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台湾作家蒋勋老师读出了青春的秘密、狂放和孤独,这是我们很多人以前没有体会到的。暑假在家细读《蒋勋说(红楼梦)》,回忆自己与初中孩子接触的日子,对很多过去不解的事情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年龄与我打交道的初中生年龄相当,他们有一样的青春王国。我曾经被他们毫不留情地拒之于青春王国的门外;曾经以朋友的身份被邀请到青春王国里畅游;也曾经在他们王国的门外徘徊、犹豫,他们虽没有完全接纳我进入,但并没有排斥我对他们的关注。
这是我做班主任时与三种学生打交道时曾经遇到过的情形。
一
刚刚担任初一班主任之前,我已经有了六年高中从教的经历。不做班主任,与学生基本上只有课堂上的交流,高中生基本上已经比较懂事,心事也不会向老师叙说,所以与学生从来交集不多。当接手初一班主任时,我便被眼前一群活泼、可爱、单纯的孩子们吸引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从内心深处愿意跟他们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我开始关心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他们也很快地接受了我。
初一的时光是短暂而快乐的,班上学生平稳发展,很快过渡到了初二。这时班上的一名女生小蔡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原本就活泼外向,外班学生认识她的挺多,我觉得这是她热情的本性,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批评过她。但是,陆陆续续有老师向我反映,说小蔡经常在别的班级门口出现,与外班的联系也太多了些,让我提醒她注意影响。说老实话,我不是一个保守的老师,对这些建议,我并没有特别在意,所以也就轻描淡写地跟小蔡提了一下。当时没有经验,现在想来她应该是喜欢上某个班的男生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已经埋下了一颗让她对我反感的种子。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看到她一天天缺少活力,笑容勉强,我很着急,每天都关注她到底做了什么,很迫切地问她,可是总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甚至于到后来,她纠结了几个学生一起反对我,说我管闲事太多,只管小事不管大事。尽管在我眼里,孩子们的事情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我对他们的不放手最终落得个黯然收场。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太不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迷惘了,我以我自认为的爱心、耐心去“看”着一个个孩子,以为是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可是学生却认为你不怀好意,想窥探他们的秘密。
《蒋勋说(红楼梦)》里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我还想改动的一点就是:“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我要知道你更多。”这其实只是老师一个理想化的想法,“青春王国有它的领域和界限,有自己的密码,外人是听不懂的。”如果你试图全部搞懂,那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在外围关心他们,不要试图进去打扰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不可能真正做到亲密无间,不要指望学生对你毫无保留,老师不要对学生步步紧逼。年龄层次造成的代沟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能做到对他们的生命的尊重,对他们青春的尊重,我觉得就足够了。
二
第一次不算成功带班的经验之后,我迎来了我的第二批学生。这是一群热情、聪明、更富有理『生的学生。跟我的第一批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从暑假接手他们的相关材料开始,我就对他们进行了家访或约谈。有了前次的教训,我不再去急切地问他们什么,而是让他们自愿向我诉说。也许是我诚恳、和善的态度打动了他们,很多学生一开始跟我接触就向我打开了心扉。这样打破师生界限的交流后来还和部分孩子持续了整个初中三年,一直到现在我仍和当初的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两位学生。小刘是我从一堆学生材料中一眼就喜欢上的孩子,她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善意,甜甜的笑涡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积极乐观。后来的接触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是一个细心、善良,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孩子。她是我们班非常优秀的班长,是班级重要活动的组织者。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初一时候的某一天,我们在闲聊时她就告诉我,她喜欢班级里一名高个儿的、帅气的、数学和体育很优秀的男生。我知道,对她这样一个心智相对成熟的女孩来说,这一时期倾慕某一个异性是很正常的现象。我告诉她我也很欣赏那名男生,说明她的眼光是不错的;这个年龄喜欢某一个优秀的男生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非常纯洁的情感,不管结果如何,以后会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又委婉地告诉她,不要让这种情感过于泛滥,从而掌控住自己的生活,如果那样,很容易受到伤害。她连连点头答应,而且她还告诉我,她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是这样的态度。我很欣慰,小刘能如此信任我,勇敢地将心底的秘密告诉我;我也很庆幸,我没有去随意否定她的这种情感,也没有敷衍她的认真。
《蒋勋说(红楼梦)》里说:“如果你是一个父母或长辈,今天碰到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跟你讲话,千万不要马上说你不要这样胡思乱想,你要有耐心先听他讲。”“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给成长中的孩子一个你不要东想西想的答案,而是告诉他我曾经有过跟你一样的感受。在教育里如何去把青春期的那部分记忆找回来,恐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这段话对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有启发意义,如果不能放低身段,如果没有耐心倾听的态度,那么孩子的青春王国就会永远把你排除在外。
小常是我从教以来最佩服的一个孩子。开学前第一次约谈时,他在外地旅游未归。后来他一回来就给我打了电话。从这件事中我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懂礼貌,又非常在意别人看法的、细心谨慎的孩子。开学以后,我又进一步认识了小常,他是一个很有教养、非常正直、学习很踏实认真的孩子。他赢得了每位任课老师的喜欢,班上多数同学也很喜欢他,他被推选为班级的副班长。可是,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他却和另一个调皮的、不拘小节的小钱同学杠上了,小常不能容忍这样一个经常犯错的、在班级起坏作用的同学存在,两人几乎是水火不容。后来和他的聊天中,也发现他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也是深恶痛疾,对社会有一种悲观失望感。由此我又看出了小常性格中固执的、不易调和的一面。在和其他孩子聊天过程中以及我对他随笔的观察中,我还发现,他从小学就喜欢隔壁班一个高个子的女生,可是因为自己的个头偏矮而有些自卑。这样的孩子,虽然他和周围的同学玩得很好,但他思考得比同龄人深,比同龄人对社会更敏感,所以,他更容易自卑,更容易陷入心灵的孤独中。随着对小常了解的逐步深入,我也更加怜惜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知道他很多时候以表面的快乐掩盖了内心的痛苦。所以经常抽空找他聊天,希望能稍许打开他的心结。我把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告诉他,希望他能活得更轻松、快乐些。
他的情况时好时坏,他明白我对他的苦心,所以我与他的交流一直比较顺畅。刚进入初三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自己得了轻度抑郁症,已经由心理影响到了身体,需要吃药治疗。所以在其他孩子冲刺中考的关键 时期,他却要在痛苦中煎熬,过度的焦虑让他头疼、失眠,课也是时上时歇。我不能亲自体会那种痛苦,但从小常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叙述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隐忍、他的顽强。这时我对他苍白的安慰已经不能算什么了,我真的很佩服这样一个一直坚持与疾病抗争的孩子。后来我也曾碰到过两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在学校混日子,另一个休学一年之后再来复学依然不能过自己的那一关,还是选择了在家自学。想想他们的情形与小常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就这样坚持了初三一年,在最艰苦的状态下,小常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初中学业,中考以绝对高分考入高中。
我陪伴他度过了三年时光,花在他身上的时间要比其他孩子多,几乎每周都要跟他交流一次。虽然他依然是心理孤独、抑郁的孩子,但我不认为我是做了无用功,最起码在他的青春王国里,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他没有排斥我的存在,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肯听老师一句两句劝慰。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经四年多,但每年他都没有忘记我,新的一年来临时,他会从太平洋的彼岸打几次电话,为的是向老师道一声新年快乐。
这是我最佩服的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学生的故事,我只是和他分享了青春期的孤独、抑郁,可是这样一段经历让我终身难忘、终身感动。
《红楼梦》第八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宝玉从宁国府带回来给晴雯吃的豆腐皮的包子,被李奶妈拿去了,早上冲的一碗“枫露茶”被李奶妈喝了,宝玉大为恼火,趁着醉意要把她撵出去。
蒋勋老师这样分析这一段情节:“为什么不给李奶妈吃?李奶妈对他很好,小时候喂过奶。但这就是青春期,青春王国有它的领域和界限,有自己的密码,外人是听不懂的。”“有时候站在一边看子女长大以后的那种美,会觉得有一点孤独。因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世界。可是如果你也年轻过,你会祝福他,你觉得他本来就应该有自己的朋友和领域。”“有些父母看着孩子长大,会陷入孤独。可是孤独归孤独,你不要寂寞,如果是寂寞,你就会去抓住不放,会造成很多痛苦,甚至变成年轻一代最大的压力。他们绝对是爱父母的,可又要有自己的领域,这时的为难是最严重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刚刚带过的一个孩子小徐。我是初三开学才接手这个班的,小徐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他的语文基础很好,做事很细心,也很负责,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开始我对他的印象很好。可是,不久后我发现,这是一个脾气近乎执拗的孩子,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他的表达方式也比较激进。他和班里几个孩子喜欢打篮球,经常放学后在篮球场打到六点多。因为安全起见,我开始限定他们打球的时间,如果放学时间比较晚,已经接近六点的话,我会直接让他们回家。所以经常会发生他们兴致勃勃在楼下打球,而我在楼上赶他们回家的情况。这时,小徐经常会发泄性地大吼,因为距离问题,我不知道他吼什么,但我知道,肯定是表达对我的不满的。经过从教这么多年的修炼,我已经不会去和一个激动的孩子计较什么,所以我多次假装不知道,只是让他们回家而已。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师生几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学生需要放松,想打一场痛快淋漓的球,老师需要考虑孩子的精力、安全问题,不可能让他们放手去打。
终于有一次,趁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在操场打球没有顾虑时间,与门卫师傅还起了冲突。第二天年级组长将问题反映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很是焦急。因为小徐不仅是态度不好,他还辱骂了门卫师傅。虽然门卫师傅对滞留在学校的学生的处理方式也有欠妥的地方,但学生骂人总是不对的。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我把他的父母也请到了学校。可是,当我看到他对父母的态度时,我知道这次的教育是失败了。因为他非但不听父母的苦口良言,反而l责怒地控诉起父母平时对他的严格管教来。从他激烈的言辞中,我能感觉到他父母对他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管束过多。但问题总是双方面的,小徐本身看待问题的偏激也导致了和父母矛盾的激化。这次当面我没有多和他父母交流什么,事后我还是和他母亲通了一次电话,指出他们平时教育的偏颇之处,让他们与孩子多一些平等的交流,在家中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样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自认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感觉收效不大。小徐还是以一种狂放的姿态生长着,虽然他多数时候表面循规蹈矩,但内心极容易暴怒。有一次,因为学校的安排,数学老师需要比课表上多上一节数学课。尽管我事先已经做了解释,并且承诺他们下午的语文辅导课提前下课,让他们多打一会儿篮球,可他们还是因为体育课的被占用而l责怒无比。小徐在教室走廊暴躁不安,怒骂数学老师。回到教室后还不能平静,又坐在位置上痛哭。我当时就在教室里,虽然隐约听到了他对数学老师的不敬言辞,但我知道此时不是解决他尊重不尊重老师的事的时候,如果我这样做只会火上浇油。因为这时有学生告诉我说在初二小中考前夕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曾在教室里骂对他们督促较多的地理老师。他这时候满脑子想到的是老师占用他们休息的时间,已经全盘否定了老师,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我只是走到他位子上,轻轻拍拍他,轻描淡写地说为这件事哭真不值得,我们下午还有时间玩,只是晚了些时间而已。他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后来连续三天我都没有追究这件突发事件。三天过后,趁着放学时间,看他心情不错,我邀请他和他的两位好朋友到我办公室坐坐。这时我把那天发生的事情拿出来跟他进行分析,指出他处理问题时的不理智,提醒他全面看待老师。我知道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他有将老师和父母看作他的对立面的经历,所以我将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请来,希望他从同龄人口中知道该怎么对待老师和应对这样的事件。谈话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他的态度虽然没有上次强硬,也认识到骂老师是不对的行为,但他依然没有消除对数学老师的不满情绪。我本来期望他能够充分认识到错误,第二天能向数学老师道歉的,可惜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距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又不想在这时候节外生枝,强压着他反而适得其反。
带着一点遗憾,我感觉很对不起辛辛苦苦为他们着想的数学老师。我只有自己向数学老师道歉,让她暂时不要谅解这个孩子。我当时甚至想到,他对生他养他的父母都如同仇人,真的不能期待他对只是教他三年的老师能怎么样了。后来他发给我的一次短信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觉。那是距离中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周日他想去参加一个他最喜欢的歌手的签售会,父母本来早就答应了他。可是临时却变了卦,因为他想耗在上面的时间超出了父母的预期。他发给我的短信充满了绝望和对父母的不信任,甚至想到了中考过后以大家不想看到的结果来报复父母的不守信用。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当然我也很高兴他这时选择了告诉我他的感受,而不是独自一人承受。我赶紧与他父母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改变态度,半天的学习时间并不能为中考增加多少分,反而可能会导致恶劣的后果,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他的成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此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毕竟一个身心健康的儿子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这件事的,我只知道下周一小徐看起来心情不错地回到了学校,仿佛父母带给他的痛苦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后来一直到中考,他的心情都没有大的起伏变化。我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中考过后估分填报志愿,他和母亲亲亲热热地来学校填报志愿。暑假里的一天,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拿到了一所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向我报喜。我很欣慰,他闯过了中考这一关。他没有被自己的青春期的狂放压倒,他最终把握住了自己。
读过蒋勋老师的书,我对小徐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红楼梦》里的李奶妈一样,父母和老师对他都是很好的人,他潜意识里应该有这样的认知,但青春期的生活中,他又有自己的朋友和领域,他下意识地将父母和老师排斥在他的青春王国大门之外。他可以对自己的玩伴很好,很讲义气,能轻易地宽容他们的缺点(因为这样的缺点自己身上也许也存在),但对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却桀骜不驯,暴躁易怒,不能容忍他们的一点点瑕疵。从我们大人的眼光看来,甚至是忘恩负义、大逆不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稀松平常。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我们才能对他们更宽容,更好地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使双方处于敌对位置。
青春王国里有秘密,有孤独,有狂放的生命姿态,这些都是青春的表现形式,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孩子们最正常的状态。作为他们的老师,青春期重要的引路人,我们能做的是以最大的爱心、细心、耐心去引领他们成长,等待他们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年龄与我打交道的初中生年龄相当,他们有一样的青春王国。我曾经被他们毫不留情地拒之于青春王国的门外;曾经以朋友的身份被邀请到青春王国里畅游;也曾经在他们王国的门外徘徊、犹豫,他们虽没有完全接纳我进入,但并没有排斥我对他们的关注。
这是我做班主任时与三种学生打交道时曾经遇到过的情形。
一
刚刚担任初一班主任之前,我已经有了六年高中从教的经历。不做班主任,与学生基本上只有课堂上的交流,高中生基本上已经比较懂事,心事也不会向老师叙说,所以与学生从来交集不多。当接手初一班主任时,我便被眼前一群活泼、可爱、单纯的孩子们吸引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从内心深处愿意跟他们在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我开始关心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他们也很快地接受了我。
初一的时光是短暂而快乐的,班上学生平稳发展,很快过渡到了初二。这时班上的一名女生小蔡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原本就活泼外向,外班学生认识她的挺多,我觉得这是她热情的本性,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批评过她。但是,陆陆续续有老师向我反映,说小蔡经常在别的班级门口出现,与外班的联系也太多了些,让我提醒她注意影响。说老实话,我不是一个保守的老师,对这些建议,我并没有特别在意,所以也就轻描淡写地跟小蔡提了一下。当时没有经验,现在想来她应该是喜欢上某个班的男生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已经埋下了一颗让她对我反感的种子。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看到她一天天缺少活力,笑容勉强,我很着急,每天都关注她到底做了什么,很迫切地问她,可是总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甚至于到后来,她纠结了几个学生一起反对我,说我管闲事太多,只管小事不管大事。尽管在我眼里,孩子们的事情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我对他们的不放手最终落得个黯然收场。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太不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迷惘了,我以我自认为的爱心、耐心去“看”着一个个孩子,以为是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可是学生却认为你不怀好意,想窥探他们的秘密。
《蒋勋说(红楼梦)》里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我还想改动的一点就是:“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我要知道你更多。”这其实只是老师一个理想化的想法,“青春王国有它的领域和界限,有自己的密码,外人是听不懂的。”如果你试图全部搞懂,那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在外围关心他们,不要试图进去打扰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不可能真正做到亲密无间,不要指望学生对你毫无保留,老师不要对学生步步紧逼。年龄层次造成的代沟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能做到对他们的生命的尊重,对他们青春的尊重,我觉得就足够了。
二
第一次不算成功带班的经验之后,我迎来了我的第二批学生。这是一群热情、聪明、更富有理『生的学生。跟我的第一批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从暑假接手他们的相关材料开始,我就对他们进行了家访或约谈。有了前次的教训,我不再去急切地问他们什么,而是让他们自愿向我诉说。也许是我诚恳、和善的态度打动了他们,很多学生一开始跟我接触就向我打开了心扉。这样打破师生界限的交流后来还和部分孩子持续了整个初中三年,一直到现在我仍和当初的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两位学生。小刘是我从一堆学生材料中一眼就喜欢上的孩子,她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善意,甜甜的笑涡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积极乐观。后来的接触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是一个细心、善良,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孩子。她是我们班非常优秀的班长,是班级重要活动的组织者。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初一时候的某一天,我们在闲聊时她就告诉我,她喜欢班级里一名高个儿的、帅气的、数学和体育很优秀的男生。我知道,对她这样一个心智相对成熟的女孩来说,这一时期倾慕某一个异性是很正常的现象。我告诉她我也很欣赏那名男生,说明她的眼光是不错的;这个年龄喜欢某一个优秀的男生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非常纯洁的情感,不管结果如何,以后会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又委婉地告诉她,不要让这种情感过于泛滥,从而掌控住自己的生活,如果那样,很容易受到伤害。她连连点头答应,而且她还告诉我,她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是这样的态度。我很欣慰,小刘能如此信任我,勇敢地将心底的秘密告诉我;我也很庆幸,我没有去随意否定她的这种情感,也没有敷衍她的认真。
《蒋勋说(红楼梦)》里说:“如果你是一个父母或长辈,今天碰到一个十三岁的小孩跟你讲话,千万不要马上说你不要这样胡思乱想,你要有耐心先听他讲。”“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给成长中的孩子一个你不要东想西想的答案,而是告诉他我曾经有过跟你一样的感受。在教育里如何去把青春期的那部分记忆找回来,恐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这段话对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有启发意义,如果不能放低身段,如果没有耐心倾听的态度,那么孩子的青春王国就会永远把你排除在外。
小常是我从教以来最佩服的一个孩子。开学前第一次约谈时,他在外地旅游未归。后来他一回来就给我打了电话。从这件事中我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懂礼貌,又非常在意别人看法的、细心谨慎的孩子。开学以后,我又进一步认识了小常,他是一个很有教养、非常正直、学习很踏实认真的孩子。他赢得了每位任课老师的喜欢,班上多数同学也很喜欢他,他被推选为班级的副班长。可是,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他却和另一个调皮的、不拘小节的小钱同学杠上了,小常不能容忍这样一个经常犯错的、在班级起坏作用的同学存在,两人几乎是水火不容。后来和他的聊天中,也发现他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也是深恶痛疾,对社会有一种悲观失望感。由此我又看出了小常性格中固执的、不易调和的一面。在和其他孩子聊天过程中以及我对他随笔的观察中,我还发现,他从小学就喜欢隔壁班一个高个子的女生,可是因为自己的个头偏矮而有些自卑。这样的孩子,虽然他和周围的同学玩得很好,但他思考得比同龄人深,比同龄人对社会更敏感,所以,他更容易自卑,更容易陷入心灵的孤独中。随着对小常了解的逐步深入,我也更加怜惜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知道他很多时候以表面的快乐掩盖了内心的痛苦。所以经常抽空找他聊天,希望能稍许打开他的心结。我把自己有益的人生体验告诉他,希望他能活得更轻松、快乐些。
他的情况时好时坏,他明白我对他的苦心,所以我与他的交流一直比较顺畅。刚进入初三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自己得了轻度抑郁症,已经由心理影响到了身体,需要吃药治疗。所以在其他孩子冲刺中考的关键 时期,他却要在痛苦中煎熬,过度的焦虑让他头疼、失眠,课也是时上时歇。我不能亲自体会那种痛苦,但从小常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叙述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隐忍、他的顽强。这时我对他苍白的安慰已经不能算什么了,我真的很佩服这样一个一直坚持与疾病抗争的孩子。后来我也曾碰到过两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在学校混日子,另一个休学一年之后再来复学依然不能过自己的那一关,还是选择了在家自学。想想他们的情形与小常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就这样坚持了初三一年,在最艰苦的状态下,小常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初中学业,中考以绝对高分考入高中。
我陪伴他度过了三年时光,花在他身上的时间要比其他孩子多,几乎每周都要跟他交流一次。虽然他依然是心理孤独、抑郁的孩子,但我不认为我是做了无用功,最起码在他的青春王国里,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他没有排斥我的存在,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肯听老师一句两句劝慰。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从初中毕业已经四年多,但每年他都没有忘记我,新的一年来临时,他会从太平洋的彼岸打几次电话,为的是向老师道一声新年快乐。
这是我最佩服的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学生的故事,我只是和他分享了青春期的孤独、抑郁,可是这样一段经历让我终身难忘、终身感动。
《红楼梦》第八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宝玉从宁国府带回来给晴雯吃的豆腐皮的包子,被李奶妈拿去了,早上冲的一碗“枫露茶”被李奶妈喝了,宝玉大为恼火,趁着醉意要把她撵出去。
蒋勋老师这样分析这一段情节:“为什么不给李奶妈吃?李奶妈对他很好,小时候喂过奶。但这就是青春期,青春王国有它的领域和界限,有自己的密码,外人是听不懂的。”“有时候站在一边看子女长大以后的那种美,会觉得有一点孤独。因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世界。可是如果你也年轻过,你会祝福他,你觉得他本来就应该有自己的朋友和领域。”“有些父母看着孩子长大,会陷入孤独。可是孤独归孤独,你不要寂寞,如果是寂寞,你就会去抓住不放,会造成很多痛苦,甚至变成年轻一代最大的压力。他们绝对是爱父母的,可又要有自己的领域,这时的为难是最严重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刚刚带过的一个孩子小徐。我是初三开学才接手这个班的,小徐是我的语文课代表,他的语文基础很好,做事很细心,也很负责,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开始我对他的印象很好。可是,不久后我发现,这是一个脾气近乎执拗的孩子,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他的表达方式也比较激进。他和班里几个孩子喜欢打篮球,经常放学后在篮球场打到六点多。因为安全起见,我开始限定他们打球的时间,如果放学时间比较晚,已经接近六点的话,我会直接让他们回家。所以经常会发生他们兴致勃勃在楼下打球,而我在楼上赶他们回家的情况。这时,小徐经常会发泄性地大吼,因为距离问题,我不知道他吼什么,但我知道,肯定是表达对我的不满的。经过从教这么多年的修炼,我已经不会去和一个激动的孩子计较什么,所以我多次假装不知道,只是让他们回家而已。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师生几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学生需要放松,想打一场痛快淋漓的球,老师需要考虑孩子的精力、安全问题,不可能让他们放手去打。
终于有一次,趁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在操场打球没有顾虑时间,与门卫师傅还起了冲突。第二天年级组长将问题反映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很是焦急。因为小徐不仅是态度不好,他还辱骂了门卫师傅。虽然门卫师傅对滞留在学校的学生的处理方式也有欠妥的地方,但学生骂人总是不对的。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我把他的父母也请到了学校。可是,当我看到他对父母的态度时,我知道这次的教育是失败了。因为他非但不听父母的苦口良言,反而l责怒地控诉起父母平时对他的严格管教来。从他激烈的言辞中,我能感觉到他父母对他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管束过多。但问题总是双方面的,小徐本身看待问题的偏激也导致了和父母矛盾的激化。这次当面我没有多和他父母交流什么,事后我还是和他母亲通了一次电话,指出他们平时教育的偏颇之处,让他们与孩子多一些平等的交流,在家中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样才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自认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感觉收效不大。小徐还是以一种狂放的姿态生长着,虽然他多数时候表面循规蹈矩,但内心极容易暴怒。有一次,因为学校的安排,数学老师需要比课表上多上一节数学课。尽管我事先已经做了解释,并且承诺他们下午的语文辅导课提前下课,让他们多打一会儿篮球,可他们还是因为体育课的被占用而l责怒无比。小徐在教室走廊暴躁不安,怒骂数学老师。回到教室后还不能平静,又坐在位置上痛哭。我当时就在教室里,虽然隐约听到了他对数学老师的不敬言辞,但我知道此时不是解决他尊重不尊重老师的事的时候,如果我这样做只会火上浇油。因为这时有学生告诉我说在初二小中考前夕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曾在教室里骂对他们督促较多的地理老师。他这时候满脑子想到的是老师占用他们休息的时间,已经全盘否定了老师,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我只是走到他位子上,轻轻拍拍他,轻描淡写地说为这件事哭真不值得,我们下午还有时间玩,只是晚了些时间而已。他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后来连续三天我都没有追究这件突发事件。三天过后,趁着放学时间,看他心情不错,我邀请他和他的两位好朋友到我办公室坐坐。这时我把那天发生的事情拿出来跟他进行分析,指出他处理问题时的不理智,提醒他全面看待老师。我知道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他有将老师和父母看作他的对立面的经历,所以我将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请来,希望他从同龄人口中知道该怎么对待老师和应对这样的事件。谈话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他的态度虽然没有上次强硬,也认识到骂老师是不对的行为,但他依然没有消除对数学老师的不满情绪。我本来期望他能够充分认识到错误,第二天能向数学老师道歉的,可惜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距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又不想在这时候节外生枝,强压着他反而适得其反。
带着一点遗憾,我感觉很对不起辛辛苦苦为他们着想的数学老师。我只有自己向数学老师道歉,让她暂时不要谅解这个孩子。我当时甚至想到,他对生他养他的父母都如同仇人,真的不能期待他对只是教他三年的老师能怎么样了。后来他发给我的一次短信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觉。那是距离中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周日他想去参加一个他最喜欢的歌手的签售会,父母本来早就答应了他。可是临时却变了卦,因为他想耗在上面的时间超出了父母的预期。他发给我的短信充满了绝望和对父母的不信任,甚至想到了中考过后以大家不想看到的结果来报复父母的不守信用。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当然我也很高兴他这时选择了告诉我他的感受,而不是独自一人承受。我赶紧与他父母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改变态度,半天的学习时间并不能为中考增加多少分,反而可能会导致恶劣的后果,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他的成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此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毕竟一个身心健康的儿子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解决这件事的,我只知道下周一小徐看起来心情不错地回到了学校,仿佛父母带给他的痛苦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后来一直到中考,他的心情都没有大的起伏变化。我担心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中考过后估分填报志愿,他和母亲亲亲热热地来学校填报志愿。暑假里的一天,我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已经拿到了一所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向我报喜。我很欣慰,他闯过了中考这一关。他没有被自己的青春期的狂放压倒,他最终把握住了自己。
读过蒋勋老师的书,我对小徐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红楼梦》里的李奶妈一样,父母和老师对他都是很好的人,他潜意识里应该有这样的认知,但青春期的生活中,他又有自己的朋友和领域,他下意识地将父母和老师排斥在他的青春王国大门之外。他可以对自己的玩伴很好,很讲义气,能轻易地宽容他们的缺点(因为这样的缺点自己身上也许也存在),但对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却桀骜不驯,暴躁易怒,不能容忍他们的一点点瑕疵。从我们大人的眼光看来,甚至是忘恩负义、大逆不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稀松平常。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我们才能对他们更宽容,更好地去引导他们,而不是使双方处于敌对位置。
青春王国里有秘密,有孤独,有狂放的生命姿态,这些都是青春的表现形式,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孩子们最正常的状态。作为他们的老师,青春期重要的引路人,我们能做的是以最大的爱心、细心、耐心去引领他们成长,等待他们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树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