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0-02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 协调作用
企业是由各个部门或者各个职能单位和业务部门组成的整体,为保证各单位的活动服务于企业整体目标,就需要进行个面的协调,以便于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内部控制中,预算控制就是实现整体的协调与最优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会计预算控制系统能够利用信息优势,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程序,综合协调各子目标和个别活动,使各部分的活动符合目标控制的要求。
1.2 制约作用
企业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想达到总体的协调,就必须有有效的措施使各部分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进行,也就是说必须限制和制止影响总目标实现的某些行为,既包括对察觉到的错误或舞弊行为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也包括采取预防措施限制某些行为。制约和控制是保证生产和经营的各部分和各个阶段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企业总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1.3 反映和监督作用
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很多方面是依靠会计信息的反映和监督来完成的。预算完成的好坏,各项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等都必须通过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予以反映,可以说对经营过程的正确反映,以及对控制目标的完成状况和各部分行为是否偏离内部控制的要求等的事后检查和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通过反映和监督,能及时调整不利的行为,有利于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1.4 促进和激励作用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实现获利和价值增值目标的整体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控制是目的,但并不等同于工作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限制和制约。企业若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约束加激励”的控制模式。控制是一种强制力,使企业达到管理和经营目标。但对企业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企业员工来说,控制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控制未必都是限制性的,不一定必须成为员下行为的脚链甚至手链,而是要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现代管理哲学把控制看作是一种帮助和引导,而不仅仅是一种压制,控制是一种结合个人和企业目标,帮助人们到达各自目的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既可以用于自我衡量,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并得到个人的满足.同时控制还包括设计恰当的激励机制,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更好地融合。
1.5 预防和纠正作用
控制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不良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即“防患于未然”另一类是及时觉察错误并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内部控制的预防和纠正作用是规范业务行为使之朝企业目标方向努力的重要措施。预防措施要求内部控制具有预见性,熟悉行為特点和业务执行中的控制点.找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降低,比如业务执行中的合理授权和分工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还应该能够及时发现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以及偏离控制目标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纠正这些差错和行为。
2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的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
(2)企业控制程度不够,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控机制;有的企业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拓展和风险防范的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健全或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监管。
(3)会计信息失真信息系统的好坏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的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可以根据不同用途编制不同的报表内容。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交易额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于是有些企业领导就利用这一点,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等。
(4)内部监督体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不少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3.1 转变对内控目的的认识
搞清内控的含义,并理解内控的目的,对经营管理和内控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内部控制的概念经过了由“部分控制论”向“全部控制论”的发展。“部分控制论”认为内控包括经济业务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或者内部牵制(会计)和内部审计两部分。这种认识的一个缺陷是,内控只与资产管理有关,而与行政、业务管理无关。“全部控制论”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控制内容已超越会计和财务范围,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
3.2 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看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代理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为委托人对代理人实施的控制上则是无效的,所以只有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特别是解决上述“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問题,以便把“内部控制网”从企业最高层撒至最低层,实现我们所主张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
3.4 内部控制外部化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是指企业采用外部控制程序在某些环节上替代内部控制,以达到对其特殊的控制效果的过程。它包括控制参与者的外部化,也包括控制程序及方法的外部化。换言之,企业既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人员的专职人员参与内部控制,也可以直接使用外部控制。
3.5 内控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组成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指南,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境保证。不同企业文化造就差异化的内部控制,产生高低不同的控制成本,获得绩效不一的控制成果。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就要求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理念,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一种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手段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降低内控制度建设的风险和成本,变“要我实行内部控制”为“我要实行内部控制。”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呼唤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在微观经济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在目前企业不景气的在环境下,企业应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章建制,严肃纪律,把控制的水平提起来,让改革和控制一同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强化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在传统的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内部控制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海燕.浅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09,(6).
[2] 王素琴.浅谈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行政管理,2009,(10).
[3] 侯珂芬.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企业,2009,(9).
[4] 袁皓冰.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齐鲁石油化工,,2009,(8).
[5] 李锦英.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决策,2009,(8).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0-02
近两年来,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1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1 协调作用
企业是由各个部门或者各个职能单位和业务部门组成的整体,为保证各单位的活动服务于企业整体目标,就需要进行个面的协调,以便于各个组成部分能够相互配合。内部控制中,预算控制就是实现整体的协调与最优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会计预算控制系统能够利用信息优势,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程序,综合协调各子目标和个别活动,使各部分的活动符合目标控制的要求。
1.2 制约作用
企业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想达到总体的协调,就必须有有效的措施使各部分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进行,也就是说必须限制和制止影响总目标实现的某些行为,既包括对察觉到的错误或舞弊行为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也包括采取预防措施限制某些行为。制约和控制是保证生产和经营的各部分和各个阶段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企业总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1.3 反映和监督作用
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很多方面是依靠会计信息的反映和监督来完成的。预算完成的好坏,各项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等都必须通过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予以反映,可以说对经营过程的正确反映,以及对控制目标的完成状况和各部分行为是否偏离内部控制的要求等的事后检查和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通过反映和监督,能及时调整不利的行为,有利于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1.4 促进和激励作用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实现获利和价值增值目标的整体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控制是目的,但并不等同于工作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限制和制约。企业若想实现其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约束加激励”的控制模式。控制是一种强制力,使企业达到管理和经营目标。但对企业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企业员工来说,控制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控制未必都是限制性的,不一定必须成为员下行为的脚链甚至手链,而是要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现代管理哲学把控制看作是一种帮助和引导,而不仅仅是一种压制,控制是一种结合个人和企业目标,帮助人们到达各自目的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既可以用于自我衡量,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并得到个人的满足.同时控制还包括设计恰当的激励机制,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更好地融合。
1.5 预防和纠正作用
控制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不良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即“防患于未然”另一类是及时觉察错误并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内部控制的预防和纠正作用是规范业务行为使之朝企业目标方向努力的重要措施。预防措施要求内部控制具有预见性,熟悉行為特点和业务执行中的控制点.找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尽可能地降低,比如业务执行中的合理授权和分工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还应该能够及时发现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以及偏离控制目标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纠正这些差错和行为。
2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的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
(2)企业控制程度不够,理解和认识上有偏差。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控机制;有的企业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拓展和风险防范的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健全或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有些制度侧重于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更多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监管。
(3)会计信息失真信息系统的好坏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的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可以根据不同用途编制不同的报表内容。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与完整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交易额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于是有些企业领导就利用这一点,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等。
(4)内部监督体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不少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有的企业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3.1 转变对内控目的的认识
搞清内控的含义,并理解内控的目的,对经营管理和内控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内部控制的概念经过了由“部分控制论”向“全部控制论”的发展。“部分控制论”认为内控包括经济业务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或者内部牵制(会计)和内部审计两部分。这种认识的一个缺陷是,内控只与资产管理有关,而与行政、业务管理无关。“全部控制论”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控制内容已超越会计和财务范围,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
3.2 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看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等等。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控制职能和管理权限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都建立控制环节,进行科学的分工与互相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代理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为委托人对代理人实施的控制上则是无效的,所以只有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特别是解决上述“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問题,以便把“内部控制网”从企业最高层撒至最低层,实现我们所主张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
3.4 内部控制外部化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是指企业采用外部控制程序在某些环节上替代内部控制,以达到对其特殊的控制效果的过程。它包括控制参与者的外部化,也包括控制程序及方法的外部化。换言之,企业既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人员的专职人员参与内部控制,也可以直接使用外部控制。
3.5 内控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发言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组成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指南,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境保证。不同企业文化造就差异化的内部控制,产生高低不同的控制成本,获得绩效不一的控制成果。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就要求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理念,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一种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手段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降低内控制度建设的风险和成本,变“要我实行内部控制”为“我要实行内部控制。”
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呼唤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在微观经济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在目前企业不景气的在环境下,企业应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章建制,严肃纪律,把控制的水平提起来,让改革和控制一同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强化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在传统的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内部控制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海燕.浅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09,(6).
[2] 王素琴.浅谈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行政管理,2009,(10).
[3] 侯珂芬.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企业,2009,(9).
[4] 袁皓冰.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齐鲁石油化工,,2009,(8).
[5] 李锦英.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决策,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