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在语文课堂上创建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办法有很多,比如搞课堂辩论赛、搞课堂话剧表演、搞课堂演讲比赛等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搞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因而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这些方式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在今天,我们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式为主。所以,我们要探索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我认为要在讲授式的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课堂问题设置得好不好很关键。

一、课堂问题的设置


  在实际教学中,设置课堂问题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种弊病:1.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2.问题设置难度太高,而且空泛。3.問题设置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因此,有必要通过巧妙地、艺术地设置课堂上的问题,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一) 抓取突破口,设置矛盾
  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必须对这篇课文进行细心的研究,找到这篇课文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设置有矛盾的问题,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学生一般都急于解开这种矛盾,因此他们会积极思维,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单独思考、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素质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实施了。比如讲授《药》(高教版普高教材第四册)一文,在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这一形象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以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课文的难点解决了,课文的结构也很清楚了。由此可见,抓好一篇课文的突破口,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二)层层设置,化难为易
  针对课堂上常见的问题设置难度过大,过于空泛的毛病,解决的方法就是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一篇课文中难免有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难题时课堂氛围的僵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从整篇文章的高度,设置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且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得难题化易。
  (三)开拓思维,多角度设置问题
  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的锻炼学生的开拓性、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同一道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同一种语文课本中描写的、叙述的、赞美的、批判的事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评价。《项链》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几个角度是平时我们不常想到的。因此,以这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人们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评价观点的事物,进行多角度的,甚至逆向的思考,如礁石、沙子、竹笋等等。课堂上学生受课文的启发,兴趣浓厚,所发表的观点也是层出不穷,这就不仅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也使他们学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去评价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素质教育又在潜移默化中展开来。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代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长辈,是不可侵犯的,在高压型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教育:“平时要听老师的话,老师讲的就是对的。”于是,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上课时,学生正襟危坐、欲言不能;而老师则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滔滔不绝,欲罢不能。这样一来,学生不敢对老师的答案产生怀疑,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了一种至尊者的地位,似乎体现了师道尊严。但我有一种忧虑,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不敢质疑的习惯,他们今后又如何进行自我创新?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传统的高压型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育恐怕是非得抛弃不可的,固然,它稳住了我们教师的地位,但对于学生,乃至对于我们的后代的未来都是不利的。
  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归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动”,多说话,多发表自己的言论,教师不妨让自己变得“懒”一些,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起一个“配角”、“调色板”、“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放下长辈的架子,以平等、信任和谦逊的态度,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的予以采纳。
其他文献
这个假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我读了一本叫《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的书。  看着书的封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党旗印在书的顶端,心情不由一阵汹涌澎湃,一股正气油然而生。  我小心翼翼翻开书,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书中共分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强国梦想》,第二单元是《红旗飘飘》,第三单元是《民族复兴》。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坚贞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以及英雄母亲邓玉芬、抗
期刊
关爱,是浩瀚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关爱,是茫茫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关爱,是无尽的黑暗中的一束光芒。记忆里我所受到的关爱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表哥在寒风中颤抖的双腿。  那一天,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树被冻掉了头发,草被吹弯了腰,小狗在窝中瑟瑟发抖,人们也都换上了厚实的棉袄。不安分的我和表哥,依然出门看电影去了。  当我们意犹未尽地推开电影院大门准备回家,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冷得我不住地发抖。细心的表哥
期刊
(一)  这个问题让中国人很矛盾,矛盾了好几千年,直到现在。  有两个故事挺有意思,看官读后深思,故事如下: (二)  夫子很纠结,夫子收到了一封请柬,夫子就因为收到了一封请柬而很纠结。  请柬上写着:“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这是南子发出来的,夫子知道这是一个让人恶心的女人,一个声名狼藉的女人。  “去呢?还是不去呢?”夫子很发愁,夫子还知道,南子的丈夫是一个
期刊
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与一般的文本阅读相比,绘本阅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叙述性故事与视觉艺术的合一,注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绘本,精炼的文字和图画带给儿童非常自由的想象空间,这也赋予了绘本教学巨大的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儿童也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一、听读绘本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低年级识字课,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呢?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我们不妨一试。 一、采用直观形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图片、实物、字卡等,能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化,很好地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大”和“小”时,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区别一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还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言堂”、“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严峻挑战。当我们沉浸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迷恋于学生“变化多端”的“自主”探究时,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学习的喧嚣热闹情景时,是否发现“自主”无度这一令人尴尬的现象?是否感觉到教学目标、重难点无一落实的无奈?片面强调对内
期刊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凝聚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平仄替对,韵律和谐,既符合小学生诵读的特点,又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佳作典范。那么,如何上好古诗词诵读课呢?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 了解诗人,进入情境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了解诗人,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般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有较强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
期刊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教学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数学审美教学就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作为审美对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见证“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和求真统一起来,既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又提高数学学习
期刊
先来看一个场景:  师:……同学们说说智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他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作聪明、胸无大志的人。  生2:你如何知道智叟的胸口有大志还是小志呢?你又不可能脱了他的衣服看。  作为该节课的老师,你如何看待生2呢?如果你还没从专制教育中走出来,你一定会怒火中烧,认为这个学生一定是个傻缺;如果你是一个理解型的教师,你就会想该生基础太差啦,以后要找准方法进行单独辅导。也许就是一念之差,该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