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之兆 吉羊吉祥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  瓷雕羊
  高15.2厘米。该套瓷雕均为素瓷,施以青绿及紫色釉料,釉层匀称,质地细润。所有生肖神像均上着紫色襦袄,下着青绿裤。此羊首神系一青绿腰带系在腰间,青绿裤腿扎进紫色靴履中,是为清朝当时的常见装束。塑像衣纹褶皱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此羊首生肖神直立于底座之上,左手举在胸前,右手执一法器,头微微左侧,目视前方,有蓄势待发之感。
  羊在中国自古就有诸多典故,是为吉祥的象征。在美学领域,羊也是被经常刻画描摹的对象,汉字更是以“羊大为美”作为美的标志和符号。
  早在东汉,许慎就提出“美者、甘也。从羊, 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宋人徐铉曰:“羊大则美, 故从大。”清代段玉裁、纽树玉、桂馥、王筠、朱骏声等文字学大师都赞成许说。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书简》中明确指出:“汉文‘美’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文都把‘趣味’来指‘审美力’。”表明他赞成许慎的看法。由此,中国古典的造型艺术,便有了很多以羊为对象的作品。
  商代出土的青铜器至宝—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自商周至明清,羊的形象在中国美的文化里不断传承与创新。
  中国“吉羊”也漂洋过海,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就有不少中国“吉羊”。
  


  ▲南宋  李迪《春郊牧羊图》
  绢本设色,24.1厘米×24.8厘米。李迪,钱塘(浙江杭州)人。小传初载于元庄肃《画继补遗》。擅长写生,描绘飞鸟、走兽、花竹等,皆细致生动,刻划入微。图所绘羊群皆体态肥美,或动或立,煞是喜人。画左前小儿攀枝高处,而高枝上悬一鸟巢,细节生动,佳趣活现。此为江南乡村常见之景,画家善于从乡野之中寻找野趣,开掘美感,富有生活气息。
  


  ▲清  《闲林羔羊图》
  绢本设色,长238.4厘米,宽30.5厘米。佚名。此为局部,绘一白色羊羔自左至右徐行而出,步履悠闲,神色怡然。从画风来看,羔羊垂耳行步,刻画细致入微;在造型上,通体雪白,体格肥壮,生动逼真,线条的描绘上更是细致流畅,勾出羊的肥壮体形,洁白的羔身和赤黑的眼瞳,更示出其神采。画右上方有二鸟飞过,平衡左右构图,又大片留白,烘托了全卷的气氛。
  


  清  水晶雕三羊开泰镇纸
  高9.8厘米,宽15.2厘米。此为一整块水晶雕刻而成,刻为三羊跪立形象。老羊四肢蜷卧,头部回转目视小羊,胡须下垂,有老者之祥态;小羊前蹄支起,后蹄跪坐于老羊脊背之上,也回头目视老羊,似在聆听老者的教诲。后方也跪卧一只,呈三羊开泰之祥瑞之景。整件作品有回首互动,似有情节,羊羔的躯干、尾巴均微微翘起,尾尖处雕琢细致入微,胡须毫发毕现。
  


  魏晋  越窑青瓷羊形器
  高15.2厘米。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画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
  


  汉代  青釉陶制羊首
  虽然此件羊首器早已受到损毁而颜色尽失,但从其脖颈处残存的釉色仍可看出其旧日风采。这种陶器是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又称明器。到了汉代后期,厚葬之风渐衰,人们逐渐领悟到“人死如灯灭”。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不仅用生时所喜好的文物陪葬,还出现了许多仿制的象征性随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此陶制羊首器即为当时随葬明器的代表。
其他文献
科克斯塔德船的“一比一”复原罗斯基勒维京船博物馆藏  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春江花月夜词》一诗中如此写道:“百幅锦帆风力满”,描绘的正是船只在长江“龙头劈浪”的场景。与此同时,欧洲北海海域的龙头船也在冲风破浪、扬帆远航。目前,“北海之龙——丹麦的维京时代”在苏州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丹麦国家博物馆、西南日德兰博物馆、奥胡斯大学、罗斯基勒维京船舶博物馆藏的44件(套)8世纪至11世纪的文物,时间跨度贯穿了
期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是首题画诗,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的整体配合,所以题款的诗文精美、书法精妙是关系画作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抒发作者情怀、体现作者文学和书法修养。  中国文人画的题款,多缘于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文人画家在画面醒目处记写标题与阐明画里画外之意的诗文,逐渐形成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门
期刊
小X:放着那么多幅细致考究的写实油画,你不好好观摩欣赏,非要评什么“抽象油画奖”,这不是难为人么?看了几百幅,不夸张地说,这张《天地氤氲》是全国美展进京展油画作品里看起来有抽象味道的独苗苗了,没的挑,好赖就只有它了。  小C:难为你还能找出这么一幅出来,按照我之前的设想,这个抽象油画奖会虚设,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小X: 你这是故意难为人,而且抽象有什么好。你看美展那么多幅作品画得比照片还像,可
期刊
其实,小C和小X关注的这些作品恰恰是本届全国美展进京展中版画、水彩·水粉、雕塑中的代表作。确实如同他们的观察,虽然这些门类不同,但其中都有一些共通的特性,也可以算是本届全国美展中这三个板块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获奖作品引关注  据统计,本届全国美展各艺术门类进京展作品共有557件,其中雕塑作品35件,约占6.3%;版画作品40件,约占7.2%;水彩·粉画41件,约占7.4%。  在金银铜奖方面,雕
期刊
在看美展的过程中,小C发现很多作品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且这种冥冥中的亲切感随着逛展的深入,有愈发强烈之势,很多作品越看越像老熟人。细想原因,大概是美展中不少作品的构图和主题都非常相似,看得多了都跟老朋友见面似的,个个都想打招呼,小C默默总结道:大头贴要拼凑到一起才深刻、劳动的场景最欢腾、姑娘们都喜欢躺在沙发上、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画家们最喜欢的花是向日葵……
期刊
“今天的主角不是我,而是她!”话音刚落,有着“中国梅纽因”称谓的著名中国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举起了手中的琴,全场再次掌声雷动。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4月17日晚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此刻已近晚上十点,座无虚席的大厅里,响起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这让音乐家返场了多次,加演了一曲又一曲。  作为当今最迷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盛中国的独奏音乐会自然会少不了掌声与鲜花,但此场音乐会除了美妙的旋律外,艺术家从始
期刊
小C:哎呀我们走错了,这里已经不是全国美展的展厅了,走吧,还是去看全国美展。我记得新闻上说中国美术馆所有展厅都是展出美展获奖作品啊,怎么还有其他展览,奇怪。  小X:没有错,这是全国美展设计作品的展区,展出的都是全国美展的设计获奖作品。  小C:什么?这个便携风力发电机,还有那个稀奇古怪的服装,都是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你确信没有搞错?你看,这还有个小坦克——哦,是叫做“秸秆采集整合车”,这个也是全
期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全国美展每 年举办一次,自194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后,今年正好是第十二届。它代表了国家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对全国美术界每5年发展阶段的全面检阅与展示。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共分为 个美术门类,具体包括:中国画、油画、
期刊
陆俨少《瑞雪启春图》  健群要在唐云艺术馆做展览,邀我“说”几句开场白。我与唐云艺术馆有缘份,曾应邀为顾问,也曾就馆藏精品比如金农的梅花、曼生八壶等撰写研究和鉴赏文章。唐云艺术馆常常有展事活动,健群也热心其中,识文解读,相与布展,这位“80后”文雅腼腆的小伙子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是那个时候相识的。  但是“说”什么呢?费我思量。那天健群邀我去他的工作室看画,所谓工作室,不仅是他画画的地方,
期刊
2015年2月6日,名为“鉴古藏珍”文物展在上海嘉定韩天衡美术馆隆重登场。此次展览规模虽算不上大,但级别甚高,不乏百寻而不得一见之品。70多件展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艺术的至善至美。    此次文物展由三部分藏品组成—“华都辉影”宫廷陈设及造办处定制器物系列、“兕觚稀珍”明清犀角象牙雕刻艺术品和“遂古拓新”宋、元、明、清仿古铜器及立体全角拓本。通俗讲,一类为珐琅器,一类为犀角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