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而不愿意发言,甚至厌恶在课堂发言的学生。为把学生从现在的羞于开口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说会道型人才,我们应强化学生“说”的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为此,我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和形式上不断地改革创新,力求使“说”的训练富有时代气息。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电教,让学生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的训练中去,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敢讲会讲。
如:在教学“购物讲价”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现场购物练习,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会有礼貌地购物讲价,在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均得到发展的情况下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活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所以,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得深入地发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
三、加强想象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口头想象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的头脑里存储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并能把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想象
情感与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情感好比想象力的发酵剂,就像托起想象力翅膀的风。想象来源于现实,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十分必要。
(二)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去发散他们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的“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用标点填补空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标点的丰富多样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靜止的省略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如《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我”应该怎样活才算是“好好儿活”?引导学生说说“我”在懂得母亲的话之前的生活,再想一想“我”懂得母亲的话之后的生活。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关爱自己的母亲的怀念,又加强了语言的训练。
2.抓住结尾想空白
教材中的一些文章语言虽尽而意未绝,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样的空白也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他们的想象潜力。
(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中训练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它通过色彩、形象等再现着具体的事物,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诱发学生对现实情形的“再造”。因此,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
总之,在语文课程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能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创造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教师在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表达的学习氛围,注重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想只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深入发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切入点,加强想象训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说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电教,让学生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的训练中去,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敢讲会讲。
如:在教学“购物讲价”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现场购物练习,使学生如临其境,学会有礼貌地购物讲价,在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均得到发展的情况下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活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所以,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得深入地发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
三、加强想象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们对口头想象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的头脑里存储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并能把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想象
情感与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情感好比想象力的发酵剂,就像托起想象力翅膀的风。想象来源于现实,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十分必要。
(二)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去发散他们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的“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用标点填补空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标点的丰富多样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靜止的省略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如《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我”应该怎样活才算是“好好儿活”?引导学生说说“我”在懂得母亲的话之前的生活,再想一想“我”懂得母亲的话之后的生活。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关爱自己的母亲的怀念,又加强了语言的训练。
2.抓住结尾想空白
教材中的一些文章语言虽尽而意未绝,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样的空白也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他们的想象潜力。
(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中训练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它通过色彩、形象等再现着具体的事物,比起抽象的文字符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诱发学生对现实情形的“再造”。因此,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
总之,在语文课程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能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创造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教师在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表达的学习氛围,注重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想只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深入发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切入点,加强想象训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说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