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主动性才能够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才能主动去构建知识,并进行有效地学习,这样外在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内化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切实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充当课堂的中心和主宰,学生只起到“配角”作用,师生间仍是那种“授受关系”。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真正的实现多向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2 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有限的时间贯穿到具体的目标学习中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初中政治课堂中调动学生体现主体意识的参与性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2.1 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只有在兴趣浓厚,有强烈的热情和求知欲时,才会乐于动脑、乐于讨论和争论,乐于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去解释和表达所学到的知识,才能积极主动参与解决开放性问题,才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2.2 调动学生的参与方式。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参与提出并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计划和策略,获得情感体验,并通过认知活动进行调控。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和团队中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指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维的想象,从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各种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3 注重学生参与的时间与广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至少应该在一半以上,高的可达2/3以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包括独立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和合作交流讨论以及完成课堂练习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涉及学生的人次是否广,要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4 注重学生参与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如何;注重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情况。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导致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因此教师要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思维习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才注意其主体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则完全相反,把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首先注意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4.1 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创新,在尝试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中去。如在进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原理,用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及企业的经营模式紧密联系;在进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走向富裕的事实联系起来。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运用实践论证理论,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的信度和效度。
4.2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不断制造“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是创新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并鼓励学生不断的制造“闪光点”。
4.3 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较高层次的自主实践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可以安排对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直至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如小论文、研究报告或小制作等),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对科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学习和研究知识的方法。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和学辨证统一的活动。如果离开教师的“导”,就会出现“放任自流”,“满堂散”现象;如果离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就会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所以“主导”和“主体”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只有“教师重在导,学生贵在悟”,两者和谐统一,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效果。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珍爱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独立的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1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充当课堂的中心和主宰,学生只起到“配角”作用,师生间仍是那种“授受关系”。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真正的实现多向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2 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把有限的时间贯穿到具体的目标学习中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初中政治课堂中调动学生体现主体意识的参与性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2.1 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只有在兴趣浓厚,有强烈的热情和求知欲时,才会乐于动脑、乐于讨论和争论,乐于用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去解释和表达所学到的知识,才能积极主动参与解决开放性问题,才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2.2 调动学生的参与方式。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参与提出并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计划和策略,获得情感体验,并通过认知活动进行调控。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和团队中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指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维的想象,从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各种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3 注重学生参与的时间与广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至少应该在一半以上,高的可达2/3以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包括独立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和合作交流讨论以及完成课堂练习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涉及学生的人次是否广,要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4 注重学生参与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如何;注重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情况。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导致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因此教师要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思维习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其次才注意其主体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则完全相反,把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首先注意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4.1 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创新,在尝试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中去。如在进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原理,用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及企业的经营模式紧密联系;在进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走向富裕的事实联系起来。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实践,运用实践论证理论,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的信度和效度。
4.2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不断制造“闪光点”。学生的“闪光点”是创新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并鼓励学生不断的制造“闪光点”。
4.3 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较高层次的自主实践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可以安排对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直至最终形成阶段性成果(如小论文、研究报告或小制作等),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对科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借助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学习和研究知识的方法。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和学辨证统一的活动。如果离开教师的“导”,就会出现“放任自流”,“满堂散”现象;如果离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就会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所以“主导”和“主体”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只有“教师重在导,学生贵在悟”,两者和谐统一,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效果。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开拓型、发展型、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珍爱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独立的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