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丽水实验小学)
许多家长都有被老师“告状”的经历,由于孩子在校近期或某方面表现不好,老师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我们暂且称它为“告状”。
当您的孩子被老师“告状”,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的家长可能会想:这熊孩子,又不听话了。于是回家之后,轻则骂,重则打。还有的家长开始苦口婆心和孩子说道理,道理说了一筐又一筐。开头几天,效果还不错,但是没几天又恢复原样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那么棒,看着自己这个不求上进的孩子,家长们开始焦虑了。老师们也觉得特别无奈:这孩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改正呢?教育是门学问,包括诸多理念、诸多方法。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能只看表现,简单处理,而要了解原因,反思教育方式,进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首先,家长要觉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个孩子在认知、智力、性格等方面也有差异。当孩子在学校学习中表现不好时,家长要细细观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常常会反映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先天的发育不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等。先天的发育不良会造成孩子感统失调,那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则要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认真实施并多加鼓励养成良好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就给予孩子批评教育则非但效果不好,还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再比如,高年级孩子成绩不佳,是因为学习没有动力?还是因为孩子能力有差异?或是孩子学习方法的问题?又或者是我们没有遵循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家长们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搞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其次,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重要性。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僧式”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停地说教,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起初或许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会开始对父母的说教产生反感,导致不能专注地听,从而影响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粗暴的教育方式,碰到问题一阵狂风暴雨,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双面人格,在家长面前乖乖的,在课堂上则控制不住地走神。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失去力量。包办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影响了学习能力,使孩子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显得特别没有自信,从而影响了学习。家长只有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才能真正地使孩子进步。
再次,家长要观察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不良的学习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学习状态。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良好的家庭结构、固定的学习场所、安静的周围环境。如果家庭结构复杂,家中成员过多,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固然其乐融融,但是每个人对孩子的提醒、关爱,容易干扰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家中成员的教育方式不同也容易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影响。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安全感。如果孩子今天在外婆家写作业,明天又被奶奶接回家,后天又请一个朋友帮忙接回家,这样不固定的方式,使得孩子没有办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安静的周围环境对孩子也非常重要,一个属于孩子的书房,是孩子写好作业的必要条件,假如爸爸妈妈做生意,孩子放学回家后在店里写作业,店里人来人往,孩子当然也没有办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家長要思考自己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请反思:我是个爱学习的家长吗?我常在孩子面前捧着书,表现出我好学的一面,还是常在孩子面前捧着手机玩游戏?如果孩子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家长请反思:我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吗?我是否常和孩子说起我的追求,并让孩子看到正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如果孩子悲观消极,家长请反思:我乐观向上吗?我遇事会保持淡定,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吗?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越到高年级,父母的说教越要少,而身体力行,发挥榜样作用显得越发重要。
老师的“告状”,绝不仅是让家长把老师反映的问题用严厉的语言复述一遍给孩子听,而是提醒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了。因为孩子如花,家庭教育如土,如果泥土肥沃湿润,花儿怎会不娇艳动人?
编辑 常超波
许多家长都有被老师“告状”的经历,由于孩子在校近期或某方面表现不好,老师将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我们暂且称它为“告状”。
当您的孩子被老师“告状”,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的家长可能会想:这熊孩子,又不听话了。于是回家之后,轻则骂,重则打。还有的家长开始苦口婆心和孩子说道理,道理说了一筐又一筐。开头几天,效果还不错,但是没几天又恢复原样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表现那么棒,看着自己这个不求上进的孩子,家长们开始焦虑了。老师们也觉得特别无奈:这孩子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改正呢?教育是门学问,包括诸多理念、诸多方法。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能只看表现,简单处理,而要了解原因,反思教育方式,进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首先,家长要觉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个孩子在认知、智力、性格等方面也有差异。当孩子在学校学习中表现不好时,家长要细细观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老师常常会反映孩子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先天的发育不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等。先天的发育不良会造成孩子感统失调,那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则要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认真实施并多加鼓励养成良好习惯。如果不假思索就给予孩子批评教育则非但效果不好,还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再比如,高年级孩子成绩不佳,是因为学习没有动力?还是因为孩子能力有差异?或是孩子学习方法的问题?又或者是我们没有遵循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家长们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搞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其次,家长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重要性。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僧式”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停地说教,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起初或许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孩子会开始对父母的说教产生反感,导致不能专注地听,从而影响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粗暴的教育方式,碰到问题一阵狂风暴雨,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双面人格,在家长面前乖乖的,在课堂上则控制不住地走神。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失去力量。包办式的教育,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影响了学习能力,使孩子在同学和老师眼里显得特别没有自信,从而影响了学习。家长只有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才能真正地使孩子进步。
再次,家长要观察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不良的学习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学习状态。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良好的家庭结构、固定的学习场所、安静的周围环境。如果家庭结构复杂,家中成员过多,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固然其乐融融,但是每个人对孩子的提醒、关爱,容易干扰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家中成员的教育方式不同也容易对孩子的学习习惯造成影响。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安全感。如果孩子今天在外婆家写作业,明天又被奶奶接回家,后天又请一个朋友帮忙接回家,这样不固定的方式,使得孩子没有办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安静的周围环境对孩子也非常重要,一个属于孩子的书房,是孩子写好作业的必要条件,假如爸爸妈妈做生意,孩子放学回家后在店里写作业,店里人来人往,孩子当然也没有办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家長要思考自己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请反思:我是个爱学习的家长吗?我常在孩子面前捧着书,表现出我好学的一面,还是常在孩子面前捧着手机玩游戏?如果孩子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家长请反思:我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吗?我是否常和孩子说起我的追求,并让孩子看到正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如果孩子悲观消极,家长请反思:我乐观向上吗?我遇事会保持淡定,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吗?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越到高年级,父母的说教越要少,而身体力行,发挥榜样作用显得越发重要。
老师的“告状”,绝不仅是让家长把老师反映的问题用严厉的语言复述一遍给孩子听,而是提醒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了。因为孩子如花,家庭教育如土,如果泥土肥沃湿润,花儿怎会不娇艳动人?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