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彤:带你看一个生活化的香港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是为了脱离日常与寻求异质性的体验,必然是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接触。但毋庸置疑的,如果有一个当地人陪伴,就有了迅速切入当地生活的通道,看到一般匆匆过客无法一下子撷取的背后故事与人情风物。
  林可彤之于香港,就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在《香港,非“彤”不可!——带着希望游香江》里,她把自己断断续续在香港五年多的打拼生活和感受到的香江风情尽纳笔下,更借由6位好友的角度,告诉你香港人眼中的香港模样以及私房推荐,她说,就是要提供不一样的资讯。而最不一样的,其实恰好就是那些生活过的痕迹,一个外地人如何逐渐融入当地的过程,那些吃喝玩乐的推荐,于是有了亲切可感的个人味道。
  
  从小叮当的衣橱开始
  2005年9月,模特儿的职业已满三年,林可彤当时的经纪公司觉得她可以出去闯闯,于是她从台湾去到香港,在中环那条长长的斜坡上,住进一个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行李箱的房间,就像小叮当住的衣橱一样。由于经纪公司就在中环,吃、住、工作、逛街……林可彤的生活大多在这里展开,所以聊起香港,她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中环。“一下飞机要先去翠华茶餐厅,先喝一杯冻柠茶再喝一杯冻奶茶,还有奶油猪仔包。”对爱吃的她来说,香港有很多难以忘怀的好滋味。
  中环是香港最繁华的区域,如同很多讲述金融、商业故事的港剧中的热闹、拥挤,各种交通工具、声音、语言、人种杂沓纷呈,展现出国际大都会最亮丽的一面。而随着长住次数的增加、地点的变化,林可彤慢慢看到了不一样的香港。“多认识了一些朋友之后,我的工作也需要到很多郊区和乡下的地方,就看到了那种有很多铁窗、一层楼密密麻麻很多房间的楼房,跟之前是很两极的印象。”
  开始工作的第一天,香港的经纪公司给了她一本香港地图和一张电话卡,之后就是等消息,去指定的地方试镜与拍照。林可彤的找路和迷路之旅就此展开。“香港的小巷小弄真的很多,单双号的分法和楼层的叫法跟台湾很不一样,经常转来转去一直找不到。”
  “但也因为常常找路,总是能在小街小巷突然发现一些特别又好吃的小店,或是大排长龙的有名道地老店,像是在天后大坑找到传统冰室和好吃的甜品,筲箕湾东大街一带聚集的美味,以及铜锣湾新记的香辣车仔面。”
  林可彤用“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来形容香港,在栖身的宿舍,常常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模特儿,体会到文化差异的趣味。但同时,当年以3500港币仅能租到如小叮当衣橱的房间,也让她体察到当地的贫富差距。“相同的价格,当时在台湾可以租到还不错的套房,但香港就非常小间。后来两年,一个小小套房就要六七千港币,在住的方面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每个月一直算,我这个月赚到房租了没有?赚到以后才可以开始想买点自己的东西。”
  每个星期一,林可彤和其他外地来的模特儿都会到公司,领取800港币的零用钱。这是预支的零用金,在最后工作结束时结算,从工作的收入中扣除。初来乍到的她,早期每周就靠着这800元度日。不过,“到了香港真的会不能控制地想要买东西,因为国际品牌众多,而且香港本地的设计师品牌也都非常有个人特色”,所以她常常在礼拜五就把800元花光。在香港领零用钱多年训练下,她掌握了一套Smart Shopping的技巧,除了趁着打折时买精品省荷包外,还发现很多中价位的流行服装配件品牌。
  
  用乐观到不行的心度过无工作的假期
  林可彤当年是参加了一个全台的模特儿比赛获得第一名而晋身模特儿圈的,第一家经纪公司的老板为她取了英文名:Hope。“当时刚从屏东上台北,傻傻的,对很多事情都很有希望的感觉。大概是这样,老板才帮我取了这个名字。”朋友们用“坚强”、“单纯”、“乐观”、“爱笑”来形容林可彤,或许她身上就带着南台湾的特质:干爽晴朗的天气,简单、慢节奏的生活步调,所以跻身热闹之后仍能保有最初的明朗和单纯。
  林可彤说:“想在国际化的香港模特儿圈闯出名号,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虽然比台北机会多,但竞争也加倍,毕竟每一次的试镜都是万中选一。所以,每当得到工作机会,都像是中乐透一般,更十分珍惜这一次又一次的曝光机会。”这些机会,都让她大开眼界。“在香港让我体会更多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见到不一样的人,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品牌。我在香港合作过很多有名的化妆师、造型师,甚至电影导演。香港的经历让我变得眼界比较开,比较不会那么在乎得失,人也变得快乐。”
  模特儿的工作不像一般上班族按部就班,“一般上班族会很想放假,可是我们放假会很紧张,因为我们没有底薪。”林可彤在香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经纪约出现问题,第一次到香港所赚到的钱完全没有拿到。面对生活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她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最大的原因是我喜欢这份工作。这个环境让我觉得舒服和熟悉,无论听到什么声音、化什么妆,我都知道怎么样去表现。刚开始的时候会很担心,怎么这个月工作比上个月少?为什么别人得到我得不到?到了现在,我会给自己很多信心,因为我越来越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我一直是一个很能吃苦的模特儿,因为我觉得专业很重要。所以现在懂得去面对,如果这个月工作很少或这个月放很多假,我就去学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让我以后的工作更丰富更好。”
  在那些无工作的假期,林可彤会跟着朋友往郊外走。她在香港朋友圈中发起骑单车,每周约定一天,在大家下班后夜骑,从沙田的科学园一路骑到大尾督。又或者,到西贡看海、晒太阳、散步,感受缓慢步调下的香港。
  书中接受林可彤访问的6位好友,比较一致地指出不喜欢香港过度拥挤的部分,假日大都选择到海边去,也推荐了离岛的行程。而到这些地方,往往需要借助“千奇百怪”的大众交通工具。林可彤说,透过这些,也可更认识香港。例如行驶于香港岛的叮叮巴士(香港的电车),一路上有精品百货的空调味道,也有菜市场鱼肉饭菜混合的味道;往返于中环和尖沙咀的渡轮,花两块两毛钱和七分钟就可摇过小小的海湾;14号双层巴士的路线,一边靠山,一边可以看到海湾,开往浪漫的赤柱;搭乘怀旧的山顶缆车一路观赏倾斜的维多利亚港两旁的高楼建筑、别具风华的旧式别墅,直达太平山顶;而在中环码头则可搭船到南丫岛、长洲等离岛。
  
  飞行间的乡愁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从味觉开始。
  每一年在台北—香港间来来回回,曾有一次,林可彤在香港住了长达半年,那时候,她“把赤柱的海湾幻想成垦丁,维多利亚港想念成淡水,下雨的香港午后,觉得自己就像在多雨的台北,而炙热的太阳天,就是高雄热烈的正午”,并且疯狂地想吃台湾的食物。在百货公司的台湾美食展买到台湾的罐头回家做料理,为了煮火锅,她第一次走进香港的传统市场(街市),感受到道地的文化和美食。
  林可彤说自己从来不会水土不服,但觉得香港的冬天有一种“出其不意”的冷。“台北已经很潮湿,但香港更潮湿。有时候寒流来,海风一直刮,加上潮湿,就会冷得很不舒服。你不会想到香港可以这么冷,因为一直下雨,被子都是湿湿的、冰的,怎么睡都觉得自己要生病了。”所以香港人很特别的就是在饮食上注重身体的排湿。街边随处可见的凉茶铺有“祛湿茶”,煲汤坊和家中的汤品也多以祛湿排水作主打。与台湾的清汤不同,港式煲汤的炖煮时间少则2小时,长的还有超过4小时的老火汤,一切精华就在浓郁的汤里。
  空气里的温度、湿度和自己的味蕾,在在提醒着,此处不是家。飞来飞去的工作性质和内心对安定的渴望,一直冲突着。
  “到处去走走、看看、工作是很开心的,可是不能兼顾到的就是家人、另一半。我的父亲生病时我常在香港工作,所以很多时间没有陪到他,这是我后来觉得比较不开心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遇到一个我愿意为他定下来的人,那我就会去改变我的工作方式。21岁入行的时候我也想过,模特儿工作可以做到什么时候?到了现在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尝试不一样的表现方式,还是可以给很多厂商很不一样的感觉。为什么我开始演戏、出书?其实也是希望把模特儿的工作做得更长久。不管到几岁,女人都有不一样的美。所以现在没有设限自己的工作,我很喜欢演戏,书的方面也希望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作品跟大家见面。”
  
  已经有两部戏剧作品的演出,林可彤俨然是一位艺人/明星了。但她的第一本书,选择以最自然的样子,卸掉模特儿的距离感,讲述自己的香港故事和回忆。她与摄影师好友花了一个礼拜,每天7点起床,拍到晚上11点,“原想介绍更多地方,可是都走不完”。她说如果出下一本旅游书,希望在细节上做得更好,例如标明餐厅价位、地图画得更清楚、排版更清晰;因为热爱旅游的她知道,“如果旅游书写不清就会疯掉”,她很怕读者看自己的书找不到地方。语气中的认真劲儿,一如她对模特儿工作所展现的信心和专业。
其他文献
早春2月,乍暖还寒。  本月图书市场延续了年初的强劲增长势头,依旧处于旺季。2月份开卷综合指数为409.27,较上月增加了43.64点,环比也上升11.93%,同比增长2.52%,在九大细分市场和五大地区中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    新书“沉默月”  虽然本月图书零售市场处于旺季阶段,但较之上月重磅图书集体粉墨登场、扎堆火拼的热闹场景,本月新书的表现颇为“冷静”。在虚构类榜单上,仅有6本新入榜图书
期刊
拉丁美洲的隐秘诗情——蔡天新新书发布   时间:11月19日(周六)10:00 ~12:00   地点: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   嘉宾:蔡天新   有人说,做一位数学家和做一位诗人,也许是天底下最难的两件事,蔡天新居然同时是一位数学家和一位诗人。而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蔡天新还是一位旅行家,他去过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旅行都是由于各国的诗歌节和文学节的邀请,并在巴黎、剑桥、斯特拉斯堡、
期刊
瞿筱葳是奶奶带大的。她甫出生34天,父亲就去美国留学,刚满一岁半,母亲也飞去美国跟父亲作伴。这一去就是四年,她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从懂得识人、牙牙学语,到逐渐明白一些人间事理,奶奶一路见证她的成长。青春期过后,她仍然与奶奶同住,因贪恋奶奶做的菜肴,不时捱着她,在逼仄的厨房跟前跟后,要奶奶传授她做菜的手艺。瞿筱葳说,奶奶的领域性很强,厨房是她的管辖范畴,难免叨念她在一旁显得碍事。  2007年年底,
期刊
报品也称为提报,这两个字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不但是基本功,也是出版人在行销渠道上最为关注的事情。客观原因是出版品太多,渠道、书店、读者、都应接不暇,如果没有报品就提不上渠道行销的议程,当然也没有上架的最佳位置,也引不起读者注意,最终沦为库存书,所以出版社人都把报品作为出版行销的第一要素,予以特别关注。  报品主要是让渠道了解即将面市图书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亮点,为渠道行销提供素材和宣传创意。这些情况,
期刊
“报品”是什么?  报品,又称“新书提报”,是由出版社(营销企划、责任编辑,偶尔大老板或作者会亲自出马)/经销商(业务经理)向书店采购人员,简介新书的一种出版作业流程,通常在新书出版前后进行,是B2B的出版商业行为,不为一般读者所知。   需要报品的,通常是新书,而且是出版社当月(季/年)的重点新书,为了让书店通路的采购了解新书的卖点、特色等等故而举办新品介绍活动。类似每年苹果计算机的新品发表会,
期刊
华美作家哈金本名金雪飞,195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1985年赴美留学,自此移居美国,为了生存,毅然以英语写作,在英语的边缘地带,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的空隙中开凿属于自己的语汇及叙事可能。“用英语写作,实际上你就觉得好像在边缘生活,不得不成为自己的里程碑,因为前后左右都没有人,所以必须有一系列作品,为自己建立一个立足点。”哈金说。  投身写作以来,哈金获奖无数,最为人所知的当属同获1999年美国“国家
期刊
问:有评论说,有些非本土的东方作家写自己的经历,是为了迎合美国主流观众想要了解东方移民生活的阅读需求,两位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哈金:对我来说,读者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没办法知道谁喜欢,谁不喜欢。但作为一个华美作家,我相信有一种理想的英语,即使不那么纯正,但依然能够让母语为英语的读者明白它的意思。这个基本要求要有,但具体谁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是很难把握的。就拿《南京安魂曲》来说,这本书褒贬不一。但
期刊
采访结束的那天下午,许骥准备去唐英年家门口静坐。到香港工作后,他由原本只是宅在家里,通过网络、书写、阅读关心天下大事的书生,变成走上街头参与社会运动的行动者。  1985年出生的许骥,人生的经历与两个地名密切相关——香港、杭州。他生长于杭州,中学时随母亲前往香港居住、读书,18岁时回杭州读大学,毕业后从事书店的活动策划、出版社的宣传,也在媒体当过文化版记者。2010年4月25日,许骥搭乘由杭州飞往
期刊
在台湾,3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大概犹记得2003年一本叫《执行力》的书横扫书市的情景。作者赖利·包熙迪(Larry Bossidy)和瑞姆·夏蓝(Ram Charan),一个是绩效斐然的企业领导人,另一个则是声誉卓著的企管大师,两人将多年来的经验与思考精髓熔铸于这本书中,详细阐述如何让企业拥有执行力的步骤与观念。企管类书籍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四处可见,但《执行力》当年年度23万本的印量,至今仍为出版
期刊
有没有一家书店,是不需要在意营收、畅销排行榜、顾客喜好、利润等等而单纯“经营”的?这梦或许画得太大,令人想起电影《失恋排行榜》中男主角“洛”所开的那家二手唱片行“Championship Vinyl”,无赖似的依照自己的品味挑选唱片并推荐给顾客。许多独立书店便是这样诞生,但往往碍于经济因素还是得做些妥协。在“好样本事”里,却诞生了一种新的可能。  位于台北市东区的书店“好样本事”藏身于小巷弄间,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