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学科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文章通过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渗透生命教育,促进观念的自然生发等相关认识。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生命教育 教学
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颁布了两份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从此纳入上海市基础教育中,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化学是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饮食安全”、“建立生命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
化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既要立足于课堂内,又要延伸到课堂外。课堂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研究,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提炼出来;课堂外,要指导学生从化学学科内容或从学科相关内容的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相关小课题,通过社会调查、实验、查阅文献等手段搜集、分析和整理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渗透生命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
生命教育的渗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主要按照“创设教育情境——探索研究——成果交流和点评”流程进行。以《珍爱生命合理使用化学品》为主题的化学探究课进行生命教育。
背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品有利于美化生活、改善环境、增进健康,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①感受生活中化学物质的两面性;②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③掌握如何合理使用化学品。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及其两面性,掌握常见化学品的选择与使用技能;2.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3.认识合理使用化学品对于生命安全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活动探究教学。
教学过程:
Ⅰ感受生活中化学物质的两面性。
i通过视觉冲击和生活场景引起关注,对化学品的利与弊建立直观认识。
ii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物质,通过分类认识化学品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几个领域,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常见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iii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了解主要的网络搜索引擎,根据分类引导学生分组对生活化学品的两面性进行探究。
iv通过汇报,共享探究结果,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组织学生展示和汇报探究结果,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Ⅱ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本质上体验“合理”使用化学品的重要生命意义。
组织讨论“化学品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引导得出,在化学品的使用上要突出“合理”二字,合理使用才能趋利除弊。讨论,在化学品的使用上达成共识。
Ⅲ掌握如何合理使用化学品。
i做为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应该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品,从购买、保存和使用等几个角度讲解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方法。
ii在真实情景的运用中巩固和深化认识,深化对合理使用化学品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和较理智的化学品选择行为。
2.利用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生命教育。
环境、网络、青少年违法犯罪、吸毒、安全用药、灭火器成分等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化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的渗透,强化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选择小课题——制定计划——查阅各种资料——成果交流和评估”的流程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
3.把作业训练和考试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
作业训练和考试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思考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提到生命教育人们会自然地想到《思想品德》、《生命科学》这类课程,因为这些学科是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的重要载体和直接途径。但这仅仅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维度,其基本理念还包括让学生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等涵义。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与发展,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与实践。
化学是以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建立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教师更充分认识与生命教育相匹配的化学知识内容,把握教育契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与生命教育相匹配的课程内容(上教版)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i浩瀚的大气:认识空气、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ii水: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iii金属与金属矿物: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iv碳及其化合物:了解CO、CO2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认识其的两面性。
主题二:化学与生活
i元素: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ii溶液的酸碱性:了解体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有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意识。
iii家用燃料与绿色能源: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iv保护环境: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3.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生命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通过对教材进行分析、应用,结合生活经验和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析研究课本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对课本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拓展,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然生发。
前面的教学设计采取了综合探究活动的形式设计独立的单元,引导学生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生命意义,可以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命教育。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认识和观念才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或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角色体验、讨论等活动,体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等,形成相应的持久观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应该把实施生命教育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增强学科责任感,这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基础。另外,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关键,教师要加强内功的修炼、拓展知识面,“有心、有德、有识、有能”,使学生在学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生命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6.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生命教育 教学
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颁布了两份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从此纳入上海市基础教育中,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化学是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饮食安全”、“建立生命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
化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既要立足于课堂内,又要延伸到课堂外。课堂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研究,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提炼出来;课堂外,要指导学生从化学学科内容或从学科相关内容的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相关小课题,通过社会调查、实验、查阅文献等手段搜集、分析和整理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渗透生命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
生命教育的渗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主要按照“创设教育情境——探索研究——成果交流和点评”流程进行。以《珍爱生命合理使用化学品》为主题的化学探究课进行生命教育。
背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品有利于美化生活、改善环境、增进健康,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①感受生活中化学物质的两面性;②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③掌握如何合理使用化学品。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及其两面性,掌握常见化学品的选择与使用技能;2.熟悉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3.认识合理使用化学品对于生命安全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活动探究教学。
教学过程:
Ⅰ感受生活中化学物质的两面性。
i通过视觉冲击和生活场景引起关注,对化学品的利与弊建立直观认识。
ii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物质,通过分类认识化学品涉及的人类生活的几个领域,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常见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iii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了解主要的网络搜索引擎,根据分类引导学生分组对生活化学品的两面性进行探究。
iv通过汇报,共享探究结果,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组织学生展示和汇报探究结果,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Ⅱ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本质上体验“合理”使用化学品的重要生命意义。
组织讨论“化学品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引导得出,在化学品的使用上要突出“合理”二字,合理使用才能趋利除弊。讨论,在化学品的使用上达成共识。
Ⅲ掌握如何合理使用化学品。
i做为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应该学会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品,从购买、保存和使用等几个角度讲解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方法。
ii在真实情景的运用中巩固和深化认识,深化对合理使用化学品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和较理智的化学品选择行为。
2.利用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生命教育。
环境、网络、青少年违法犯罪、吸毒、安全用药、灭火器成分等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化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的渗透,强化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选择小课题——制定计划——查阅各种资料——成果交流和评估”的流程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
3.把作业训练和考试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
作业训练和考试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对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思考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提到生命教育人们会自然地想到《思想品德》、《生命科学》这类课程,因为这些学科是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的重要载体和直接途径。但这仅仅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维度,其基本理念还包括让学生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等涵义。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与发展,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与实践。
化学是以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为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建立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教师更充分认识与生命教育相匹配的化学知识内容,把握教育契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与生命教育相匹配的课程内容(上教版)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i浩瀚的大气:认识空气、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ii水: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iii金属与金属矿物: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iv碳及其化合物:了解CO、CO2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认识其的两面性。
主题二:化学与生活
i元素: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ii溶液的酸碱性:了解体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有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意识。
iii家用燃料与绿色能源: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iv保护环境:了解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3.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生命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通过对教材进行分析、应用,结合生活经验和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析研究课本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对课本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拓展,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然生发。
前面的教学设计采取了综合探究活动的形式设计独立的单元,引导学生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生命意义,可以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命教育。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认识和观念才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或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角色体验、讨论等活动,体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等,形成相应的持久观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应该把实施生命教育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增强学科责任感,这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基础。另外,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关键,教师要加强内功的修炼、拓展知识面,“有心、有德、有识、有能”,使学生在学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生命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6.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