,范围介于23mm—24mm之间。晶体厚度的标准值为4.00mm±0.22mm,范围介于3.5mm—5.0mm之间。眼眶内段的视神经宽度介于4.02mm±0.23mm,范围介于3.0mm—5.00mm之间。全部患者在确诊后均进行了手术,在手术结束后分别利用A超检查和B超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眼轴长度、术后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t检验,卡方检验,其中P<0.05代表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白内障通过进行B超检查均可见到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厚度介于4.0mm—5.5mm之间,晶体厚度最大达到了5.7mm,通过超声可见患者的晶体内部显示有不同的点状光点以及长度不等的斑片状以及条索状的回声。其中眼轴长度增加4例,共占6.90%;视网膜脱离2例,占3.45%;玻璃体出血1例,占1.72%;晶体位置异常1例,占1.72%。患者行B超检查和接触式A超检查的测量结果可见表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分别进行B超检查以及接触式A超检查,患者的眼轴长度以及屈光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经常患的一种眼部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造成白内障的因素复杂多样,发病初期通常无典型症状,视力水平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仅有部分患者的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现象,并且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通常难以对患者眼底的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因此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弱视患者同时合并玻璃体病变,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检查,通过超声声像图可知白内障主要表现为皮质型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以及后囊下白内障三种类型,主要以皮质型白内障为主,通常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晶体核脱位现象,晶状体的组织碎片以及皮质颗粒会在眼部前房角汇集,进而造成小梁网发生堵塞形成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还会导致眼部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形成过敏性眼内炎或者前葡萄膜炎等不良状况。通常核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病情的发展速度也较慢,核混浊随着胚胎核到成人核由黄色慢慢加深变成褐色、褐色。并且屈光度指数也会随核密度的不断升高而加强,逐渐发展成为核性近视。并且核性白内障患者的远视力的下降速度也十分缓慢,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也不断加深,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大幅下降。后囊下白内障老年患者在患病初期,眼球晶体的后囊下的皮质会呈现为棕黄色,形态呈现为锅巴状或者空泡状,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其视力水平便会出现大幅下降,逐渐发展便会演化成为核性白内障或者皮质性白内障,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形成完全性的白内障。先天性的白内障经B超检查其影像特征为晶状体内部表现为环状高回声状态,病灶的边界十分清晰,晶体的前房由于受到压迫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外伤性白内障的B超表现主要为后囊的回声光带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缺,玻璃体内表现为强回声。本次研究通过对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检查,实现了对患者的眼部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价,为老年白内障的诊断及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曲诺,邢陶然等.B超和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查术前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09,(29)
[2] 林光轩,冯娟娟等.老年性白内障的B超诊断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2)
[3] 孙刚,许书平,张琴.外伤性白内障术前眼B超检查临床情况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10)
方法:选取了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58例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来了解其眼轴长度、屈光度等。
结果:58例白内障通过进行B超检查均可见到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厚度介于4.0mm—5.5mm之间,晶体厚度最大达到了5.7mm,通过超声可见患者的晶体内部显示有不同的点状光点以及长度不等的斑片状以及条索状的回声。其中有眼轴长度增加4例,视网膜脱离2例,玻璃体出血1例,晶体位置异常1例。
讨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白内障检查能够有效准确评估其眼部的情况并对术后预后效果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B超检查 老年白内障 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24-02
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者可能致盲,白内障患病初期不会对视力水平造成明显影响且无其他典型症状,因此临床诊断的难度较大。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技术在白内障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超声诊断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眼部状况,同时还能够为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文对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5月—2011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61岁—86岁,平均77.9岁。58例患者中53例患者的视力水平低于0.01,另外5例患者的视力水平介于0.01—0.05之间。其中52例的光定位十分正确,另外6例的光定位不正确。
1.2 方法。进行B超检查时让患者处于仰卧位,闭上双目,然后常规对患者的眼部进行纵轴以及横轴探查,依照标准对患者眼睛视神经宽度、晶体厚度以及轴距。人的球轴径的标准值为23.97mm±0.29mm,范围介于23mm—24mm之间。晶体厚度的标准值为4.00mm±0.22mm,范围介于3.5mm—5.0mm之间。眼眶内段的视神经宽度介于4.02mm±0.23mm,范围介于3.0mm—5.00mm之间。全部患者在确诊后均进行了手术,在手术结束后分别利用A超检查和B超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眼轴长度、术后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t检验,卡方检验,其中P<0.05代表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白内障通过进行B超检查均可见到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厚度介于4.0mm—5.5mm之间,晶体厚度最大达到了5.7mm,通过超声可见患者的晶体内部显示有不同的点状光点以及长度不等的斑片状以及条索状的回声。其中眼轴长度增加4例,共占6.90%;视网膜脱离2例,占3.45%;玻璃体出血1例,占1.72%;晶体位置异常1例,占1.72%。患者行B超检查和接触式A超检查的测量结果可见表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分别进行B超检查以及接触式A超检查,患者的眼轴长度以及屈光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经常患的一种眼部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造成白内障的因素复杂多样,发病初期通常无典型症状,视力水平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仅有部分患者的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现象,并且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通常难以对患者眼底的情况进行了解检查,因此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弱视患者同时合并玻璃体病变,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检查,通过超声声像图可知白内障主要表现为皮质型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以及后囊下白内障三种类型,主要以皮质型白内障为主,通常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晶体核脱位现象,晶状体的组织碎片以及皮质颗粒会在眼部前房角汇集,进而造成小梁网发生堵塞形成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还会导致眼部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形成过敏性眼内炎或者前葡萄膜炎等不良状况。通常核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病情的发展速度也较慢,核混浊随着胚胎核到成人核由黄色慢慢加深变成褐色、褐色。并且屈光度指数也会随核密度的不断升高而加强,逐渐发展成为核性近视。并且核性白内障患者的远视力的下降速度也十分缓慢,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也不断加深,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其视力水平大幅下降。后囊下白内障老年患者在患病初期,眼球晶体的后囊下的皮质会呈现为棕黄色,形态呈现为锅巴状或者空泡状,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其视力水平便会出现大幅下降,逐渐发展便会演化成为核性白内障或者皮质性白内障,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形成完全性的白内障。先天性的白内障经B超检查其影像特征为晶状体内部表现为环状高回声状态,病灶的边界十分清晰,晶体的前房由于受到压迫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外伤性白内障的B超表现主要为后囊的回声光带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缺,玻璃体内表现为强回声。本次研究通过对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检查,实现了对患者的眼部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的准确评价,为老年白内障的诊断及治疗发挥了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曲诺,邢陶然等.B超和视觉电生理联合检查术前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09,(29)
[2] 林光轩,冯娟娟等.老年性白内障的B超诊断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2)
[3] 孙刚,许书平,张琴.外伤性白内障术前眼B超检查临床情况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