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跆拳道是一项对抗性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跆拳道的研究也越加深入。文章从跆拳道的特点与作用两方面入手,并提出跆拳道运动者身体训练计划。
[关键词]跆拳道 训练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27-01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跆拳道运动开始起步,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晚,但发展很快。自2000年跆拳道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跆拳道女选手陈中在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和罗微在雅典奥运会勇夺金牌后,其发展更加迅速。跆拳道运动训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大中城市,各学校也出现了练习跆拳道的热潮。由于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双方的对抗尤为激烈,这就要求运动者必须经常参加训练,熟练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将动作运用自如,完成对抗。
二、跆拳道的特点与作用
(一)跆拳道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者神经系统的反應速度及对人体骨、关节肌肉产生良好影响。跆拳道讲究动作速度要快,重点改善大脑皮层各中枢之间以及皮层中下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促进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发展。坚持跆拳道练习,不仅能提高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还能使骨更坚固,增大关节的稳固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纤维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增加肌肉的耐久力。
(二)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及休闲娱乐性。跆拳道运动采用的攻击法有:踢、劈、旋、摆、踹、蹬。腿法攻击的动作幅度大,并且变化多样,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动作。此外,表演者徒手或赤脚,原地或腾空,更是检验了运动者的功力,以肢体直接接触木版或瓦砾,运用不同技术,瞬间发力将其击碎,足以展示出激烈对抗中的形体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此同时,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细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些都迫使人们需要找一个精神家园来慰藉疲惫不堪的心灵,而跆拳道具有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已经来到人们生活中去。
(三)跆拳道运动的教育意义。在跆拳道练习中,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将“礼仪”意识生活化、学习化、工作化,这就激发了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道”在跆拳道中,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道”也体现了民族精神,训练时要具备敢打敢拼的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作风,从而将人格得到完善。总之,跆拳道训练是培养人们优秀品格的有效方法,并激发爱国情感。
(四)跆拳道运动的时代意义。21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强调优胜劣汰,各显其能。跆拳道运动通过肢体和精神的内外融合,将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唤醒。人们的竞争欲求具体化,运动者们也勇猛善战,敢打敢拼。因此,跆拳道精神——迅速、有力、准确就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在今天,跆拳道代表着一种精神动力,迎合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跆拳道运动者身体训练计划
(一)每次练习所持续的时间
一般是不能超过3~4s,而小于8~l0s;若超过10s,糖酵解参与供能,如少于3~4s,导致糖酵解为主供能。这种少于3~4s的超短距离跑,无法发挥出个人的最高速度,对训练不利。
1、训练的强度
训练的强度及依此系统供能的专项实践决定了此能力训练的密度相对要小,也就是练习之间的间歇相对要长一些,原则上长到保证ATP—CP的完全恢复。在此能力训练中,要敢于间歇,保证练习的强度与技术质量,不用完全休息性间歇,而是要用各种技术练习等作为休息,促进恢复,改进技术。如果密度较高,在ATP—CP不能完全恢复时就进行第二次练习,那势必动用糖酵解参与供能,运动强度必定降低。此外,高强度、高密度易使运动者过早地陷于疲劳状态,导致技术动作质量下降。对于训练密度,不仅看做是练习与练习之间时间上的间歇,而更重要的应看做是练习停止后的机能、生化的恢复阶段。
2、练习的总量
以此供能系统为主供能的运动项目,没有一个是需要在抗疲劳的条件下进行竞赛的,此练习要求高强度、高质量,故总量不宜过大,当然也不能过小,应保证强度及技术动作质量。另外,对能力训练还应安排在课的前面,在课后部分,因机能的降低,总是不能完全恢复,所以就演变成了速耐性训练。例如:400m竞技能力就要求具有保持一定时间高强度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系统得到提高,从而使运动量最终能达到使主要参与运动的神经及骨骼肌到一定的疲劳程度就行。
3、训练的持续时间
练习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30s,但也不宜超过1~2 min。如果采用少于30s、大于l0 s的高强多次数的练习,就必须严格控制间歇时间,这才能从根本上补偿每次练习所引起糖酵解供能的不足。在整个训练课中,练习应达到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为宜。
(二)练习达到的效果
1、质量
根据牛顿的运动方程式,在加速度是定量时,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即身体的重量成正比,要增大质量就必须要增加体重。但是,并不是增加体重就能增加力量,在打击的瞬间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打击点上。既是人的体重很小,只要把体重集中在一点上就能产生巨大的质量。要将身体的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旋转腰部,通过旋转腰腹部的肌肉,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就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身体的上下运动把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这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即正弦曲线运动,沿着正弦曲线的轨迹运动身体的重心,再利用膝关节的屈伸来降低或提高身体的重心。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膝关节的屈伸不能过度,要保持自然运动。
2、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作用力的相反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用一个十公斤的物体打击墙壁,那么这个物体也会得到相同的力,因为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跆拳道利用两种反作用力,即利用对手的力量和人体自身的反作用力。
利用对手的力量,是通过阻击对手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当对手向着自己袭击时,对手的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如果对准对手的身体进行反击的,那么对手将受到重大的力量,因为反击的力量和对手的袭击力量之和是对手所受到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反击的力量很小,对手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3、加速度
最大的质量和最大的加速度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最大的力量。尽管质量小、但体重轻,加大加速度就能发挥巨大力量。为了加强最大的力量,跆拳道充分地利用了力具有的性质,不仅开发了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利用了对手的力量。
四、参考文献
[1] 高峰、徐德正《跆拳道绝招技术的训练原则与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115-116页。
[2] 刘伟华、岳海灵《谈跆拳道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2期第97页。
[3] 牛久伟《浅析跆拳道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信息》2012年19期第48页。
[关键词]跆拳道 训练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27-01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跆拳道运动开始起步,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晚,但发展很快。自2000年跆拳道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跆拳道女选手陈中在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和罗微在雅典奥运会勇夺金牌后,其发展更加迅速。跆拳道运动训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大中城市,各学校也出现了练习跆拳道的热潮。由于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双方的对抗尤为激烈,这就要求运动者必须经常参加训练,熟练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将动作运用自如,完成对抗。
二、跆拳道的特点与作用
(一)跆拳道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者神经系统的反應速度及对人体骨、关节肌肉产生良好影响。跆拳道讲究动作速度要快,重点改善大脑皮层各中枢之间以及皮层中下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促进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发展。坚持跆拳道练习,不仅能提高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还能使骨更坚固,增大关节的稳固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纤维变粗,肌肉的体积增大,增加肌肉的耐久力。
(二)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及休闲娱乐性。跆拳道运动采用的攻击法有:踢、劈、旋、摆、踹、蹬。腿法攻击的动作幅度大,并且变化多样,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动作。此外,表演者徒手或赤脚,原地或腾空,更是检验了运动者的功力,以肢体直接接触木版或瓦砾,运用不同技术,瞬间发力将其击碎,足以展示出激烈对抗中的形体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此同时,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细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些都迫使人们需要找一个精神家园来慰藉疲惫不堪的心灵,而跆拳道具有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已经来到人们生活中去。
(三)跆拳道运动的教育意义。在跆拳道练习中,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将“礼仪”意识生活化、学习化、工作化,这就激发了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道”在跆拳道中,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道”也体现了民族精神,训练时要具备敢打敢拼的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作风,从而将人格得到完善。总之,跆拳道训练是培养人们优秀品格的有效方法,并激发爱国情感。
(四)跆拳道运动的时代意义。21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强调优胜劣汰,各显其能。跆拳道运动通过肢体和精神的内外融合,将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唤醒。人们的竞争欲求具体化,运动者们也勇猛善战,敢打敢拼。因此,跆拳道精神——迅速、有力、准确就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在今天,跆拳道代表着一种精神动力,迎合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跆拳道运动者身体训练计划
(一)每次练习所持续的时间
一般是不能超过3~4s,而小于8~l0s;若超过10s,糖酵解参与供能,如少于3~4s,导致糖酵解为主供能。这种少于3~4s的超短距离跑,无法发挥出个人的最高速度,对训练不利。
1、训练的强度
训练的强度及依此系统供能的专项实践决定了此能力训练的密度相对要小,也就是练习之间的间歇相对要长一些,原则上长到保证ATP—CP的完全恢复。在此能力训练中,要敢于间歇,保证练习的强度与技术质量,不用完全休息性间歇,而是要用各种技术练习等作为休息,促进恢复,改进技术。如果密度较高,在ATP—CP不能完全恢复时就进行第二次练习,那势必动用糖酵解参与供能,运动强度必定降低。此外,高强度、高密度易使运动者过早地陷于疲劳状态,导致技术动作质量下降。对于训练密度,不仅看做是练习与练习之间时间上的间歇,而更重要的应看做是练习停止后的机能、生化的恢复阶段。
2、练习的总量
以此供能系统为主供能的运动项目,没有一个是需要在抗疲劳的条件下进行竞赛的,此练习要求高强度、高质量,故总量不宜过大,当然也不能过小,应保证强度及技术动作质量。另外,对能力训练还应安排在课的前面,在课后部分,因机能的降低,总是不能完全恢复,所以就演变成了速耐性训练。例如:400m竞技能力就要求具有保持一定时间高强度运动能力,神经、肌肉系统得到提高,从而使运动量最终能达到使主要参与运动的神经及骨骼肌到一定的疲劳程度就行。
3、训练的持续时间
练习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30s,但也不宜超过1~2 min。如果采用少于30s、大于l0 s的高强多次数的练习,就必须严格控制间歇时间,这才能从根本上补偿每次练习所引起糖酵解供能的不足。在整个训练课中,练习应达到以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为宜。
(二)练习达到的效果
1、质量
根据牛顿的运动方程式,在加速度是定量时,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即身体的重量成正比,要增大质量就必须要增加体重。但是,并不是增加体重就能增加力量,在打击的瞬间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打击点上。既是人的体重很小,只要把体重集中在一点上就能产生巨大的质量。要将身体的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旋转腰部,通过旋转腰腹部的肌肉,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就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身体的上下运动把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加在动作的一点上,这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即正弦曲线运动,沿着正弦曲线的轨迹运动身体的重心,再利用膝关节的屈伸来降低或提高身体的重心。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膝关节的屈伸不能过度,要保持自然运动。
2、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作用力的相反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果用一个十公斤的物体打击墙壁,那么这个物体也会得到相同的力,因为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跆拳道利用两种反作用力,即利用对手的力量和人体自身的反作用力。
利用对手的力量,是通过阻击对手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当对手向着自己袭击时,对手的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如果对准对手的身体进行反击的,那么对手将受到重大的力量,因为反击的力量和对手的袭击力量之和是对手所受到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反击的力量很小,对手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3、加速度
最大的质量和最大的加速度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最大的力量。尽管质量小、但体重轻,加大加速度就能发挥巨大力量。为了加强最大的力量,跆拳道充分地利用了力具有的性质,不仅开发了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利用了对手的力量。
四、参考文献
[1] 高峰、徐德正《跆拳道绝招技术的训练原则与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115-116页。
[2] 刘伟华、岳海灵《谈跆拳道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2期第97页。
[3] 牛久伟《浅析跆拳道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信息》2012年19期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